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以《搭船的鸟》为例

2020-12-03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宋志旭

青年心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素养情境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 宋志旭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阅读文章的目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缺乏现实意义的短篇文章,尤其是能够引起人们快感的文章更是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不会深入思考和探究,阅读的意义也就丧失了。这种状况下,学生更喜欢去读一些字数偏少、增强自身快感的文章,而不是去读教材中的文章,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语文教学中,教师仍旧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方法,照本宣科,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很多学生认为把文章背诵下来就能够完成语文学习。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层分析文章,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作用,把语文魅力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促进学生人文审美情趣的提升;开展活动,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多方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悟与能力,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能力与感悟,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情感感悟、审美情趣、文化底蕴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个人情操,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加强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迁移,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以《搭船的鸟》为例

(一)优化教学导入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导入影响着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让教学导入设计得以优化,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魅力十足,文章的特点也与学生的性格特征相符合。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手段把文章的魅力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发现文章的文字美和意境美,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引进多媒体,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用图片以及声音的方式把知识展现出来,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联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搭船的鸟》这一课的教学中,对于小动物,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引入有关翠鸟的图片,通过美丽的图片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1)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2)同学们有没有搭过船,去过哪里?(3)作者为什么用‘搭’这个字?”以此导入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了解有关“搭”字的含义。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丰富教学活动

为了充分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新课改教学理念提出了教学情境这一概念。在教学中,相应的教学情境就像是为学生提供的展现自己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得到相应的训练。而且情境教学还涉及情感方面,通过情境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从中得到相应的锻炼以及提升。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掌握,而且通过相应教学情境的模拟,学生能够掌握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与学生了解文化的丰富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积累大量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知识,实现学生文化底蕴的丰富与提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通过竞赛或者交流会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比如:在《搭船的鸟》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识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另外,为更好地促使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的图片,以此为学生诠释“搭船的鸟”的涵义。还可以引导学生划分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然后再开展小组汇报机制,汇报时可以自定齐读人数,同时也可以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然后让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三)优化教学总结设计,强化学生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最大限度挖掘文本中的工具性,让学生逐步习得记笔记的常用方法。如:学生找到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句子后,让学生用直尺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中心句”。在学习多音字“悄”时,我又叫学生在书上记录下另一个成语“悄无声息”,既弄懂这个多音字的读音,也是积累成语。在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后,学生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彩色、翠绿、蓝色、红色”,让学生聚焦翠鸟外形的颜色美。学习第三自然段后,学生在书上写下“心理活动”“内心独白”这类词眼。期待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边学边记、边读边思的语文学习习惯,课后能在读书时尝试自觉圈画,到了高年级,学生课堂记笔记的习惯一定能成为一种本能行为。另外,《搭船的鸟》是一篇较好的习作例文,是学生学写动物类作文的“蓝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尽量寻找读写的最佳切入口,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作者是怎样行文的?又是怎样强调重点部分的?此外,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也是这篇课文的亮点。教师可以巧妙地抓住第三自然段中“我”心理活动的一连串问号,让学生在小组内轮读,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很快找到四个“它”,三个“问号”等。让学生安静地在心里嘀咕着,揣摩作者心中的好奇与猜疑。最后创设两个情境:(1)家里突然溜进来一只小花猫,你见到了,立即会想……(2)老师正在上课,教室门口出现了一位陌生男人,你看向他,心里想……学生一下子进入此情此景,捕捉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一股脑地表达出来。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这是作文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心理活动,也是一种内心独白,大家今后在写作中也可以适时加进去,让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链接,找到共鸣点。

三、教学反思

其一,课堂的朗读声还不够,学生愿意或很想朗读的不多,说明引导机制还没有因人而异,还未找到最佳兴奋点。其二,课堂上没有较好地体现分层,有一小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是想跳一跳去摘够不着的“苹果”,而是被动,甚至有点放弃老师的教学引领,说明没有考虑学生水平的差异进行分层设计,让每个人尝到学习成果的“甜味”。其三,课堂上围绕“思维力”的问题设计深度不够。从学生的参与度看得出,一部分优等生的思维并没有被很好地激活,这与教学预设效果不理想有关。如我校郭校长提出的:“在情境创设、表达内心想法时,学生能不能产生‘四问’‘五问’,让这些孩子的思考与想象更深入、更久远、更多样?”这也是让好学生尝到思维成果“幸福感”的绝好时机。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素养情境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