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020-12-03辽宁省孤儿学校薛越兮

青年心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性机器人美术

辽宁省孤儿学校 薛越兮

小学美术教育历来有着形象生动、鲜明直观的特点,无论是在学生的美育、德育还是发展其形象思维方面,都有着独特优势。美术教师倘若能够抓住它的优势,对美术教学进行大胆革新,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那么创新思维的培养自然不再是难事。那么具体应该如何践行,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又需要哪些必备条件呢?接下来本文就分三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一、挖掘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好奇心理,点燃创新思维欲望

有人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儿童对于美术教材中那些鲜明的色彩、充满动感的线条,创意满满的手工设计,是很难有抵抗力的。只要稍加利用,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只是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老套,先看图,后示范,最后集体做作业,时间久了很容易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在作业这座“大山”的压迫下,美术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失去了兴趣的学生,很难有动力做出创新。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根据班级的实际状况,开发教学资源,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拓展,让更有趣味的、更贴近生活的内容走进美术课堂,重新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勾起他们的实践欲望,让创新思维的火花熊熊燃烧。

以人美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机器人”为例,机器人作为现代科技文明的产物,许多孩子对它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冰冷”“机械”“令人畏惧”,再学“机器人”这一课,未免提不起来兴趣。考虑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给大家播放几段机器人主题的动漫,带领他们认识不一样的机器人形象,譬如《超能陆战队》里憨态可掬的大白、《机器人总动员》里有一双可爱大眼睛的瓦力,还有《变形金刚》里各种炫酷的汽车人,等等。相信学生会对机器人的印象有所改观,这时再引入课程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欣赏教材作品、进行绘画实践,学生的热情要比原来高得多。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看经验,再适当发挥想象,加以添饰,一个崭新的机器人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不仅如此,待到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课堂上后,教师还可以趁机普及一下基础的动漫与美术知识,比如动漫的画面是由一帧帧的美术原画组合成的,那些唯美的背景、可爱的人物甚至是画面中的一草一木,都出自原画师之手,等等。这一行为的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美术的心理距离,让他们明白美术不仅应用途径十分广泛,还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学生面对这一未知领域萌生的探索欲望,将是他们日后创新的极大动力。

二、转变教学方式,启迪学生个性审美,丰富创新思维内涵

以兴趣作为前提和基础,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实践活动。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重点强调了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在小学的美术教育中,倘若只靠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阅览几张简单的范例图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很难受到启发。只有亲自动手,画一画,做一做,灵感才容易涌现。因此教师不光要着重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还要对他们流露出的创意表示充分肯定,允许他们别出心裁地进行发挥,给学生个性创造充分发展的空间。这样既避免了千篇一律的课堂作品的诞生,学生也能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养成更富有个性的审美能力,创新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

以四年级上册的“泥玩具”为例,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带领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泥玩具的特点,并让学生尝试着动手制作一个泥玩具。虽然教材上收录了不少造型优美、形象可爱的泥玩具,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创造力,教师不必照本宣科,完全可以试着抛弃课本的示范,带领学生发挥想象,运用胶泥、颜料和画笔自由发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泥玩具出来。玩具形象既可以参照现实生活中的动物,也可以与学生的幻想挂钩,比如长着金鱼尾巴的青蛙、有一对翅膀的小猫、有鹿角的绵羊。在配色上,可以不拘一格,随心所欲,比如捏一个蓝色“月球”、橙色麦穗……诸如此类。对于学生的制作思路、灵感来源,教师可以认真倾听,表示肯定。学生有了成就感,创作的激情得以延续,对美术学科的热爱只会有增无减。

在创新思维的启迪上,教师可以多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譬如在绘制风筝的图样时,对于迟迟无法下笔的学生,可以询问他:“你觉得什么时候适合放风筝呢?”如果学生回答“春天”,那么教师可以追问“那春天有什么风景呢?”或者“我们画一个什么样的风筝来迎接春天呢?”,这时学生联想起春天绵绵的草坪、盛开的鲜花,还有活泼的燕子……创意立刻就多了起来。

三、提供丰富素材,扩展学生思维空间,拓宽创新思维视野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美术作为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素材。教师不能仅仅将美术教育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而是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环境里思考、探索并实践,将创新思维发展得更为灵活、宽广。具体该如何实现呢?这就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勤于发掘,为学生展示丰裕的视觉材料,让美术教育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扩宽他们的思维空间之余,也方便学生汲取营养,受到启发,接触多样性的艺术创造。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我设计的船”这一课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尚浅,对船的种类、外观和实际规模没有一定的了解,正是进行知识科普的好机会。教师可以提前搜集“船舶”主题的学习素材,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示,比如可以在江上来回穿梭的小木舟、靠风力前进的帆船、作战用的军舰、休闲用的游艇,还有应用于不同用途的如渔船、邮轮,等等。先带大家认识船的种类,再让学生观察各种船的外观、大小和使用环境,试着比较它们的异同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相关船舶的图片和百科,对船行驶的原理有一定了解后,再动手设计一艘属于自己的船。有了丰富的学习资料作为参考,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强力支持,再进行美术实践自然是“胸有成竹”。

除了利用教学机会引入文化知识外,教师也可以留心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思索能否用它们来丰富美术课堂的内容。比如秋天从树上掉落的各色叶子,可以留心收集,大家来制作树叶标本;日常喝完饮料剩下的易拉罐,可以剪去顶部,添加装饰当笔筒;街上散发的传单可以当剪纸的训练工具,等学生技艺纯熟后再试着用白纸来剪。一般来说,教师的教学观念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创作观念和作品定位。教师的立意独特,能够激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以迸发。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着重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用富有创新性的范画、范作来引导学生,为他们的新颖想法充当“标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在小学的美术教育中,教师还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以兴趣为导引,以鼓励为手段,以素材为基础,让学生的个性在美术创造中得到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才会真正萌发。美术不只是一门课程,更是学生抒发情感、表现个性的载体。在美术教育中求创新,对于推动课程改革深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猜你喜欢

创新性机器人美术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美术篇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