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畅享语文学习的精彩
2020-12-0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陈晓军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陈晓军
个性化阅读充满着学生的探究性、创造性,在阅读中学生亲自感受、理解、评价和鉴赏文本内容,尊重了文本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尊重了学生的个体生命感受。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选择阅读方式的时候,可以依据学生自己的各种差异性,鼓励学生采取自己的方式去开展个性化阅读。无论是阅读的内容还是方法,学生都可以进行自主性选择,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才会凸显出个性的光辉,朗读、感悟、思维和体验等方面都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好个性化阅读呢?
一、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积极参与
阅读文本不应该成为一种符号化的表征,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文本。这需要学生全身心参与,在学生感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看到文本背后的教育指导意义,从而使阅读实现它应有的价值。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将自我意识潜藏在了内心最深处,而这样的潜伏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没有帮助,因为个性化的阅读需要的就是强烈显现,只有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自我参与意识并将其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才能使得个性化阅读效果更加明显。
例如在《猫》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自主化阅读,为学生个性化阅读营造和谐的氛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文章,但是这文章中却充满着童趣,文章中写了大猫三怪和小猫三淘,大家自主阅读,从中感受老舍文章语言的魅力,怎样去读才能读出这种喜爱之情呢?展现出大猫和小猫的不同呢?”学生们在教师阅读氛围的影响下,开始积极阅读,他们在读的时候,因理解不同,故而停顿和语调也都不同,充分地展示出了自己的个性。
二、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建构,积极思考
建构主义理论将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学生在阅读中,充满着很多的未知意义,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学生对于文本的自由赏析和二次意义建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没有的东西,为学生留有自主发挥的空间,使学生获得自我独特的体验,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地探求那些文本上没有的内容,而这些也正是学生自己从内心挖掘文本内涵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母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思考文章的主题,老舍的这篇文章写出了母鸡的内在性格特征,为了使学生能够个性化阅读,教师可以预设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1.老舍对于母鸡的情感有无变化?2.为什么变化的?母鸡教会了我们什么?3.大家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与其他同学一起赏析好不好?灵活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的阅读大有裨益,促进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这样的阅读中,文本不再是权威,它可以被学生去挑战和想象,也可以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懂得建构文本新的意义,这是学生创造力发挥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联系课文,品味文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反思,积极感悟
阅读需要反思,这是本我的建构意义。在对于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反省的时候,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也得以提升。
例如在《麻雀》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在阅读文章后,大家都可以感受到老麻雀伟大的爱,那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说这篇文章展现的是父爱还是母爱呢?”这一下使学生陷入了反思中,学生要重新返回文本中寻找答案,用他们的智慧和个性阅读能力找到答案,很多学生都从文章中一些精妙的字词中找到了自己的理由。这就是阅读反思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学生的阅读自信心更强了,更有能力去探寻一些阅读文本中深层的内涵了。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这种反思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养成一种反思的习惯,自我提问,在文中探寻答案。同时,教师要使学生在勤思考、勤动脑这样的习惯中,发挥自己的个人才能,加强个性化阅读需求,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提高阅读效果,逐渐形成个性化阅读的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离开学生的个性展示,更不能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失去了自我,要实现文本、学生与教师三者之间的有效融合。个性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阅读素养,本文从个性化的反思、个性化的氛围以及个性化的思考等方面进行了课堂实践研究,力求可以使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发展,获得精神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