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传统文化,实现魅力语文课堂
2020-12-03江苏省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季丛宏
江苏省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 季丛宏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行为与思想进行正确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理念,可以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获得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导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文化不是个遥远的话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发现传统文化的缩影,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尊老爱幼”是儒家文化,学生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能养成传统美德。因此,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接触教学内容,从而发现生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可以提升学习的效果,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一封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使学生能够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到文中小朋友对她爸爸的思念和理解之情。教师可以询问小学生有没有收到过别人的信或是自己有没有给别人写过信,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接触过纸质信件的。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们讲解在没有信息网络的时代信件对人们的重要性。教师给学生们讲述“鸿雁传书”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信件除了传递消息之外,还是人们的一种情感寄托。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给自己想要联系的人写一封信,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吸收和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拓展教学资源,课外延伸学习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拓展课堂教学范围,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小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存在差异,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对学生因材施教,结合教学材料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课外延伸学习,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铸就学生的民族之魂。
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前整合教学资源,将传统文化做到教学课件里,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批注自己喜欢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和景物描写的写作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小兴安岭的美丽与我国物产资源的丰富;最后,教师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我国唐宋时期的盛况,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激发学生对古代历史的研究兴趣。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拿出大量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一些有趣的课外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延伸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性格大多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在课堂学习中常常被外界事物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引进视频动画教学、游戏教学、故事教学等新模式,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挖掘课文蕴藏的内在价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能够深入了解课文,从而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
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营造一个古风古韵的课堂氛围,将学生代入到古诗的意境中。古诗词与文言文是最具备传统文化因素的教材,教师在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会更自然和顺利一些。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诗、每个词的意思,设置问题,让学生们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教师可以使用动画教学视频,将古诗的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诗人当时离别的情绪。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民族性的特点,语文作为我国母语的教学科目,教材中有很多对学生价值理念产生影响的内容。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