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研究进展
2020-12-03蒋腾慧
蒋腾慧
(灵川县中医院,广西 桂林,5412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临床中简称为肺心病,常见且多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因肺心病出现急性加重而引起呼吸衰竭伴右心衰,最终加重病情,情况严重者可出现死亡。传统中医学中将肺心病归属为“肺张”、“喘证”等范畴,将其病因认定为心肺肾脾受损,肺部是其主要病位,与“肾”、“脾”、“心”等脏器关系密切。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肺心病的相关研究中已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据冯研等[1]学者研究表明,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传统中医治疗能够有效延缓恶化程度。现围绕肺心病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如下。
1.治疗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方法
临床急性加重期的肺心病患者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内生之痰饮瘀血与外至风邪互结,当患者病情加重是应当依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的治疗原则,重点解决患者喘息、咳痰以及咳嗽的标志性问题[2-3]。
1.1 中药汤剂治疗 临床学者通过结合患者实际病情[4],对于患者开展辨证施治,将患者病情分为以下证型:(1)小青龙汤加减方治疗寒饮伏肺证;(2)麻杏石甘合苇茎汤加减方治疗痰热壅肺证;(3)涤痰汤加减方治疗痰迷心窍证;(4)羚角钩藤汤加减方治疗阴虚风动证;(5)真武汤加减和济生肾气丸方治疗脾肾阳虚证;(6)生脉散加味合或参附龙牡汤治疗元阳欲绝证;(7)小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阳明腑实、痰热雍肺证;(8)二陈汤加减方和三子养亲汤方治疗肺气上逆、痰浊阻肺证;(9)补阳还五汤化栽治疗水饮凌心、气虚血瘀证;(10)金匮肾气丸和六君子汤加减方治疗脾肾两虚、肾不纳气证[5]。有学者通过对患者证(类)型分类并予通气汤(桑皮、瓜蒌仁、茯苓、桔梗、大黄、蝉蜕、葶苈子、半夏、丹参、川贝、五味子、麦冬以及黄芪)加减[6],如:(1)在通气汤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治疗痰饮内停、外感风寒证;(2)加薏米、桃仁、冬瓜仁、元参、芦根、杏仁、鱼腥草、生石膏以及麻黄治疗痰热雍肺、外感邪热证;(3)加车前子、猪苓、泽泻、桂枝、白芍、陈皮、干姜、附子,去川贝、瓜蒌仁以及半夏治疗水湿浸滞、脾肾阳虚证;(4)加灸甘草、莱菔子、远志、厚朴、苏子、沙参、党参治疗肺气雍滞、心肺气虚证;(5)加酸枣仁、三七、赤芍、当归以及党参治疗心脉闭阻、脾气虚弱证;(6)加甘草、生姜、大枣、厚朴、桂枝以及白术治疗阻遏心肺、脾虚饮结证;(7)加车前子、泽泻、丹皮、熟地、山萸肉、肉桂、山药、附子以及红参,去川贝、瓜蒌仁、半夏治疗心气不足、肾不纳气证;(8)加灸甘草、远志、石菖蒲、代赭石、党参、胆星、钩藤、全虫、生地以及白芍治疗痰扰心窍、肝风内动证[7-8]。通过结合患者病情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总体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病情,另对患者PaCO2、PaO2等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可有效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9-10]。
1.2 中药针剂治疗 学者通过对肺心病患者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发现[11-12],该药物的应用能够有效减低患者D-二聚体以及脑钠肽的水平,另加以红花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定量、血浆粘度、血纤维蛋白原、右心室、平均肺动脉压以及动脉血气和心功能。
2 缓解期患者治疗
肺心病缓解期患者主要治疗原则以“缓则治其本”为主,较为注重脾胃功能的调理,以确保后天之本,治疗目的在于减低患者疾病发作次数,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13-14]。有学者通过对缓解期的肺心病患者实施益气活血汤治疗,有效提高了临床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机体各项炎症因子,显著降低患者病情复发的风险,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为患者病情恢复奠定基础[15]。
3 小结
中医治疗肺心病患者主要以金水相生、补肾健脾、培土生金等方式治疗,以此达到减少疾病发作,改善临床症状和心肺功能的目的,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增强其机体抵抗力,延缓病情恶化。但目前由于绝大多数临床医疗学者所采取的样本量较小,临床研究基本以个人经验为主,无法统一辩证分型,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对此临床需作进一步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