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策略
2020-12-03江苏省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
江苏省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 金 洁
语文教学中,只有让阅读和写作水乳交融,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是奠定学生语文基础的黄金阶段,如果教学时注重以读促写,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养分,从写作中消化阅读养料,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写作水平必将得到提升。
一、利用文本改编,训练写作思维
对文本进行重组或者结构加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解读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文本内容了然于心,在此前提下进行写作训练,也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给学生打造出开阔的创作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我的创造力,进而写出和原文不同的新作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改编或者扩编,从而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双重提升。
在学习了《穷人》这篇课文后,原文中提到桑娜的邻居西蒙的丈夫去世了,而西蒙同样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悲惨地死去,身边还留着一双嗷嗷待哺的孩子。此时,母亲痛苦的死亡意象与婴儿充满生机的意象形成鲜明对比。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对比形象,在学生有所体会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尾。结尾处,作者安排桑娜接管了西蒙留下的孩子,但是桑娜的家庭同样艰难、凄苦,她本身食不果腹、朝不保夕,那么收养这对孤儿又会给她的家庭带来怎样的改变呢?会产生怎样的矛盾呢?这些原文中并未提及,就可以作为一个写作空白点,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尊重原文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编,能实现读写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材中部分文章存在诸多空白点,所以就产生了一个个读写结合点。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创作,就能实现以读促写的目的。
二、利用缩写复述,深化阅读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的目的有二:其一是锻炼阅读水平,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其二是提升写作水平,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付诸实践。这意味着读写结合不能有所侧重,必须双向发展。不仅如此,教师想要实施读写结合,必须建立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借助复述或者缩写的形式训练学生,分析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从而更好地落实读写结合,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提升。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通过四件事回忆了伯父鲁迅先生,彰显出鲁迅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底层民众的同情与热爱、对封建旧文化的批判与痛恨。这不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文章主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并不能快速提炼出这一核心思想。所以,在课堂进行到尾声的时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说一说文章主要包括几部分、作者主要记叙了几件事情,衬托出鲁迅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谈如何解读鲁迅其人。通过这一复述结构,学生会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整理原文内容。在此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就能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主旨。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文缩写,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对文章进行梳理,用一句话概括一件事。
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复述和缩写。复述,检测的是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而缩写,则着重于信息的提炼能力。不论是哪一种,都能起到读写结合的目的,都值得教师应用在课堂中。
三、促进学生思考,表达自身观点
良好的思考能力不仅是学习的前提,更是创新的基础。一个不懂得思考、不愿意思考的学生,很难实现学习上的突破,更无法学会创造。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不能只讲解文本,而是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敢于直抒胸臆、表达真实的观点。只有长期坚持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提升,写作能力自然也会随之提高。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为了鼓励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生活经验出发,看看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经历过和故事主人公一样的事情,自己的父母又采取了怎样的教育方式;或者,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回忆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过教师的表扬或者批评?教师又是怎样处理的呢?让学生想一想得到批评和表扬的场景,鼓励学生试着写下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比如,教师可以将“那一次,我得到了……(xx人的批评/表扬)”为话题,让学生用写作的方式抒发自己的观点。
写作,是一种思维的体现。如果没有思考的过程,学生很难写出有逻辑、连贯的文字。在某种意义上,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相辅相成。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这样才能实现读写结合。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不仅能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写作能力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读写结合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会逐步深入,表达方式也会更加复杂化、多样化,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