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2020-12-03徐杭
徐杭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靖江 214500)
0 引言
近年受生活方式、环境、饮食等的影响肿瘤发生率逐年攀升,且肿瘤死亡率位居各疾病首位,调查显示紫杉醇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治疗中。紫杉醇是太平洋红豆杉中分离、提取的天然药物,具有抗菌谱广、疗效高等优势,紫杉醇为四环二菇类化合物属于紫衫烷类药物,在抗肿瘤治疗中联合其他化学合成剂、植物抗癌药物可提高抗肿瘤效果,降低抗肿瘤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紫杉醇在乳腺癌、肺癌、大肠癌、淋巴癌等疾病治疗中有显著价值,但随着紫杉醇应用范围的扩宽,其治疗中显现出的不良反应得到临床关注。邓引[1]指出紫杉醇虽可灭杀或控制癌细胞,但会对脏器或其他器官的运转有明显影响。本次选择50例接收肿瘤患者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2017年0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50例肿瘤患者研究,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5.14-66.71岁,平均(45.25±18.62)岁;肿瘤类型:13例卵巢癌者、11例乳腺癌者、9例肺癌者、7例大肠癌伤者、5例黑色素瘤者、4例淋巴瘤者、1例脑瘤者。
排纳标准:①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合并糖尿病者;合并高血压者;合并心脏病者;治疗中出现过敏反应者;既往癫痫者;妊娠期者。②纳入: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临床资料齐全者;无药物过敏者;无肝肾疾病者。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紫杉醇治疗经过,汇总其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紫杉醇单一治疗:剂量135-200mg/m2。
紫杉醇联合用药:联合治疗前6h、12h指导其口服20mg地塞米松,给药前45min静脉滴注20mg法莫替丁、肌注20mg苯海拉明,治疗中紫杉醇剂量135-175mg/m2。
治疗中将紫杉醇与5%葡萄糖溶液稀释,并加强对心率、呼吸、血压等的监测及临床症状的观察,1-2天检查一侧血常规[2]。
1.3 观察指标
①参考WHO制定不良反应指标,将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2 结果
50例患者实施紫杉醇治疗后骨髓抑制94.00%、脱发88.00%、胃肠道反应64.00%、手足麻木54.00%、水肿36.00%、肝脏毒性32.00%、神经毒性30.00%、过敏反应14.00%、关节及肌肉痛10.00%、血液系统10.00%、肾脏毒性6.00%、心脏毒性4.00%、发热4.00%,见表1。
3 讨论
紫杉醇对灭杀、抑制肿瘤细胞活性价值不可否认,但其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为临床重点关注问题,紫杉醇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多由药物作用神经末梢后出现,赵丽杰[3]等指出,维生素B等营养深居于药物可降低紫杉醇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具体用药剂量要结合患者病情谨慎选择。
为确保合理用药降低紫杉醇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中注意事项如下:①紫杉醇治疗前医务人员要详细询问病史、过敏史,并在治疗前使用苯海拉明、地塞米松等抗组胺、激素类药物进行预防治疗,尽可能降低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紫杉醇使用中要放缓滴注速度,避免滴注速度过快大量药物储存在血液中,增加骨髓抑制反应[4-5]。②对出现的骨髓抑制反应需针对性使用激素类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对骨髓抑制反应进行控制,增加机体耐受性。③紫杉醇用药后抑制中枢神经5-羟色胺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主要原因,故治疗前可选择5-HT3受体拮抗剂进行预防性治疗,以缓解其临床症状。④联合用药后要注意给药剂量、顺序,家属或医务人员要定期对患者手脚、关节等进行按摩,对发现的不良反应需进行对症治疗,避免出现重度毒副反应影响抗肿瘤效果[6-13]。
综上所述,紫杉醇虽有较高抗肿瘤效果,但用药中应充分考虑不良反应的发生,必要情况可进行预防性用药,在合理控制用药时间同时降低紫杉醇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