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作文教学法在低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3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王露玉
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 王露玉
趣味作文主张在习作中渗透兴趣为先的理念,让学生在自然融入生活中体验到习作的乐趣,感悟到习作和美的联系,在参与多种活动中感受到自己已经爱上了习作。
一、结合绘本,合理想象趣味创作
受到年龄较小和个性发展特点的限制,学生不能有效关注事情的发展,不能自主在脑海里形成事物的发展经过。因此,借助一定的具体可感的画面等,能够有效引导孩子观察、揣摩、感知事物发展的经过,从而找到动作描写的方法:寻找动词。
这里不得不提绘本这一文学形式。绘本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有趣,富有内涵,能够轻易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结合绘本寻找动词,进行动作描写,能事半功倍。如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十分适合孩子们进行动作描写的训练。
师:犀牛一撞,树上掉下了苹果,这可不简单。大家仔细观察这棵树,你发现了什么?
生1:树干弯了。
生2:犀牛撞得很用力。
生3:撞得用力才能使苹果掉下来。
师:你们觉得鼠小弟接下来会用什么方法?
生:撞树。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用力撞树才能掉下苹果。鼠小弟可不像犀牛那样个大,怎样才能撞击得有力呢?
联系生活实际中的跳远运动,学生找到了以下动词:退、盯、握、弓、迈,加速、缩小步子、蹬、射,再把这一系列动词连成一句话,写出了如下句子:
鼠小弟灵光一闪,快速退至十米开外,两眼直盯着树干,双手握拳,弓起腰,双腿迈开,慢慢往前跨着大步。忽然,鼠小弟加快了速度,步子也越来越小,在离树一米远的地方,右脚在地上使劲一蹬,身体笔直地快速射向树干……
有了图画的引导,能够有效激发孩子的思维,联系生活,把动作过程化、具体化,在此过程中找出动词,对动作进行具体的描写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品读美文,想象生活趣味作文
写作是学生最头痛的事,如何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写出的内容有美的感受呢?我觉得学生首先要有美文品读,然后再进入美的生活意境,他们才会涌动美妙的思维。《听听,秋的声音》正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诗歌,怎样让学生透过一个个方块字感受到如诗如画的美,进入美的意境,涌动美妙的思维呢?我先让学生享受音乐,听音乐磁带里那美妙的声音,闭上眼睛,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仔细聆听,发挥想象,再进行交流感受: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能画出什么?学生群情振奋,说得滔滔不绝,画得淋漓尽致。然后朗读欣赏,想象表演,感受诗情。让学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和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根本不用老师的引导。如,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_____”;蟋蟀振动翅膀,“qu、qu”,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_____”;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朗读和想象表演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演哪段)
这时,学生的激情都被渲染了,完全沉浸在想象的生活空间。于是,我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续写:说说读中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仿照本诗文的基本格式,续写诗文。学生的思维真是开阔,短短几十分钟过去了,学生的作品也诞生了。虽然文笔稚嫩,但不乏新颖活泼,妙趣横生之作,你看:走进秋的果园,听听,秋的声音,这里有苹果娃娃的欢笑,脚下有树叶姑娘沙沙的细语,有梨宝宝甜甜的梦哩,树旁还有昆虫姐弟绵绵的低吟,有秋风的合唱,秋叶的舞蹈,这里有动人的丰收交响曲。这里有一首秋的小步舞曲……
三、虚拟朋友圈,趣味交流展示
由于课堂教学中客观条件的制约,暂时还不能让学生带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进入课堂,因此,课堂教学中我就采用了虚拟微信的形式。例如,我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限定在10 分钟内写一篇介绍秋天的微信,字数没有限制,著上自己的微信名,写好后,把自己的微信发布在“班级朋友圈”(黑板上特定区域),让同学们分享交流。
学生兴致勃勃地写了微习作后,特别想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评价。那么在“班级朋友圈”,你能得到多少个“赞”呢?学生有了这样的期待,对于微习作的互动分享,学生更容易入耳入心。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撰写微信的兴趣很高。许多同学为了把秋天描写得更生动、更吸引人,细心观察,遣词造句,反复斟酌,许多学生的微信寥寥百来字,简洁通畅,文采飞扬,颇有才情。
趣味习作,让生活中充满着浓郁的真情,在引导学生自主创作中领悟到生活和美的联系,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创作,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表达能力。在多种方法的推动下,学生的习作热情也会不断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