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随堂小练笔,练就学生的笔力
2020-12-03江苏省泗洪县朱湖实验学校
江苏省泗洪县朱湖实验学校 朱 颖
阅读课上,把习作训练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范作用,使学生学以致用,以读促写、以写促悟,实现读写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习作兴趣,培养习作能力。那么,如何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将随堂练笔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一、提前预设,让随堂练笔事半功倍
老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文本的特点,准确找到适合学生当堂练笔的切入点,及时练笔,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1.心“动”而练
在部编版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充满了浓厚的感情,如果我们能在学生充分潜心会文后设计随堂练笔,相信学生一定能情动而辞发。
2.习“得”而练
充分利用课后习题,设计好小练笔。课后的小练笔是编者精心编排的,是编者对教材的再次开发。打开教材,你会发现有些课后小练笔就是我们要利用的好材料。
二、抓住“三处”练笔,让随堂练笔独具魅力
我们应该敏锐地挖掘训练的“泉眼”,先让学生心动,进而笔动,结合具体的文章,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有效引发学生练笔的欲望。
1.在理解的深入处练笔
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充分利用教材中精彩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和中介,边读边写,一旦有了喜欢表达的角度,他们就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
例如《猫》一课中的第二段,作者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老实又贪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明作者非常喜欢猫。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其表达上的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结合文本的学习,学生写一段话来介绍自己喜爱的人或小动物。这样及时进行随堂练笔,读写结合,对课文的写作技巧有所领会。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
2.在情感的共鸣处练笔
有的课文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情境,当我们进入这种情境时,其实也就引起了我们的共鸣,进而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老师就要在这些引起大家思考的地方引导学生巧妙练笔。
《荷花》一课,在倒数第二自然段的末尾,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对于蜻蜓和小鱼的联想,用省略号结尾,留给读者回味想象的空间。老师抓住这一处省略号让学生进行仿写,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荷花,静静地立在清凉的湖水中,沐浴在清晨的阳光里,然后想象一下此刻身边的景象,并模仿课文的句式写下来。这样引导,学生仿写出了许多生动优美的句子,如:蜜蜂飞过来,告诉我花蜜的香甜;白云飘过来,告诉我与风儿嬉戏的乐趣……可见,教师抓住文中的留白点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建构语言的形式,丰富语言,提高读写能力。
3.在主题的升华处练笔
有些课文,如果我们仔细揣摩,用心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穷人》一文中,渔夫在狂风暴雨之夜打鱼归来,简短地互相问候后,“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通过这样的随堂练笔,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从细节中感悟了人格魅力,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想认识水平。
三、丰富形式,让随堂练笔运用自如
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设计随堂练笔。
1.仿写练笔
“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冰心语)大作家写文章是如此,小学生习作更是如此。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的效率高得多。教学中,我紧扣文章主题,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适时利用课文这个载体,让学生进行仿写练笔。
《匆匆》一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将抽象的时间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让时间的飞逝变得具体可感。那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何感触?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轻松而又富有创造性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
2.想象练笔
有的文章充满了悬念,我们就在这些地方设计练笔点,学生会拨动习作的笔头,收到情动而辞发的教学效果。
教学《桥》一课,学生读到“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我说:此时如果老汉喊出来,他会喊什么呢?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练笔。老汉威严、沉着冷静、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党员形象会更加丰满,他也有普通人的情感,那就是对儿子真挚的爱。学生“感同身受”地体验,如同身临其境。
3.拓展练笔
有的文章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就在这些地方切入练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书写自己的情思。
如《穷人》一文的结尾:“桑娜拉开了帐子。”戛然而止,那么以后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让学生进行随堂续写,学生妙笔生花,续写非常精彩。这样的随堂练笔,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我们应有一双研读教材、找准练笔“切入点”的慧眼,巧妙地抓住这些地方来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学生一定能够发展思维,学习语言,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规律。随堂练笔让语文课厚重而丰满,更让学生在笔尖流淌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