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2020-12-03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湖中学潘再明

青年心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欣赏课美术体系

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湖中学 潘再明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使得美术课程有了更为细致的划分,欣赏课在其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贯穿了整个美术教育课程教学阶段。而针对欣赏课建立的教学评价体系更是保证学生审美能力与符合其审美观念的审美标准建立的关键,是促使学生审美情绪形成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在课程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了解欣赏课中美术作品体现出的自然美和其他类型的美学元素,并学会对各种美术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在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后应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每个学生在此过程中展现出的动作与语言描述提出一些中肯意见,以保证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水平的持续提升。

一、美术欣赏课教学评价体系的特性

(一)审美评价的功利性

美术作品的欣赏在体现出纯粹美感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社会功利性。在学生的审美意识被充分激活后,现实意识同样会在这一过程中被唤起。以食物作品欣赏为例,作品中的色彩与形状在产生美感后能够以情感体验作为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关键元素。从这个角度能够表现出特性的形体所传达出的情感体验能够激活人们的下意识感觉,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感的内容大部分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但学生不同的认知价值与审美价值同样会影响他们对作品中体现出的美学元素的判断。因此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价值观,避免因为个人意识影响其审美评价的标准。

教师与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出现这种差异较为正常,由于知识与经验的不对等使得各自的审美标准也有着些许不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养与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充分了解作品中体现出的深刻含义,并以此为基础将作品中传递的元素传递给学生。

(二)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艺术的审美价值具有客观性特点。由于地域与文化的区别,在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但由于价值观与审美价值之间并不具有等同特征,因此二者之间保持着相互独立。文化观念与个人习惯是影响审美观念的关键元素,其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个人的评判标准应该以社会欣赏媒介与审美习惯相联系。因此教师在应用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欣赏观念时,需要首先确定合适的欣赏材料。

二、传统美术欣赏课教学评价体系应用的不足

第一是应用的范围较小。由于传统美术欣赏课评价的体系应用仅仅是在课后的作业评价方面,单单展示几幅学生的作品或是给予学生一些口头表扬,就算是完成了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任务。在对美术作业进行评价时往往只是采取打分或是写评语等方式,这些方式不仅形式单一,同时起到的评价效果也并不符合新课标下对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相关要求;第二是评价主体具有单一性质。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评价就是教师评价,所有的评价过程(作业、课堂表现等)都是由美术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之间自评体系的缺失使得在互评与自评方面欠缺较多;第三是评价语言单调。美术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局限性很大,例如“你很棒”“画得非常好,下次继续努力”,这些口头表扬虽然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激励作用,但整体的评价内容非常空泛,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第四是评价角度较为刻板。很多时候教师会拿一些具有主观意识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作品,例如描述的颜色不够准确或是对于时代背景理解不足等,这些语言会伤害学生的表现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与审美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对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评价体系转变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评价重点

教师应将评价活动作为贯穿整个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不能仅仅以美术作业与在欣赏作品后的第一感受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而是应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所处阶段审美能力的体现进行评价,例如主动学习能力、创新思维体现、学习态度、价值观以及情感表现等,重点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素质,突出评价的整体性。

评价应包括课前、课堂以及课后评价三个阶段。课前评价是对有提前预习欣赏课内容的学生给予鼓励,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评价是对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操作技能等进行评价,包括在欣赏课中体现的审美能力等;课后评价是对学生在欣赏课中感受到的作品美学元素分析以及以此为基础进行的美术创作进行评价,强调课题的课后延伸。教师能够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保持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特点。

(二)转变评价主体,将多元化评价作为评价原则

新课程标准要求将学生互评与自评加入评价体系中,除此以外还可以以座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整个过程应注意多元化评价原则的体现,让学生与家长能够及时参与到评价体系的应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在学生进行自评时应注意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在欣赏课中可以询问低年段学生喜欢画中的哪些元素?为什么喜欢?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够让学生逐渐建立起学习自信心,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审美能力提升做好铺垫。而高年段的学生的评价应从知识技能的基础是否扎实以及过程方法是否熟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提升审美能力的方式;互评不仅仅局限于语言评价,还可以以“互联网+教育”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以交换美术作品的形式让学生对各自的画作进行评价,并写下评语,以此作为培养学生情感与审美能力的主要方式,更快地达成美术教育目标;教师的点评应放到互评与自评的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评和互评环节不断进行完善。

(三)转变评价语言与评价方法

空泛的评价语言并不能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教师应具体化自己的评价语言,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与优点,多多运用一些具有建议与启发特征的评价语言。例如“画中的树画得很好”以及“新古典主义画派与印象画派之间的基本风格与特点描述得很准确”等,对学生的赏析能力给予具体的肯定,激发学生懂得艺术、乐于学习艺术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在艺术上进行大胆创作和表现的精神。

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多应用质性评价方式,建立学生的美术成长档案、表现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等。

总之,作为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应用评价体系,改进体系应用中的不足,更多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为审美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欣赏课美术体系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美术篇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