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20-12-03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中心小学江春燕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中心小学 江春燕
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不仅仅是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更是在培养小学生的素质素养。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素养,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优良的传统文化来充实语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常常就是以学习与阅读古诗词为主,且大部分小学生对古诗词不求甚解,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降低,而造成这一原因主要就是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不够。因此,本文就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进行了探析,望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一、营造语文课堂中浓厚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的风采,进行人文熏陶
小学生由于年纪还小,对于身边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理。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一些古代名人的画作以及一些书法作品张贴在教室墙壁上,让学生观看、临摹。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室中设置图书一角,除了放一些课外书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放一些古代经典的诗歌以及古代文化典籍,让学生通过日常翻看增加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以此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氛围的熏陶下,认识民族文化,了解民族文化,从而热爱民族文化。与此同时,学校可利用课余时间以广播、校园文化栏等方式宣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促使传统文化可以从各方面渗透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欲望。
二、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体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体悟传统文化。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化知识相对有限,所以要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真正接受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实际生活,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日常应用到的文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那么教师就可以向他们讲解文字的历史,告诉他们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并在黑板上写下几个简单的甲骨文让学生们猜测,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回答,告诉学生们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活跃语文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
三、详细研读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课内容都进行了仔细筛选,内容不仅仅是按照学生的年龄、认知层次特点来制定的,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有很多文章都是体现兄友弟恭、遵道守礼的,这些文章的内容无不体现着人性美,表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读教材,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习传统文化,以便更好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四、以民族习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有着众多传统的习俗节日,很多古代诗人也对传统的习俗节日进行了创作,那么教师就可以从此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描写重阳节思念友人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描写清明节悲凉气氛的《清明》,还有描写春节热闹氛围的《元日》,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这些古诗的时候,就可以结合节日的风俗传统来讲解古诗,以便吸引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故事的印象,更好地理解它所表达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责任也是每一个人应做到的义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也可以真正有效地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传统文化,从而可以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提升学生自身文化素质修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