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加快新时代军队转型建设的思考

2020-12-03普金承

政工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强军效能军队

普金承 王 云

习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要求“统筹抓好各项改革工作,如期完成既定改革任务”。转型建设是新时代军队改革向纵深挺进的攻坚战,虽已按下“快进键”、驶入“快车道”,但与实现“全面的强”“跨越的强”“赶超的强”仍有很大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担当新时代使命任务、支撑我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战略需求,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快军队转型建设,努力建设强大军队,切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

一、以坚强的政治保证增强加快转型建设的思想自觉

习主席视察陆军机关时强调,要强化陆军转型建设的政治保证。这一重要指示对加快全军转型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军队转型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越是进入关键阶段,越需凝聚意志砥砺奋进。要以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强化思想自觉,确保转型建设沿着新时代强军“路线图”阔步向前。

一是将转变思想观念进行到底。“思想的禁锢是改革的最大障碍。”当前,人民军队已实现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但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一些官兵虽已“被动”进入转型建设的门,思想观念却仍处于“将进未进”“入门不深”的状态,甚至存有等军事政策制度改革“第三大战役”全面落地再转型的心态,视野禁锢、思维定势、套路束缚、传统局限还比较突出。实现与新体制新编制新政策的“合心合拍”,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坚持不懈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强大武器,抓紧时间进行彻底的思想“破冰”、观念“突围”,聚力转型建设、坚定看齐追随、走在强军前列。

二是把强化危机意识贯穿始终。“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由大向强、将强未强之际往往是国家安全的高风险期,强敌遏制之忧、周边动荡之患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之害交织重叠、暗流涌动。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敌对势力“以疫遏华”动作频繁,局势更加充满变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持以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积极强化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以时艰局危为警醒,紧抓战略机遇期争分夺秒加快转型建设,尽快形成足以应对各种云谲波诡局势的强大实力。

三是使推进全面创新成为常态。“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转型建设的根本动力,新矛盾新问题得靠创新来化解。然而,一些领域的转型建设,受经验主义影响和功利思想驱动,创新仍打转于“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有的甚至搞以点“代”面的创新充数立绩,严重迟滞转型建设进程。“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转型建设如同芯片制作,蚀刻工艺领先而光刻工艺落后,终还会受制于人。要树立正确的创新观政绩观,切实以点带面加快学习创新步伐,持续推进自主创新、实现全面创新,形成“引进、自主、领先、再领先”的创新局面,真正以创新推动军队建设转型。

二、以鲜明的问题导向突破加快转型建设的现实壁垒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导向。军队转型建设的关键是推动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随着转型建设持续向纵深推进,军队数量规模得到大幅优化调整,但质量效能上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亟需加快解决,破壁除障打通经络,推动强军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一是在解决“设计战争”问题中提高作战效能。

作战效能是完成规定作战任务的能力。能力基于任务主轴,提高效能也必须以任务为原点。强国军队强在主动设计战争,而不是积极适应战争,其基本脉络为“任务—战法—装备—保障”,即围绕任务设计战法,聚焦战法制造装备,切合装备优化保障,再以实战推演论证强健各个环节。而积极适应战争的国家往往是“逆向”适应,基本脉络为“装备—战法—任务—保障”,即从外引进或逆向研制装备,围绕装备情况制定战法,根据战法确定任务,再筹划安排保障,实战推演论证的主要是装备战技术性能,对任务拓展、战法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小。因此,在作战效能上,“适应战争”远低于“设计战争”,更多处于“跟跑”状态,最好也只进入“并跑”位置,很难跨入“领跑”行列,而且极易被误导和淘汰。当前,我军转型建设中自主“设计战争”的占比与日俱增,但因历史原因“适应战争”的占比仍然很大。必须通过搞好顶层规划进行逆转,加快推动“设计战争”占据绝对优势,大力提高作战效能,形成军事胜势。

二是在解决“依法从严”问题中提高管理效能。

习主席强调,军队能不能打仗、打胜仗,管理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军事管理转型是军队转型的重要内容,目标是实现治军方式“三个根本性转变”。近几年来,我军紧紧扭住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加强军事法规制度建设,深入推进立改废释工作,紧锣密鼓出台各种法规制度,官兵的法治思维、法治信仰得到增强,军事管理持续在法治轨道上向前推进。然而,从管理转型角度来看,一些单位对“依法从严”的把握仍未回归到法治精神上,存在于法度之上层层加码的“变异性”从严,以致单纯的行政化管理、习惯性管理、运动式管理还打着“依法”的幌子占有一席之地。这既背离了法治规律,又阻碍了管理转型。必须加快转变法治认识、改进法治认知,以法规制度为衡量尺度,把“从严”定位在法度之内,依据法规制度从严管理,做到严之有法、严之以法、严之合法,确保严得科学、严出效益,真正推动治军方式转变、促进管理方式转型,不断提高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三是在解决“供给侧”问题中提高科技效能。习主席指出,国防科技发展是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的战略工程。在科技强军架构中,军事院校和科研机构处在供给侧顶端,基层部队处在需求侧底端,前者“顶天”、后者“立地”,各自的转型建设都取得很大进步,研制的高新利器如雨后春笋,列装的规模数量前所未有,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但也要清醒看到,“顶天”的前瞻性战略性与“立地”的实用性效益性仍存“两张皮”现象,供需之间的链路还有很多的断点甚至断层,以致某些军事领域“排满”的科技“挤”不出“满格”的效能,“高大上”的科技出产不断,而翘首以盼的“高精尖”科技却总在短缺,严重削弱科技对战斗力的贡献率。必须以设计未来战争为纽带,以战斗力建设为根本,科学构建“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对接衔接机制,加快打通“肠梗阻”,推动军事院校、科研机构和基层部队的转型建设异轨同向、同频共振,让前者提领后者增强科技素养、后者协助前者开展科技接地,切实以科技的最优效能“顶天”“立地”支撑强军格局。

三、以强烈的时代担当凝聚加快转型建设的磅礴力量

习主席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担当”二字。加快军队转型建设是形势所迫、时代所趋和强军所急。必须聚焦“担当”二字,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使命担当实干创业,奋力交出转型建设“优秀卷”“满分卷”。

一是砥砺担当胆魄。加快转型建设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实现加速,既有“老大难”问题的掣肘,又有壁垒性问题的羁绊,还有新衍生问题的缠搅,不是轻轻松松换挡位、加油门就能解决的。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越是棘手越不能袖手,越是烫手越不能放手。要教育引导官兵把个人理想根植于强军沃土之中,主动投身转型建设中请缨挑担荷重,像抗疫先锋一样临危披征衣、执甲勇向前,在作战理论的大创新中奋勇拓荒开路、在国防科技的大竞争中勇为天下先、在新型力量的大建设中勇于牺牲奉献,切实“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二是增强担当本领。加快转型建设是“力保重大任务完成、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的基础条件。夯实基础、创造条件,有许多新知识需要掌握,许多新领域需要熟悉,许多新课题需要攻关。新时代虽然为转型建设提供了“过河”的桥和船,但“过河”还得靠我们自己奋楫破浪、决胜潮头。缺乏超强的本领,势必空有抱负、难出精彩。因此,要对表转型建设需求加快推进人才强军战略,健全完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大力盘活军事人才这个最重要最活跃的军事资源,扎实抓好智能开发和技能培训,全面优化素质结构,提高落实转型要求、掌控转型棋局、突破转型壁垒、加快转型建设的本领,切实善作善成、堪当大任。

三是振奋担当精神。强军呼唤担当,转型赋予重任。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加快转型建设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依靠奋斗来实现。要着力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持续发扬钉钉子精神,牢牢盯住转型建设的“腊子口”“娄山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攻坚克难,深入思考、缜密筹划,切实摸清情况、研透对策、拿准措施,久久为功、真抓实干加以克服和解决,采取超常手段破除提速的“拦路虎”、升级的“限高杆”,确保转型建设保持新时代“加速度”、强军“加速度”向前稳步疾驰。

猜你喜欢

强军效能军队
我的科技强军梦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强军战歌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盛大国庆阅兵见证改革强军新时代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赞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