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结合”为有需要的学生保驾护航

2020-12-03福建省永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潘巧莉

青年心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医教康复医生

福建省永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潘巧莉

近年来,为满足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的双重需求,永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坚持“医教结合”理念,以“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为目标,强化学校医教支持课程建设与实践,完善区域内特殊需要少年儿童鉴定评估、康复训练、培训指导等一体化服务机制,打造一支懂医学、会康训的教师队伍,使残疾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身体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初步形成“医教结合”办学特色。

一、专家进校,举措保障

永安市特殊教育学校聘请永安市多家医院副主任以上的专科医生作为“医教结合”指导专家,定期邀请专家医生进驻学校,开展讲座、培训、坐诊等一系列活动,医教专家从医学的角度对智障学生的身心及身体机能等方面进行分析、诊断,关注智障学生的康复与教育,在教师康复评估技术、康复技能的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培训,有效促进了智力残疾学生更快更好地康复。

(一)驻校跟踪有举措

1.讲座培训

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心理学、康复学、神经内科、问题行为诊断等专题讲座,密切的医教学习,不仅为教师提供最前沿的医教资讯和指导,还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与康复相结合和康复器械使用的技能。每周三下午,学校开展以“医教结合”为主题的研修活动,结合课例中的“教”的成效与“医”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点评,从而理清“医为教所用”的思路,逐渐找准医疗手段和教育方法的结合点,用医教结合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还先后组织教师赴上海、山东等地参加医教专业知识培训,组织教师现场观摩医生会诊、到医院康复科观摩医生的康复实操,切实落实特教学校教师到医院康复科跟岗,医生定期驻校的双向交流制度,提升教师康复知识与技能。

2.分类坐诊

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问题,学校定期邀请专科医生到校分类坐诊,如:康复科、心理科、神经内科等等。家长与医生专家面对面沟通交流,提出困惑,医生及时指导,提出建议。医教专家、教师和家长对特殊儿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确立康复意见,班主任及时收集过程性资料,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教育、训练方案。

3.医学干预

医生定期到校对学生进行阶段评估、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等工作。专科医生,按照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分类诊断、分析,提出康复的建议和干预措施。

永安市特殊教育学校还与医院签订协议,以购买医疗服务的方式,针对存在精神、情绪问题的学生进行医学心理辅导、干预和用药建议,推进医教工作常态开展,教师结合医生的干预和建议,开展行为矫正和康复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双卡”护航有保障

1.体质跟踪卡。结合“医教结合”工作需要,永安市特殊教育学校设计了《学生健康体质跟踪表》,涵盖学生五年身高、体重、视力、五官、血压、智力发育等健康数据,及时掌握学生的体质变化和智力发育情况,为教师个案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2.康复记录卡。康复记录卡包含学生特殊体质登记、问题行为干预、心理辅导个案、就医记录等内容。专业医生从医学的角度对学生身体机能损伤、疾病提出医疗建议。如:肌张力障碍学生的用药指导、脑瘫学生的康复建议等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服药、就医,缓解身体的病痛,提高康复效果;这些康复记录卡为教师的个别训练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更科学、客观的依据。

二、医教康训,课程支持

(一)构建医教支持课程

经过多年的摸索,通过课程整合、分层实施、多元评价等措施,形成了“医教康训”支持下的三维一案课程结构体系。

1.根据学生生活需要开设生活适应课程。在主题教学的模式下,整合教材,分学科培养学生生活自理、居家生活、简单技能等能力,主题教学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活文字、了解生活常识、熟悉生活环境,学会生活技能等。

2.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探索医教康训支持课程,开展功能康复、优能发掘、心理干预等个性支持课程,为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关注他们因残疾而迫切需要发展的核心能力,如脑瘫学生的肢体康复课程、语言障碍学生的语训课程,还有问题行为学生的医学心理干预等等,注重发掘学生的优势智能,特别是重度残疾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习,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

3.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开设品质融合课程。整合普通学校和社区的有利资源,开发“邻里互动、周边需求、品质生活”融合课程,让学生到普通学校融合,将课堂设在街头、超市、医院、公园……在真实的场景中,实现课内向课外延伸。

“生活适应、医教康训、品质融合”三维一案课程体系,是一个从“知识储备”到“个性支持”到“实践应用”的多级学习发展链,其中“医教康训”支持课程,从教学计划到实施的过程中做到了为每个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安排最适合的课程,真正实现“一人一案”。

三、完善机制,延伸服务

学校以永安市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为依托,组建由永安市各大医院专科医生、心理咨询师、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家库,为永安市残疾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永安市特殊需要少年儿童提供鉴定评估、康复指导、培训等相关服务,完善区域一体化医教结合服务机制。

(一)拓宽医教服务对象

一是拓展不同残疾类别的服务对象。学校积极构建多部门协同的“医教结合”信息资源服务机制,为全市范围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家庭提供咨询、评估与训练指导等相关服务。将医教结合服务对象由原来的在校生拓展为全市适龄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服务对象年龄也由原来的义务教育阶段向学前延伸。

学校除了保障永安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享受优质医教资源以外,还指导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开展和资源教室的建设,并关注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在校学生和学前阶段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学校积极开展与市卫生、残联等部门的数据的对接共享工作,为全市特殊儿童提供咨询、教育评估与训练指导的任务,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家长提供辅导、咨询等专业支持,让更多的残疾儿童得到适切的帮助。

(二)形成医教管理模式

根据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的需要,整合医学诊断、健康检查、教育评估、个别化教育计划、学生档案,依托医教支持课程,落实“一人一案”,初步形成“综合筛查诊断—医教方案—阶段评估—治疗与康复的医教管理模式”。

(三)成就医教双能教师

建立医院、学校双向交流制度。根据“医教结合”工作及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推动特教学校教师到医院康复科跟岗,医生定期驻校的双向交流制度,培养一批懂医学、会康训的“医教结合”教师。

(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医教结合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残疾学生康复水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医生的介入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和康复的希望。如:在体检过程中医生对有心脏病、肝病、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学生实施健康监控和医疗建议,为学生存在的肥胖、超重、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为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如果没有医与教的结合,许多教师对特殊的孩子束手无策,或者有的孩子会被当成精神病治疗,正是将教育与康复相结合,使特殊儿童学校教育和医疗康复这两方面的需求同时得到满足,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更适切的教育。

猜你喜欢

医教康复医生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最美医生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体系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谈韶关地区特校开展“医教结合”的研究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