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构建全媒体环境下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新场景

2020-12-03

政工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官兵政治教育

桂 浔 方 震

习主席首次提出“四全媒体”重要思想,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从时空、形态、主体、效果等四个维度,深刻阐明全媒体内涵要义。近年来,各级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全媒体重要论述,围绕基于全媒体改进创新政治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深化。就基层部队可操作、能落实层面看,面对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新态势,思想政治教育究竟是什么模式、到底是什么样子,这就是全媒体环境下基层教育场景问题。结合调研与实践感到,着眼增强基层教育时代性感召力,应该积极构建五种教育场景。

一、构建“过程教育”场景,实现时间延展、空间拓展

传统教育模式,基本是课堂作主场、课时为单位、专题是片段,实际存在三个缺陷:一是作用时间有限,课堂上官兵被氛围感染、有正向反应,但一旦脱离课堂,感染力迅速下降,教员授课成了“才艺炫技”,教育效果呈现“剧场效应”;二是内容理解有限,一次集中教育只能对特定人数对象发挥作用,不可能使每个人短时间获得所需全部有用信息,事实上“饭量大的没吃饱,饭量小的吃不了”;三是效果保持有限,思想问题的出现和解决都有连续性、反复性,但传统手段搞多次重复教育,成本又高,也不现实。全媒体环境下,一个事件的过去、现状和发展,都会以最快速度呈现给用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说,事件过程就是教育,传播过程就是教育。

推开全媒体环境下“过程教育”场景,就是走出点式、端式、静态固定式教育窠臼,空间上不限于教室之内,时间上拉长了实施链条,基于官兵思想轨迹、基于重大突发事件、基于大项主题教育、基于基层建设需要,循着“发起教育—动态反馈—及时调整—深化反复”链路,全过程、全流程、全效程搞教育。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集中上大课基础上,用好手机新媒体信息流转“短、频、快”特点,重视即时反应,跟进疫情发展形势、官兵思想动态,实时思想调查,瞬时掌握底数,及时发声引导;重视话题延伸,围绕政治、纪律、卫生等主题,不间断推送权威解读、注入正向信息,在内容上不断深挖,在时间上持续拓展;重视调动参与,开展好网上多波次、多课题讨论交流、互动辨析,根据官兵反馈及时调整引导策略,让官兵既当受益者也当参与者,不断激发官兵参与教育内生动力;重视化整为零,贯彻渗入式、嵌入式、融入式理念,既对教育内容进行灵活拆分、简约组装,又对官兵零散时间串联整合、分散集中,让官兵时时受教育、长期受教育。这样,疫情防控不解除、官兵思想不平复、过程教育不结束,达到大纵深、不间断、全流程、长线条教育效果。

二、构建“社交教育”场景,实现分众实施、大众集聚

全媒体环境下,众多新鲜媒介具有人群聚集和黏合功能,能够把用户吸引在小众交流圈层;不同小众社交圈相互叠加、相互影响,瞬间对某一问题构成大众化讨论;社交圈随交流扩展或缩减,繁衍或分裂出新的人际交流圈。基层官兵流动性、动态性很大,比如一个基层连队,听起来在位率有多少、保持有多少人,但因同一时段不同人处于执行任务、学习集训、执勤值班、休假请假等不同状态,就某个班、某个排甚至连队这个集体而言,实际上物质空间集聚度很低。教育缺乏空间共处、情感共识、社交共情,往往难走心,官兵不买账。而同时,青年官兵偏赖以社交、地域、爱好、兵龄等划界,形成网上网下“小圈层”,在所处圈层活跃度高、认同度高,容易对教育信息热烈讨论、畅所欲言、产生共识。

推开全媒体环境下“社交教育”场景,就是适应无社交不传播、无分享不传播的时代特征,基于官兵生活联接、社交联系、情感联络,通过分众化、群组化、小众化信息灌输模式,给教育加载人性附着、情感附着,达到大众化、通俗化教育目的。比如,依托钉钉APP、“学习强国”公众号等载体,分层分类组建战友圈、亲情圈、兴趣圈等不同圈子,围绕热点、难点、焦点、疑点话题,既可以有简单发帖也可以有深度辩论,既可以有直观图文也可以有主流解读,引导官兵在广泛参与、乐于参与中走出思想困惑、认知困扰、情感困境,在茫茫网络海洋找到正向思想归宿。切记不可忽视三点:在多数圈子自然安排党员干部、思想骨干、理论骨干加入,围绕争议话题、敏感议题、存疑问题,经常“灌水”引导,及时纠偏正向,推高正态声量;研讨交流内容必须始终严把保密底线,网言可以轻松但不能放松;基层政治主官主要功夫放在集中灌输、集中教育、集中引导,确保正能量充盈、主旋律高扬。

三、构建“团队教育”场景,实现体系共建、资源共享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往往是战略、战役支撑下的战术行动,前方执行战斗、中枢决策指导、后方提供保障,形成一个多方协力、无缝连接的团队化作战体系。打仗如此,教育亦然。全媒体环境下,但凡所见所闻精品媒体产品、文化产品,背后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一个信息采集、计算、萃取、加工、交换、分发的强大团队在支持。推开全媒体环境下“团队教育”场景,就是要依靠全媒体把方方面面教育力量、教育资源、教育环节联动起来,把内容、平台、受众连接起来,构建前、中、后三方合力的“大教育”格局。

具体看,前端是政治教员,授课说理、具体操作;中台是党委机关,确定主题、审定方向、议定方案;后方是资源支持,通过一定制度运行,为政治教育提供随用随取、精准精当的优质教育资源。而贯穿这条链路,资源支持至为关键。随着移动直播、H5、无人机采集、4K 超高清、5G 网络传输、全景VR 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军地各级主流融媒体矩阵日臻完善,通过媒体“中央厨房”生产海量高质量文化产品,为政治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硬核资源支撑。要贯彻共建共享理念,区分强军网、移动网,分别构建一个政治教育“云端资源池”,实现资源收集、整理、加工、分发、投放一体化、制度化,切实让网络“云资源”实时掌握、为我所用。实践中,基层部队可以区分三个环节来实施:一是滚动收集,按照“每营1 名副连长+2 名排长”编成,组建基层政治工作小组,结合每月政工会确定一个主攻方向,安排小组每日网上冲浪、收集资源;二是加工推送,利用每周组织生活、政治教育时间,安排各营教导员轮班牵头带小组集中办公,完成信息分类别整合、分系列剪辑、分条目归档、分模块组装,机关把关后打包推送基层政治教员,这样人人都能分享好课程、好资料、好视频、好文章;三是按需调取,政治教员因时因地因教,对“资源池”内容按需调取、结合实际、改造嵌入。通过这样有用信息“超细分”服务,变零敲碎打为统筹整合,变粗放搜索为精准融达,变临时拼凑为常态备用,实现后方供给最优化、资源利用最大化。

四、构建“覆盖教育”场景,实现上下贯通、内外联通

全媒体时代,信息流全时涌动、即时传播、实时交互,政治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壁垒、冲破地域限制,实现零时差、“五加二”、“白加黑”。推开“覆盖教育”场景,就是要借助全媒体信息全域直达、全时存在特点,把各要素、各点位、各形态教育资源联通起来、贯通一体,开辟理论学习、政治教育、舆论宣传、组织生活、党团授课等政治工作网上网下“两个阵地”,做到官兵行进到哪里、平台就搭设到哪里、课堂就延伸到哪里,推动教育多维扩张、全域覆盖。

具体看,主要可坚持“四个链接”:一是军营社会链接。营区内依托荣誉室馆、电视广播、灯箱路牌、文化长廊等媒介构建全维教育氛围,走出去组织参观红色景点、人文胜迹、纪念场馆、成就展陈,通过现地式教学、立体式感触、沉浸式体验增强教育吸引力、圈粉度。二是线上线下链接。依托主流APP 组织党委中心组带机关网上理论学习,建立“主席足迹”“学习先锋”等群组,实施书记领读、个人自学、小组交流、组卷考核、积分通报,推动“指尖学堂”与线下课堂互为补充、同向发力,大大增强强军思想学习的灵活性、实效性。三是营区在外链接。比如疫情防控期间,运用短信、微信、钉钉等多种手段,网上视频连线在外人员、网上分享隔离点日记、网上心理测查和疏导服务;对部署在外、驻训在外官兵,积极采取网上审课、远程授课、在线查课、回放补课等方式,促进政治教育“四落实”。四是军人军属链接。组织节日庆祝、仪式教育、访谈交流、典型宣讲等活动,录制视频推送官兵亲人,手机投屏视频连线军属,让家人共享喜悦、见证荣光,让官兵感受激励、增添动力,推动形成立体育人、联教育人格局。

五、构建“自主教育”场景,实现自发自教、自学自觉

过去搞教育,往往是我讲你听、我说你做,教育灌注靠的是信息优势、组织力量;今天,我们政治干部没有了以往那样的信息优势,战士一部手机就知天下,甚至可能先知天下。外因是依据,内因是条件。教育有效果,最终还要靠官兵自发自觉自悟。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的全媒体环境下,思想引导更多要靠发动全员、带动全员、辐射全员。适应这一实际,推开“自主教育”场景,就是在强化一元主导多元、主流引领潮流基础上,贯彻自组织、自适应理念,针对“网生代”官兵偏好自助式、互动式、平等式交流等特点,拓展网上群众性学习成才、文娱体育、宣传报道等自我教育,引导官兵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启发。

以我部为例,比如结合“走一路、学一路”活动,倡导基层“网红打卡”,官兵利用节日外出、参观见学、学习集训、探亲休假等时机,自主走访红色景点、游访祖国河山、回访生活故居,通过图文影音等形式,群内共享一路见闻,打造足不出户、视通千里“旅游”共享朋友圈;又如,提倡营办伙食、营办仪式、营评先进、营组比赛,各营将成果上线上网,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再如,借鉴“众筹”理念,鼓励官兵依托抖音、快手等软件,广泛开展兵拍兵、兵演兵、兵唱兵、兵说兵强军风采网上创演,形成微讲堂、微视频、微日记、微秀场、微舞台、微鼓励等系列产品,依靠网络将基层官兵充分带动起来、调动起来。特别是在全媒体环境下,政治干部本身就是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必须带头学网知网、触网用网,自觉当好导航员、领航员,与官兵在同一空间、同一平台、同一话语体系中对对话、发发声、交交心,让官兵感到政委、主任、教导员、指导员都在网上、都是网友,既能当好正能量“意见领袖”,也能督促官兵依法用网、文明用网,实现线下引领和线上引导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猜你喜欢

官兵政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