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0-12-03山东省青岛市文正小学刘亚莉

青年心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理解能力群文

山东省青岛市文正小学 刘亚莉

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年来我国语文教学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即在一定时间内针对阅读目的同时阅读多篇形式风格或思想内容相同相反、相关相连的文章,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达到多层次、多视觉的阅读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如今,群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应用经验不足,为确保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教师需要结合群文阅读教学实际情况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保留群文阅读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多篇文章,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一、保留时间,提高群文阅读速度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文章中心思想的讲解,让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较少,再加上小学生自主性较差,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的效率较低。这样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将群文阅读渗透语文教学课堂中,就应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能够多层次阅读,积累阅读经验,才可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

教师可向学校教务处提出将群文阅读教学课编入课程表,最大限度保留群文阅读教学的时间,同时将每周的星期五设定为阅读日,引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或图书室借书、阅览书籍,拓宽阅读视野,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多视觉阅读,提高阅读水平。另外,教师还要在家长微信群中积极倡导学生每天专注阅读30 分钟,可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形成“亲子阅读”的模式,有效保证学生阅读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二、开展活动,激发群文阅读兴趣

教学活动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的催化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吸引学生对阅读的注意力,如读书竞赛、读书笔记展览会等,在活动中评选“阅读之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阅读的魅力和乐趣,逐渐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并在阅读中强化阅读能力。

教师可选择教材中的主题作为阅读活动主题,如“父母之爱”的朗读比赛,比赛之前,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家长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收集与父母之爱相关的文章,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并加强背诵。比赛时,学生都十分热情,积极参与比赛中,大显身手,有的学生能够一次性朗诵十篇诗歌,被誉为“朗诵之星”。可见,此次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群文阅读能力。

三、收集资源,丰富群文阅读经验

目前小学语文课本是由一个议题整合每个单元的课文,这为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便捷,但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难免会出现不适应或开展困难的情况。因此,教师可设计阅读主题,收集与主题相关的阅读资源,以开拓阅读教学空间,通过收集资源,使学生对统一主题的多篇课文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认知,有助于学生更快速地进入阅读状态,不断丰富学生群文阅读经验,以提高其阅读效率和能力。教师从单元议题组合与补充课本内容入手,对阅读文本进行拓展延伸,不仅能够实现丰富学生群文阅读经验的目的,还能使学生阅读范围更宽泛,有助于群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猫》《母鸡》《白鹅》,这些课文都是以抒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与倡导平等对待生命为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这个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去看待生命平等,并让学生围绕这个议题学习动植物特征描写手法进行课外阅读,然后让学生做一个议题拓展阅读笔记,写下自己最喜爱的动植物,以及对爱护动植物的看法。通过针对性地收集阅读教学资源,可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群文阅读基础,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有效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四、求同存异,加强群文阅读理解

阅读是促进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催化剂,每个学生对同一个作品都抱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的阅读思想具有一致性,否则就会造成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得不到大幅度提升。而群文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着催化作用,还符合求同存异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还能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寻找不同阅读素材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其发现阅读的差异化,使学生在深入阅读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所有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如群文阅读以“写景”为主题的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一组文章(《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的共同点——都是描写地方特色,让学生在阅读时找出作者抒发对景点的热爱之情的句子;其次,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品读和赏析,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和探讨,发现这些文章中刻画描写景色的不同之处——有的是写日光的美,有的是描写地貌的美,有的是描写山林的美等,让学生由此领悟:描写景色的方法、形式很多,选材也很多;体裁不同,风格样式不同,则其侧重点和方法也就自然不同。

五、读写结合,提高群文阅读技能

读写结合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常规思维,也是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在群文阅读时应始终把阅读和协作紧密联系,将提高学生语文技能作为群文阅读的最终目的。教师在进行群体阅读教学时,布置课后创作任务或随堂写作,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吸取写作素材。这既能学习优秀课文的写作技能,也能加深对阅读课文内容的理解,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技能水平的目的。

例如: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可整合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与织女》,让学生深入阅读,总结民间故事描写特点,组织学生课余时间收集民间故事文本进行阅读;其次,让学生自己创作一篇民间故事,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和收集优秀的民间故事文集,一边阅读,一边揣摩民间故事写作特点。通过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不但能推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进展,而且也能提高语文教育效率。

六、学以致用,培养群文阅读习惯

教育改革要求语文教师树立远大的教育观,注重小学生课外阅读,并学会应用阅读方法高效读书,强化其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课外阅读中,培养和维持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教师可开展“诗歌诵读”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每个月举办一次诗歌诵读比赛,设置诗歌诵读主题(如春天、景物、送别等),让学生提前筹备此次诵读比赛,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大量收集和阅读诗歌。因而,在诗歌诵读比赛中,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如话剧诵读、男女对诵、歌唱诵读以及表演诵读)演绎诗歌的动情之处,既可提高学生阅读想象力,又能完成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保持阅读习惯的目标。

综上所述,采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要举措,这对小学生视野开阔、能力培养、素养提升都有着促进作用,只有教师潜心科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大胆尝试,才能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理解能力群文
友谊使者讲述的民间故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魔法糖的故事(三)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