APP下载

教育扶贫视域下中小学教师生存质量的现状与改善
——以四川秦巴山区为考察对象

2020-12-03侯小兵许庆豫

教师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秦巴山区调校教师职业

侯小兵, 许庆豫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一、引言

精准脱贫是新时代三大攻坚任务之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指出,秦巴山区等11个区域属于连片特困地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根据《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秦巴山区包括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六省市的80个县(市、区)。其中,四川秦巴山区包括绵阳、广元、南充、达州、巴中6个地级市的17个县级行政区。四川秦巴山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发展落后,扶贫攻坚难度大。

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是实现全面小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障碍。“贫困是个体的一种存在状态,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致贫原因通常归结为三个方面,即个体、结构和关系。”[1]教育与种种致贫原因之间存在着多维度、深层次的复杂联系。教育既是扶贫攻坚的目标,也是扶贫攻坚的手段。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明确,组织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教育扶贫具有“扶教育之贫”和“依靠教育扶贫”的双重内涵。[2]它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和重要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办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事业进而实现减贫脱贫的战略目标,其本质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3]教育扶贫成为扶贫攻坚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扶贫的基础工程,教师生存质量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生存质量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4]教师生存质量就是教师基于他工作生活所处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对他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教师生存质量会对教师心理和行为构成多方面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高中骨干教师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在总体上高度相关;[5]中学教师生存质量与睡眠质量、抑郁情绪、焦虑症状显著负相关;[6]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不仅对生存质量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而且是自我决定对生存质量影响的中介变量。[7]我们假设,教师生存质量可能会影响职业认同,也可能会进而影响到离职意向。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角色的认知、体验和认可的态度倾向,离职意向是教师在目前的学校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以后,蓄意离开学校的意图和态度倾向。[8]只有当教师生存质量得到保障的时候,他们才能安心从教、专心从教。因此,改善教师生存质量是教育扶贫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四川秦巴山区教师生存质量调查表》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出生年代、教龄、职称、学历、任教学段、是否从事管理工作、就职学校所在地、月收入水平等。二是国家颁布的卫生行业标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涉及6个领域、24个方面,以及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共100个题目。[4]三是借鉴魏淑华博士的《教师职业认同量表》,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包含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4个维度,共18个题目。[8]四是借鉴魏淑华博士的《教师离职意向量表》,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包含调校意向和换职意向2个维度,共8个题目。[8]

(二)调查对象

以四川秦巴山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教师为调查对象,统称中小学教师。发放调查问卷2200份,收回2149份,回收率97.68%。在剔除了完成率低于80%的116条数据后,剩余有效问卷2033份,有效率94.60%。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比较平均,出生年代以70年代(30.20%)和80年代(32.76%)为主,教龄以11-30年为主(53.18%),职称以初级最多(39.89%)、中级其次(37.97%),学历以本科居多(63.80%)、大专其次(31.97%),任教学段以小学(41.56%)和初中(34.48%)为主,从事管理工作的调查对象(43.97%)略少于没有从事管理工作的(54.80%),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在乡镇从事教师工作(59.57%),月收入3001-4000的教师接近一半(43.53%)。

(三)数据整理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包含三个反向结构的方面:疼痛与不适、消极情绪、药物依赖性。这三个方面不包含正向结构的问题条目,因而不需要对每个题目进行反向赋值,只在领域计分的时候对该方面的得分进行反向计算,对另外11个方面包含的18个负向题目进行逆向赋值。各方面的得分是通过累加其包含问题条目而得到,各个领域的得分通过计算其包含方面得分的平均数而得到,3个反向结构的方面在计算时用24减去该方面的实际得分。《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和《教师离职意向量表》不包含负向题目,各维度的得分通过计算其包含问题得分的均值而得到。这三个量表中的缺失值都采用序列均值替换。

(四)信效度分析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个方面的克朗巴哈α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491和0.909之间,整体α内部一致性系数0.940。该量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卫生行业标准(WS/T 119-1999),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各分量表及整体α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角色价值观0.879,职业行为倾向0.802,职业价值观0.767,职业归属感0.657,整体α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6。《教师离职意向量表》各分量表及整体的α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调校意向0.922,换职意向0.944,整体α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5。这两个量表是魏淑华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本项调查的信度指标与魏淑华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四个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32到0.717之间,四个因子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29到0.841之间,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教师离职意向量表》调校意向与换职意向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0,调校意向和换职意向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4和0.936,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本研究中的数据分析运用SPSS22.0完成。

三、中小学教师生存质量的现状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的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

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主要考察的是教师对自己生活状态、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价和满意度。《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不主张通过对96个项目加总来反映教师的总体生存质量,而是另外设置4个题目来专门反映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教师在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方面的生存质量均值为13.00,标准差2.92。我们将方积乾等人1999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作为常模,与其进行对比。[9]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教师在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方面的生存质量低于常模(13.38±2.91)。四川秦巴山区不同群体中小学教师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详见表1。

(二)中小学教师在各领域和方面的生存质量状况

生理领域主要考察的是教师在身体方面的健康状况,包括疼痛与不适、精力与疲倦、睡眠与休息3个方面。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教师在生理领域的生存质量均值为12.27,标准差2.42,低于常模(15.10±2.30)。心理领域主要考察的是教师在心理方面的健康状况,包括积极感受、思想学习记忆和注意力、自尊、身材和相貌、消极感受5个方面。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教师在心理领域的生存质量均值为12.32,标准差1.79,低于常模(13.89±1.89)。独立性领域主要考察的是教师在工作、生活等情境中的行为自主性和胜任力,包含行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工作能力四个方面。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教师在独立性领域的生存质量均值为14.75,标准差1.91,低于常模(15.64±2.22)。社会关系领域主要考察的是教师与工作生活中其他人相处过程中的和谐程度,包括个人关系、所需要社会支持的满足程度和性生活3个方面。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教师在社会关系领域的生存质量均值为13.90,标准差1.94,低于常模(13.93±2.06)。环境领域主要考察教师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源是否充足、工作生活环境是否舒适、信息服务和交通出行是否方便等,包括社会安全保障、住房环境、经济来源、医疗服务与社会保障、获取新信息知识技能的机会、休闲娱乐活动的参与机会与程度、环境条件(污染/噪声/交通/气候)、交通条件8个方面。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教师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均值为12.28,标准差1.92,略高于常模(12.14±2.08)。精神信仰领域的生存质量主要考察的是教师个人信仰对生活意义感的作用,包含4个具体题目。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教师在精神信仰领域的生存质量均值为11.94,标准差2.90,高于常模(11.05±3.68)。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教师在六个领域、24个方面生存质量状况详见表2。

表1 不同群体中小学教师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的比较

表2 中小学教师在各领域、方面生存质量状况与常模的对比

(三)中小学教师生存质量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

对2033份有效调查数据在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各因子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将魏淑华博士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调查研究的结果作为常模,与其进行对比。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平均值4.165,低于常模。教师职业认同各因子平均值大小依次是: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角色价值观,各因子的均值都低于常模。

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教师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与职业认同及其4个因子之间显著正相关,教师职业认同与生存质量的6个领域显著正相关。角色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与生存质量的6个领域显著正相关,职业行为倾向与除生理领域以外其它5个领域显著正相关,职业归属感与独立性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显著正相关。总体来讲,教师生存质量及各领域与教师角色价值观的相关程度最高,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程度次之,与职业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再次之,与职业归属感的相关程度最低。

将教师生存质量作为自变量,教师职业认同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主要生存质量领域,结果见表3。在教师生存质量的6个领域中,有4个领域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多元相关系数为0.360,联合解释变异量为12.8%,对教师职业认同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就各个领域的解释量来看,心理领域的预测力最高,其预测量为9.8%,其余3个领域的预测力较低。教师职业认同的回归方程为:职业认同=0.100*心理领域+0.146*独立性领域+0.124*社会关系领域+0.077*精神信仰领域。环境领域和生理领域没有进入回归方程。

将教师职业认同各因子分别作为因变量,将教师生存质量各领域分别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有5个领域进入角色价值观的回归模型,多元相关系数为0.419,联合解释其变异量的17.4%,其回归方程为:角色价值观=0.171*心理领域+0.137*环境领域+0.104*精神信仰领域+0.065*社会关系领域+0.050*生理领域。有3个领域进入职业行为倾向回归模型,多元相关系数为0.328,联合解释其变异量的10.6%,其回归方程为:职业行为倾向=0.278*独立性领域-0.150*生理领域+0.135*社会关系领域。有4个领域进入职业价值观回归模型,多元相关系数为0.320,联合解释其变异量的10.1%,其回归方程为:职业价值观=0.207*独立性领域+0.116*社会关系领域-0.095*生理领域+0.085*心理领域。有2个领域进入职业归属感回归模型,多元相关系数为0.136,联合解释变异量的1.8%,其回归方程为:职业归属感=0.153*独立性领域-0.094*生理领域(如表4所示)。

表4 中小学教师生存质量各领域对教师职业认同各因子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四)中小学教师生存质量对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

对2033份有效调查数据在教师离职意向及其各因子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教师离职意向平均分2.839,低于临界值3。这反映出该地区中小学教师总体上是热爱教师职业的。其中,教师调校意向2.867,换职意向2.807。这说明,与离开教师行业工作相比,该地区教师想要调换学校的意向更强烈一点。

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教师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与离职意向及其调校意向和换职意向之间显著负相关,教师离职意向与教师生存质量的6个领域显著负相关。教师调校意向与除生理领域之外的其他5个领域显著负相关,教师换职意向与生存质量的6个领域显著负相关。教师生存质量越高,离职意向就越弱。教师生存质量与换职意向的相关系数高于其与调校意向的相关系数。这意味着生存质量越低的教师,越倾向于离开教师行业。

将教师生存质量作为自变量,将教师离职意向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影响教师离职意向的主要生存质量领域,结果见表5。在教师生存质量的6个领域中,有3个领域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多元相关系数为0.304,联合解释变异量为9.1%,对教师离职意向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就各个领域的解释量来看,独立性领域的预测力最高,其预测量为7.2%,其余2个领域的预测力较低。标准化回归方程为:离职意向=-0.026*独立性领域-0.181*心理领域+0.112*生理领域。这意味着,教师在独立性领域和心理领域的生存质量越高,离职意向越弱;教师在生理领域的生存质量越高,离职意向越强烈。

表5 中小学教师生存质量各领域对教师离职意向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将教师离职意向各因子分别作为因变量,将教师生存质量各领域分别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独立性领域、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进入回归方程,但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存在差别。对调校意向预测力最强的是独立性领域,其次是生理领域,最后是心理领域。对换职意向预测力最强的是心理领域,其次是独立性领域,最后是生理领域。调校意向回归模型3个自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277,联合解释变异量的7.5%,其回归方程为:调校意向=-0.215*独立性领域+0.135*生理领域-0.145*心理领域。换职意向回归模型3个自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292,联合解释变异量的8.4%,其回归方程为:换职意向=-0.191*心理领域-0.171*独立性领域+0.075*生理领域(如表6所示)。

表6 中小学教师生存质量各领域对教师离职意向各因子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四、对策建议

(一)以提高教师生存质量为突破口,让教师能够拥有美好生活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并且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教育不但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内容,而且是实现其他方面需要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帮助学生创造美好生活,自身也需要过上美好生活。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将创造美好生活作为教师管理的基本理念,在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中切实提高教师的生存质量,为教师创造美好生活。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让教师能够充满信仰力量

精神信仰领域的生存质量与教师职业认同及其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因子显著正相关,与教师离职意向及其调校意向和换职意向因子显著负相关。并且,能够显著地预测教师职业认同和角色价值观。为此,我们建议:中小学教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坚定地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加强习总书记教师思想的学习,做新时代学生的“好老师”和“引路人”;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做有红色文化基因的好教师;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做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新教师。

(三)完善特殊困难教师的管理机制,让教师能够享有职业尊严

独立性领域的生存质量与教师职业认同及其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因子显著正相关,与教师离职意向及其调校意向和换职意向因子显著负相关。并且,能够显著地预测教师职业认同、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也能够显著地预测教师离职意向、调校意向和换职意向。针对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教师在独立性领域的生存质量问题,我们建议:一是建立身体行动困难教师的帮扶机制。二是建立提升教师工作能力的发展机制。三是建立更加完善的城乡医疗保障机制。

(四)培养教师心理健康的调节能力,让教师能够获得积极心理

心理领域的生存质量与教师职业认同及其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因子显著正相关,与教师离职意向及其调校意向和换职意向因子显著负相关。并且,能够显著地预测教师职业认同、角色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也能够显著地预测教师离职意向、调校意向和换职意向。针对四川秦巴山区中小学教师心理领域的生存质量问题,我们建议:其一,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持续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其二,加强教师心理辅导,提升教师自我调节能力。其三,构建教师终身学习机制,提高教师终身学习能力。其四,增强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提高教师岗位胜任能力。

(五)引导教师建构和谐的社会关系,让教师能够获得广泛支持

社会关系领域的生存质量与教师职业认同及其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因子显著正相关,与教师离职意向及其调校意向和换职意向因子显著负相关。并且,能够显著地预测教师职业认同、角色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中小学教师要努力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获得情感支持;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获得专业支持;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获得社会支持。一是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该地区的教育扶贫力度,以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二是搭建社会团体和机构与该地区中小学校开展深度合作的平台,以解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资源短板问题。三是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尊重教师劳动,提高教师地位,让教师能够充分感受到职业尊严。

(六)提高教师的身体健康保障水平,让教师能够充满工作活力

生理领域的生存质量与教师职业认同及其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和职业价值观因子显著正相关,与教师离职意向及其换职意向因子显著负相关。并且,能够显著地预测教师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也能够显著地预测教师离职意向、调校意向和换职意向。我们建议:一是完善公共医疗保障机制,建立教师健康档案登记。二是开展教师职业健康讲座,拓展教师营养健康知识。三是发挥教师工会主导作用,组织教师参加文体活动。

(七)优化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条件,让教师能够分享改革成果

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与教师职业认同及其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和职业价值观因子显著正相关,与教师离职意向及其调校意向和换职意向因子显著负相关。并且,能够显著地预测教师角色价值观。在教师工作生活环境保障方面,一是要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提升教师周转房居住品质,让流动教师能够安居乐业。三是要优化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让教师能够享受到更加便利、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

猜你喜欢

秦巴山区调校教师职业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投影机基础调校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关于AV放大器购买、使用和调校的二三事
秦巴山区枇杷丰产栽培及关键管理技术
Video Standards and Calibration: The Basics 视频标准与调校基础知识
轿车底盘评价调校初探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秦巴山区黑木耳黑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