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探赜
——以化学实验教学为例

2020-12-03江苏省南通市陈桥中学李国祥

青年心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陶行知二氧化碳化学

江苏省南通市陈桥中学 李国祥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创造教育”理论,旨在让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策略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精神,与新课程强调的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理念是不谋而合的,新时代视野下的初中化学教师如何以化学实验教学为“切入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实验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验证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实验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等得到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发现、创新能力,对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强调“教学做合一”。“做”就其本质而言便是实验,便是进行发现,进行发明,进行创造。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必须实现和谐统一,学生“做”的主渠道便是课堂。

1.搭建平台给学生演示

学习化学初始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但实际操作常常不到位,需要教师的点拨、引领与指导,因此,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科学合理的演示实验,能让学生从其中发现化学现象,发现化学规律,加深对化学的认识、理解与应用,以推出相关的化学结论。演示实验以其形象而直观、快速切入主题而深受初学化学的初中学生所喜欢。当学生们从教师的演示实验中领悟到了基本的实验方法,及其操作要领的基础上,更鼓励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着想”,尽可能地搭建平台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鼓励学生间相互补充,相互发现操作中存在的缺点。这样的实验,学生们一定会兴趣盎然,一定会跃跃欲试。但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熟练掌握实验的技能并不等同于创造,教师还应该引导、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对实验进行大胆的改造、改进、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合理利用教参提供的资源

做演示实验也有遇上困难的时候,人教版教学参考书后面配套的教学光盘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比如:化学教材(文本)上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证明,是与水反应的实验中用石蕊溶液做的小花在实验中的现象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处理:先用滴管取前面实验中变瘪的塑料瓶中的水滴入盛有紫色石蕊的试管中,观察到石蕊变红。师生共同分析后会发现两个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水或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生成物,然后让学生观察光盘中的演示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迅速获取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知识。这种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得到启发,一些不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或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取。

二、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知”“行”是“合一”的,同时陶行知先生强调“大道至简”,他认为“知”与“行”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行”始于“知”,“知”成于“行”。探究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实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探究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核心环节,在探究实验中学生可以感悟到化学学习的探究之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依据实际情况分组探究

依据实验室的人力与物力情况与班级学情,分大组或分小组准备。一些简单的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准备,比如:金属腐蚀的条件的探究,实验器材危险性不存在,可以让学生提前几天分4 ~8 组在教室准备,观察、记录即可完成。这样的分组实验让学生提前准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感。而有些实验需由实验员在实验室提前准备,比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还可以增设碳酸钠、粉末状碳酸钙、稀硫酸等药品,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还让学生认识到了为什么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到学习中需要会思考,学会尝试,学会探究,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2.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完成实验

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有时只顾及兴致勃勃地做实验,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有些实验利用课堂时间去完成,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弥补课堂实验的局限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再做一些小实验,以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比如:学生学习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眼药水瓶子、吸管、饮料瓶、小石子、装修房子的大理石边角料、家中的白醋去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在课后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实验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其实有许多可以开发利用的化学学习资源,为后续帮助学生学习研究课外实验资源奠定“基石”。需强调的是化学新课程特别鼓励教师努力为学生开发利用化学学习资源,这样的学习资源理应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从空间上来看,可以是学校资源,可以是家庭资源,还可以是社会资源。从性质上来看,可以是人、物与环境三大资源。

三、在课外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强调学生创造、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陶行知“活”教育的思想,就是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走出教室,走向社区,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以扩大学生学习化学的视域。课外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续与必要的补充。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课外实验的资源还是极其丰富的,教师如果能引领、点拨、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实际生活中的资源去进行课外实验,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比如:人教版《化学》第一单元第三课后的“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进行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倾倒和排水集气的操作练习,学生刚学习化学,人人很乐意做这样的家庭小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化学的神奇,可以发现化学的魅力,引发学习化学的强烈的好奇心与对周围事物的关心与热爱。必要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家庭能完成的小实验。比如: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辅导下帮助学习打开煤气灶点头,对煤气灶头上火焰的颜色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等,以强化学生所学,又让学生学习了开关煤气灶的安全知识。

生活中可以完成的小实验很多很多,如制汽水的实验,做冰淇淋的实验,甚至还有用发酵粉发酵做馒头的实验,都可以让学生去感知化学的乐趣,感知化学的魅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新课程新理念的诉求,教师应从化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在初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立足于化学教材(文本),而又高于化学教材(文本),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等实验这一特殊的载体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持续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陶行知二氧化碳化学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奇妙的化学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