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材图像系统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2020-12-03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

青年心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图像教材情境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 王 莹

高中生物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教材中逐渐增加很多图片内容,丰富教材内容。在生物教学中,采用图像系统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就高中生物教材图像系统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

一、图像系统教学法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图像系统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可以通过图像的学习分析理论知识,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十分有利。图像系统教学,就是利用教材图片信息进行教学,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此提高教学质量。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图像信息主要有两种:实物图像、绘制图。其具有直观、真实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像信息,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定义、概念内容。图像系统对于生物学科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中生物教材图像系统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逐渐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图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分析能力,对教学质量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是培养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创建情境,发挥图像系统的作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像系统,为学生创建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模式下,学习理论知识,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情境教学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将生活经验应用在教学中,对学生应用能力与思维能力培养具有促进作用。高中生物教材中图像系统,就是创建情境的主要素材,是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些图片信息,教师可以利用此,为学生创建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以此发挥图像系统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学习《走近细胞》这一章内容时,可以发现这一章第一节有个SARS 患者肺部X 光片显示弥漫性阴影及SARS 病毒模式图,结合今年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教师可以就此创建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首先,教师对学生提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也是生物,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呢?学生: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生活和繁殖等等。教师:SARS 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RNA 组成。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自身的遗传物质中贮存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合成子代病毒,这就是病毒的生活和繁殖。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那么SARS 病毒侵害了人体哪些细胞,又是如何危及人的生命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SARS患者肺部X 光片,结合人体肺的功能,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一节还有一个地球(生物圈)的图片,教师同样就此创建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讨论。首先,教师对学生提问:地球上都有什么?学生: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等。教师: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统称为生物。那么生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我们可以就一个具体的生物为例,放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时,教师可以就已经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教材图片为学生创建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二)利用图像系统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图像系统法,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解题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图像系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图像,进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例如: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一节内容时,教材中有该内容的图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信息,将图片中标注的信息点分别标记出来,将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的镶嵌方式展示出来,还可以将细胞膜表面的糖类也标记出来,结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一步分析生物膜的功能,以此系统了解教材内容。再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一节内容时,教材中有相关图片,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图片信息,结合之前对生物膜模型的学习,根据图片中物质运输的方向和特点来分析判断物质的运输方式,进而思考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以及对于细胞生活的意义。还可以结合本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这样一来,学生对本章教学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在后续学习中也会熟练掌握和应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图像系统法,提高学生信息分析能力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对学生信息分析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高考中,可以发现有图文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图像信息分析能力。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图像信息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图像系统法,引导学生分析图像,从图像中收集和提炼有效信息,以此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学习《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这一节内容时,教材中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的图片,一共四组实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每组实验的差异,得出小鼠死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图片,得出实验的结论,即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图片,由于前期对病毒的学习,学生对病毒的结构和病毒的生活和繁殖方式基本了解,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实验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实验组图片的差异,观察总结得出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最后还可以对不同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做进一步的分析概括,加深学生对图像的分析能力。再如: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一节内容时,教材中有一个关于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内容,图片信息是一个圆饼形的红细胞,另一个图片则是镰刀形的红细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观察两个图片信息,分析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对功能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对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子的分析研究,从而发现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出现的原因。再如:教材中有一个关于猫的子代毛色的图片信息,结合人的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性状的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有性生殖的生物所产生的后代,亲子代性状差异的原因。结合人的染色体组成,根据已有的知识,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一对夫妻生出两个所有基因完全相同的个体的概率,进而从基因重组的角度解释人群中个体性状多样化的原因。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图像系统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活动开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将该方法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图像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CT图像生成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