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校本研训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0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中心小学乔秀艳

青年心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研训研修校本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中心小学 乔秀艳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到来,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教师原本的一些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的途径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新一代公民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师校本教研、培训的效率,深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在农村小学校本研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培训和教研不能融为一体,研训效果也不理想。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校本研训的问题

我们平时所了解的教师研训的方方面面具有狭隘性,它可能只是一个学校或自己所接触到的教师研修现象的代表,并不能代表大部分的农村小学教师的研修现状,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在前期进行了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培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校本研训的真实问题。我们对五个地区的乡村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形式以网上问卷的形式进行,共发问卷500 份,收上478 份。除此之外,我们还采用了“面谈”“电话访谈”“网聊访谈”等形式进行调研,针对问卷和访谈结果我们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一)问题汇总

1.农村教师课务较重,外出参与教研、培训的机会不均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

2.只是把校本研训当成一种事务性工作,教师参与度低。

3.农村小学有些学校规模较小,教研氛围不浓厚,教研、培训流于形式,实效性不高。

4.培训和教研分开,没有实现研训一体化。

(二)问题分析

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我认为导致问题的原因是:

1.农村一线教师代课任务重,很多教师要兼职数科,在工作时间内有些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主动完成优质备课的设计、优秀课堂作业的设计、优秀课件的制作、优秀微课的制作等。

2.部分教师自身能力急需提高,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主动创造学习的机会。

3.学校校本研训形式单一,评价机制不合理。

4.把自己当成看客,没有卷入到培训和教研活动中去。

5.一些年龄大的教师已经没有了外出学习的激情,貌似学习只是年轻教师的事情。

6.一部分代课教师几乎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

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了农村小学教师校本研训的资源共享、方式方法转变问题,唯有改变以往的旧模式才能让教师幸福地卷入到研训活动中去,从而达到通过研修、培训促进自我成长的目的。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校本研训的对策

(一)资源共享化,共享个性化

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各种教育资源蜂拥而至,教师接受资源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何优化这些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进而让这些资源个性化为自己所用值得一线教师思考。QQ群、微信群简单易操作,且QQ、微信、微信公众号成为很多教师获得信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交流工具,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享用群中的分享资源为自己所用。比如针对农村教师代课任务重的情况,可以组织全镇的教师分学科组建QQ 群、微信教研群。定期向QQ 群、微信群中上传各种教学和学习资源。由教育管理部门牵头,每个学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进行分任务完成本年级的学科备课、并制作每一课时的课件和微课以及当堂检测。按照时间要求在开学初最少上传期中之前的内容,在期中考试前一周上传期中后的教学内容。全镇的同学科教师可以下载,但是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和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要用批注的形式对备课进行二次修改,实现符合自己班级学情的个性化备课,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微课可以提前发送到班级的微信群中,以给同学们自主学习和自主预习提供帮助。这种形式的资源共享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给教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方便。此外,若教学中遇到了棘手的问题或值得商榷的问题,教师们可以在群中分享自己的智慧,这种在有网络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可以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资源的共享。这种资源犹如一座合作银行,推进了信息技术和校本研训的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行走方式。

(二)研训活动化,活动平台化

1.以“一师一优课”为载体,提升教师案例分析的能力

“一师一优课”的上传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年的必修课,然而很多教师只是把它当作一种任务,并没有让这项活动真正地发挥作用。教师可以尝试进行以下三项活动:一是观看自己的录像课,通过反复观看自己的录像课会发现很多的问题,比如教态的不适宜、语言的繁琐重复、问题设计的零碎等。通过这种自己重审自己的方式,教师们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二是观看同校教师的录像课,并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案例分析。同学科教师集中观看本学科所有教师的录像课,进行集中评课,找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三是观看名师的录像课。在观看网上上传的名师录像课之后,根据名师的执教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这样一方面能够深刻地理解名师的教学理念、设计思路,另一方面也能加深自己对名师教学设计的认识,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谈一谈假如自己执教这一课时会怎样进行设计,再看看专家是怎样设计的。通过对比比较,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设计出符合本班学情的教学思路。这种反思自己、评价他人、专家引领的活动开展会给教师们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与专家的交流、名师的对话、同行的碰撞,也使教师们更加清醒地认识了自己。

2.以“卷入式教研”为载体,提升教师参与教研的效率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逐渐退出那个曾经让她们滔滔不绝的舞台,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无序的热闹,听到的往往是苍白的语言。学生的“假”学习来自于教师的“假”教研、“假”学习、“假”思考。“卷入式教研”能从教学中的真问题出发,以“课例+现场互动”的组织形式,将参与活动的人员自下而上地全员卷入、全程卷入,从而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效率。例如在教学中按照课表提前10 分钟通知被听课的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利用小鱼直播软件进行播放,其他教师乃至其他学校的教师利用手机进行听课,然后利用教研群进行评课活动。组织者在群中可以指定教师发言或随机抽取教师发言,从而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活动之中。这种活动让教师的常态课以及教研活动“曝光”于众,能切实改变“演课”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常态课的质量。此外,还可以开展定时间、定主题、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的卷入式教研活动。比如指定某位教师执教某一课时的内容,然后针对这位老师的执教情况进行交流和研讨,根据研讨情况以学校为单位设计出二次执教教案,然后进行现场抽签上课。被抽到的教师进行二次上课,执教过后进行二次研讨,形成三稿个性教案,并通过教研群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的资源共享。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利用小鱼直播软件进行全程跟踪播放,没有到现场的同学科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利用微信教研群进行交流和研讨,甚至可以借助小鱼直播软件实现“场外”进行抽课上课,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时空分离造成学员之间交流困难的缺陷。微信群的建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网上教育管理,共同提高的研修效果。

3.以“线上研修”为载体,“研训”一体求发展

一直以来,教师校本培训的形式是多样的,然而真正培训的载体却是单一的,多数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聆听与讲授,即使网络学习也不例外,只为取得学时“挂时间”的现象实为普遍。如何变被动的聆听为主动的探究,变单项学习为互助互动?研训一体化尤为重要。只有做到线上学习和线下研修的一体化,才能让教师真正地学有所用。比如听完专家的讲座后,可以安排参培的教师对专家的教授内容进行梳理,然后对其他教师进行二次培训。比如观看完网上的某节优秀案例后,组织教师进行案例分析、重新设计出符合自己班级学情的教案和学案,并加以实施,教研组成员带着观察任务(观察教师的课堂语言、观察教师的板书设计、观察教师的有效提问、观察学生的小组合作、观察学生的有效倾听……)进行听课。整个过程采用小鱼直播的形式进行,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师也可以“卷入”进来,一起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这样就避免了一种为“培”而“培”,“培”而不“训”的现象。戴尔初次提出、后经过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之后把学习方式分为七种,其中被动听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最差,而“教授给他人”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最好。教师这种把学习内容内化再外显的过程正是“教授给他人”的体现,可以更好地实现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互动和共同参与,更有利于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在云时代背景下,校本研训的方式已经悄然发生着变化,研训的时间、地点、方式更为自主,内容也更加广范和个性化。作为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以信息技术平台为载体不断探究校本研训的新途径,让自己的学习时间、内容、方式更广,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提供一支“强心剂”!

猜你喜欢

研训研修校本
立足“四个一”,关注园本研修中的教师立场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