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生前置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

2020-12-0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黄秀旺

青年心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前置起点背景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 黄秀旺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猛发展,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也愈发紧密。然而,从一线课堂教学的视角而论,还没有形成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更没有形成与教学系统相衔接的“互联网+教学”的运作系统,其中既有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理论认识不足的原因,也有让教师觉得增加负担等的原因。为此,本文基于一线教师的顾虑与疑惑,谈一谈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生前置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二、互联网+背景下前置性学习的意义

前置性学习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通常以前置性作业或前置性学习单的形式呈现学习任务或要求。课改已经历了二十多年,教师在思想上已认识到:课堂上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由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环节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所以教师也只是在细节上做些努力,比如由原来教师主讲改变为学生先说,教师后补充的方式等等。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许多设想很难在课内实现,如果让学生在课前尝试学习,课内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学习效果以及这种方式所反映的师生地位一定是积极的。

2015 年3 月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8 次提及“互联网”,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并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就数学教育而言,“互联网+数学教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智能与融合。其中智能表示智慧教育、大数据和云计算等,融合表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即数学教学借助技术来揭示其本质,并且让学生易于接受。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徐冉冉等提出“互联网+数学教育”的意义表现在“四有利于”: 有利于将抽象数学学习变得形象、通俗易懂;有利于在数学教育中实现“因材施教”;有利于探索与创新出新的数学教学模式;有利于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教育等,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周龙军等通过实验证明,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的前置性学习可以提升前置性学习的效能,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同学科、一个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相同内容在不同时间节点(新授阶段、复习阶段)应有不同的学习方案,因此在进行前置性学习时要因地制宜。

三、前置性学习教学策略

(一)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前置性学习也是基于适合的教学内容的。以初中数学为例,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就不需要开展前置性学习,比如:一次函数的概念学习,按传统方式,学生在课内就可以顺利地概括、抽象得到;相反,内容较为复杂、学生难于理解的,甚至需要学生花费较多时间进行实验的学习内容就需要开展前置性学习,如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学生如何理解函数图像的意义,如何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得到图像的,又能否画出不同的一次函数的图像,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显得仓促,所以前置性学习在这一课时就非常的适用。

(二)设计好前置性学习单

前置性学习单就是自主学习的任务单,对于前置性学习而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达成学习目标的问题目标的表述非常重要。

以苏科版八上《6.3 一次函数的图像(第1 课时)》为例,教学目标呈现为(1)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2)会选取两个适当的点画一次函数的图像,教学目标不清晰明确,并不利于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学习目标:(1)知道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其中一种是图像法;(2)知道如何从函数的表达式得到函数的图像;(3)知道如何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得到它的图像;(4)通过画不同一次函数的图像感受到图像的位置不同。

前置性学习重在自主探索与发现、自我回顾与感悟,因此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要清晰明确,比较以上两个目标,第二个目标不仅对要达成的学习任务表述得很清楚,同时也没有明确指出一次函数是一条直线,而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三)准备好学习辅助材料

《课标(2011 年版)》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互联网+背景下”为前置性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互联网+背景下”可以获得更多视频素材,既可以把学习内容中的难度加以破解,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也有拓展学习的素材,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就《6.3 一次函数的图像(第1 课时)》来说,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上的视频进行展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

(四)收集整理好学后信息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变化的内因。因此,了解学情是至关重要的。“互联网+背景下”为教师及时获得前置性学习的反馈信息变成了可能,学生在进行前置性学习时遇到困难,既可以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传送给教师,教师适时点拨,在此过程中,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依照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五)精准设置好教学起点

经历了互联网+背景下前置性学习之后的教学起点应与常态教学的教学起点不同,因此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起点是至关重要的。从学生的角度,学习内容分为三类:一是自己一学就会(不需要教师重复讲授);一类是自学不会,与学生讨论后会了(也不需要教师讲授);一类是自学和与学生讨论之后仍然不会的,需要教师重点讲授,教学起点应从它开始。当然,教学的起点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张玉新教授在《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及结果》一文指出教学起点就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也就是“指设计者在逻辑思维上的出发点”。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内容及学生在数学思维上的现状,在“就近发展区”设定教学起点。

(六)调整好课内学习任务

为了提高初中生前置性学习效能,必须将课前的前置性学习与课内的学习形成一个学习的整体,在目标设定、内容安排、任务分配等方面做整体规划。客观而言,互联网+背景下前置性学习需要学生在课前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如果像平时那样安排学生课后作业,那学生就无法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而不能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那课堂教学的起点就不能以教师“假想课前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设定了。因此,要真正落实互联网+背景下前置性学习就必须调整课内学习任务,把原先课外完成的作业放在课内完成,教师还可以及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或布置少量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做到课外时间,以前置性学习为主,少量作业为辅,而过去是以完成大量作业为主,预习为辅。

四、结语

坚持互联网是为教育服务的理念,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教育才是数学教育最核心的目标。据此,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初中生前置性学习效能,其核心还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前置性学习是把学习新知从课内改变为课前,并通过互联网充实学习内容、畅通交互渠道、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我们不要误以为每节课都采用这样的教与学的方式,也不要纠结在一节课中,技术手段用了多少,因为这不是核心,而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全身心地积极地参与,获得有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才是一切行动的归宿。

猜你喜欢

前置起点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黑洞背景知识
精准的声音还原 Yamaha CX-A5200前置放大器
六月·起点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自媒体,高中生物前置性学习的“好帮手”
疯狂迷宫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