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2020-12-03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中学张正伟

青年心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个体法治道德

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中学 张正伟

培养个人道德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表现。自古以来,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就备受人们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赋予个人道德新的内涵和定义,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是深入人心。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最佳时期。本文揭示了道德与法治修养形成的内在理论,通过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对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途径。

一、道德与法治修养的形成理论

个体道德与法治修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个体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特别注意个体的道德与法治修养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个体的认知在不断变化,没有所谓的终点。毫无疑问,个体道德与法治修养的形成包含在个体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个体的心理由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因素构成。个体的思想包含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等。个体的行为是在个体的心理活动和思想认知支配下的外在行为表现,反过来个体的行为又会对个体的认知产生影响。因此,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修养形成过程是随着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发生变化的。教师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修养的过程需要综合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等要素。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知行转化分析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充分发挥上述五个要素的作用,全方面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执行转化,就要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内容的特点来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每个知识点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本文以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进行相应的叙述以及分析。七年级是初中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学生在感受新的学习生活以及新事物的同时,也出现了新型的社会关系。基于此,如果想要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认知。从客观的角度来说,道德与法治的认知是指学生对社会道德与法治的原则、内涵、意义以及作用的理解、认识和评价,同时这也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和行为道德的导向意识。比如:教材中的“师生交往”“认识自己”等教学话题,其设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知自己,懂得在社会上与他人相处的原则。其次,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某些角度来说,道德与法治情感是在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以及对他人、事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爱憎感情。比如:在教材中类似于“我爱我家”这种教学课题,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感情。除此之外,道德与法治可以说是对社会准则以及关系的一种思想信仰教育。比如:教材中类似于“珍爱生命”的课题,其设立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抛除不健康的消极思想,树立正确健康的生命价值观念。总而言之,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都要对学生的五个要素进行深入的考虑,为学生外化于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很多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习中,缺乏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不高,原因之一就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单纯的道理讲授不能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需要多样的教学方法,仅靠教材中的例证不能具备足够的教育说服力。

(二)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不够深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因为本身的学科特点,难免会枯燥乏味,需要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丰富和美化。但是,很多的政治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过于依赖课本内容。相对于语数外科目,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较低又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对课本基本内容进行了解和学习。对于教材内容的拓展不够深刻,给学生带来的思想认知不够强烈。

四、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

教师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与法治观念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模式。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模式不能使现在的初中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当前社会信息丰富,学生通过电视和网络获得了大量的外界信息,受到很多课堂外部因素的影响心智成长较快。这要求教师根据时代要求更新教学方式,多应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适应当今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学会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比如:在七年级开始学习道德与法治“认识朋友”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展示更多的与朋友交往的方式,并且让学生分组讨论哪几种沟通方式对于促进朋友间的交流更加有效和健康。然后通过展示与不同道德品质的人交往带来的不同的影响,启发学生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水平,多和道德与法治观念强的人学习交流。

(二)深化课程深度,拓展教材内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原有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基础上提高了法治的重要性,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新的发展下的时代要求。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立足教材,更需要拓展教材。九年级“追求民主价值”单元相比改革之前的道德与法治课本,民主法治的内涵得到了深度拓展,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主生活概况基础上,积极地鼓励初中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民主生活中。从被动地学习到主动地参与,从了解掌握知识到参与社会实践,深度拓展了课堂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三)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需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就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贯穿于每个人的人生发展过程中。课本内容受限于书本载体,知识内容终归有限。因此,教师为更好地提高教学实效,需要把教学拓展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每时每刻地感受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陶冶,树立自己科学的认知观,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学、教师、父母及他人在道德与法治理念下融洽相处。

(四)发挥榜样的作用,使学生坚定道德与法治信念

道德与法治信念是在个体知、情、意、行等要素相互促进中形成的,学生先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然后逐步获得深刻的情感感触,坚定自身意志,最后付诸实践。这个过程在榜样的激励之下能够更容易实现。因此,我们的社会不断地宣传那些具有高尚的情操、坚韧的性格、坚定的爱国主义的榜样人物。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授予于敏、袁隆平、屠呦呦等八人共和国勋章,以国家最高的礼遇向这些具有崇高的品格,不断为社会主义建设努力的榜样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学习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初中生良好品格必不可少的学科,是能给人一生带来伟大精神支撑的科目。初中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时代的前进中不断提升自我素养,丰富教学理念和方式,有力推动学生的内在品质培养,让初中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与法治理念,成长为优秀的新时代好少年。

猜你喜欢

个体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