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护理干预模式对ICU患者感染控制效果观察
2020-12-03戴晓婷姜平平通讯作者
戴晓婷 姜平平(通讯作者)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ICU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ICU患者往往都存在非常危重、极其复杂的病情,很多患者由于自身机体中抵抗力的下降,若是护理人员无法为其开展更好的护理服务,便很容易促使患者感染出现,进而加重其病情变化,为此其死亡风险无形中被加大[1]。加上以往实施的常规护理模式相对来讲不算很完善,在护理质量也低,不能满足于此类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需求,为此,我院挑选出56例ICU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层级护理干预模式预防感染,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ICU患者56例为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2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49.51±5.72)岁,中位体重(61.57±5.40)kg;观察组2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49.45±5.67)岁,中位体重(61.51±5.37)kg。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涉及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密切关注、监测,定时清扫以及消毒患者所在的病室以及病区等,务必按照医嘱用药干预患者病情,同时还要确保患者有充足的营养供应以及水分,以维持肢体日常活动所需,对于其皮肤干预、口腔干预要做好[2]。
观察组实施层级护理干预模式,第一、分级科室护理人员。按照护理人员具体情况(如:a.等级、b.护龄、c.综合能力、d.学历)完成划分,共有4个层级,即(1)N0级:主要是完成责任护士的初级工作,一定要严格遵守护理规范去操作,安全且准确的落实每项护理操作内容,还要可以独立分管在病情方面比较稳定且危重类患者。(2)N1级:主要是可以知晓每项护理措施落实的目的以及实施的详细方案,可以对每项护理内容执行的可行性以及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自主性测评、预估[3]。(3)N2级:主要是需完成责任护士的高级工作,尤其是在突发情形或是疑难状态下,能够从容处理问题,且按照不同类型患者的个人情况给予针对性处理方案实现干预。(4)N3级:主要是需完成N0级~N2级护理人员工作的监督以及必要性的指导,进而确保科室中的每一项护理内容可以参照规范或是标准深入落实、执行到位。第二、制定出本科室的护理工作相关计划。主要是需N3级护理人员以组织的形式安排科室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患者个人完整资料的获取、整理,然后对其出现感染风险可能性、程度做出评估,且就某些常见的感染风险因素、潜在的感染风险因素予以研究,与此同时,参照患者的个人情况完成个性化预防、控制感染护理方案的制定。第三、合理分配。需按照制定的工作方案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体,同时依据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具体分组或是排班,注意每组或是每班最少分配到N3级护理人员1名、N2级护理人员2名,然后每组以及每班护理人员遵守早、中、晚合理轮班原则工作,从而确保护理工作延展性、持续性[4]。第四、具体实施。在实施常规护理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将每项工作的责任深入到个人身上,比如:N0级护理人员应严格的去按照规定去完成护理工作内容,而N1级护理人员需评估ICU患者病情,以教育宣传、心理干预的方式促使依从性低的患者重新获得信任,以使病情得到改善。N2级医务人员重点处理ICU患者的突发事件,且参加到护理方案制定当中。N3级护理人员监督好N0级~N2级所有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就某些问题可以指导、纠正。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20.0”处理,感染产生率以%、n体现,并且检验处理以χ2完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7.14%(2/28)显著低于参照组的35.71%(10/28),检验处理后,χ2=6.7879、P=0.0092。
3.讨论
层级护理干预模式,运用在ICU患者,主要是按照护理人员的层级关系进行分工,从N0级~N3级都有自己的工作需负责,不仅彰显护理工作落实的层级性,还能将每项护理工作深入到位,实现对患者感染事件产生的控制与预防。这种护理模式,更加强调了患者是护理工作开展的核心,这需护理人员务必恪守本职按照要求去完成护理操作,对于患者需求需主动去调查与了解,以主动评估的方式落实好感染防控对策。
本次分析中,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7.14%低于参照组的35.71%(P<0.05),与王秀芬[5]等人的研究效果相似。
综上所述,层级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ICU患者中,能够很好的对感染情况进行控制,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应用效果极好的一种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