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疫情背景下部队舆论引导的调查思考
2020-12-03王献军
王献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舆论战场虽不见硝烟,却始终信息嘈杂、暗流涌动,不断冲击官兵思想防线。对此,习主席多次指出,“要加强舆论引导工作”“要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我们要深刻领会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部队舆论引导、抵制负面信息,牢牢把握舆论斗争主动权,打好舆论引导主动仗。
一、负面疫情信息给官兵思想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信息传播发酵时间短、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虽然部队营区实施封闭管理,有效隔断了疫情的传播蔓延,但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下,特别是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发展迅速,坊间传闻、噪音杂音、挑唆煽动等负面疫情信息,从四面八方涌入军营,给官兵带来全维度、多元化的影响。
(一)鱼目混珠的信息影响理性判断。疫情防控期间,一些自媒体为了抢“粉丝”、夺“热度”、赚流量,不惜“加工”新闻素材、炮制虚假信息。有的打着揭露内幕、内部爆料的旗号发布信息,如“医生爆料病情远比想象中严重得多”;有的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如有微博将市民食物中毒的新闻篡改为“某种食物传染新冠病毒”;还有的断章取义、放大观点,如“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封闭环境下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等等。官兵身处真实与虚假、正面与负面、积极与消极交织的舆论风暴之中,如果缺乏及时有效引导,往往难以甄别事实真相,出现盲从盲信、误判误信等情况。
(二)恶意炒作的谣言制造恐慌情绪。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商家为了牟取商业暴利,借“疫”炒作,曲解官方信息,如炒作双黄连可以抗新冠病毒,导致不少人盲目跟风、抢购物资;有的网络平台,擅自发布未经核实的感染信息,诬称有关部门“瞒报新增病例”,造谣生事,唯恐天下不乱;有的通过微信朋友圈、家庭群、工作群发布谣言,添油加醋传播各种小道消息。一些驻地在疫情高风险地区的官兵,对此类疫情信息比较敏感,少数官兵谈“疫”色变,害怕自己被无端感染,消毒不讲科学,隔离过度紧张,心态始终紧紧绷着,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训练生活。
(三)包藏祸心的攻击侵蚀理想信念。一些境外特别是西方媒体从新冠病毒起源、蔓延及防疫责任等方面歪曲事实,污蔑、诋毁、“甩锅”中国,竭尽全力挑衅煽动,以达到转移国内矛盾、攻击我政治体制、诋毁我国家和军队形象的目的。有的指控“中国隐瞒论”,指责中国政府信息不透明,打压发出警报的医生和记者;有的渲染“中国阴谋论”,诬称病毒是中国实验室泄露,要向国际人权机构提出诉讼,上演“索赔”闹剧;有的鼓动“中国威胁论”,罔顾事实、颠倒黑白,反诬中国在生化、科研、军事等领域对美发动挑战。这些包藏祸心的舆论,如果不及时有效引导,官兵的疑虑逐渐加深,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就会面临被抢占的危险。
二、一些单位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纵观此次疫情舆论攻防,我们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官兵关切,增强了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由于引导意识、引导管理、引导能力的欠缺,一些单位存在着速度跟不上、力度跟不上、手段跟不上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疫情背景下部队舆论引导工作的效果。
(一)危机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网络舆情与己无关,不会发生在自己或本单位身上,把舆论引导工作看得可有可无,网络评论员队伍形同虚设,设备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有些热点敏感问题已经发展到民意沸腾,仍然浑然不知。一些干部骨干对网络舆情在官兵思想认知上的渗透影响关注较少,对官兵思想波动跟踪掌握不够,缺乏积极应对、有效引导的紧迫意识。
(二)方法手段不多。当前,基层部队普遍缺乏舆论引导网络平台,缺少相关政策支持,面对涉军负面舆情难以及时引导和控制,见事反应迟、应对慢。有的单位重堵轻疏,等到问题被炒作到互联网上后,才去仓促跟帖、简单删文,结果越删越多、堵不胜堵,导致舆情炒作不断“升温”“发酵”。有的不注重运用专业、科学的方法手段,还停留在过去的照本宣科、简单提醒上,击不中共鸣点和共振点。
(三)制度机制不全。从当前部队实际情况来看,舆论引导相关职能分散在宣传、保卫、信保等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没有具体规范和要求。面对疫情的负面舆情,如何及时有效处置,既没有现成经验,也没有完备预案和机制。有的单位虽与驻地公安、网信部门建立了协作机制,但没有具体的联合处置流程、预案,导致负面舆情信息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回应。
(四)骨干队伍不足。近年来,各级普遍重视网络评论员的培养帮带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受编制岗位限制,基层部队没有专职舆论引导人员,兼职网络评论员多由教导员、指导员、文书、网络管理员等兼职。这部分“账面人才”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懂网络传播规律、不会策划舆论议题、不能预判舆情发展态势,面对有关疫情的负面舆情,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三、加强疫情背景下舆论引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我们要把加强疫情背景下舆论引导工作放在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领域来思考,放在坚定立场和确保纯洁的高度来筹划,方向上旗帜鲜明、思想上正确引领、方法上多措并举,牢牢夺取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一)抢占主阵地,高擎思想旗帜。要消除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和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必须从源头抓起,在夯实理论根基、筑牢思想防线上下功夫,抢占疫情防控舆论主阵地。一是强化号令意识。要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决策部署,教育广大官兵始终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号令,坚决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听习主席指挥、对习主席负责、让习主席放心。二是强化使命意识。要坚持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第一责任,把抓好信息疫情防控作为神圣使命,将疫情防控、舆论防控纳入备战打仗一体筹划、一体部署、一体落实,采取授课、广播、展板等多种形式反复学指示、经常讲形势、持续统思想,激发官兵责任担当。三是强化忧患意识。要以苏联解体、中东“颜色革命”等案例为素材,教育引导官兵认清敌对势力发动舆论战背后的险恶用心,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失败的严重后果,时刻保持清醒忧患,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二)弘扬主旋律,强化正面引导。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舆论引导的基本遵循,也是提升“信息疫情”免疫力的有效途径。一是讲好故事正面引导。用正能量压制负能量,讲好抗疫好故事,传播抗疫好声音。通过多种平台,滚动推出系列网宣产品,广泛宣传抗疫先进事迹,凝聚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意志力量。二是揭露谣言及时引导。第一时间对充斥网络的各种谣言旗帜鲜明地进行批驳,帮助官兵澄清模糊认识、分清是非界限。广泛传播权威信息和主流观点,组织观看新闻联播、专家解读、科学防疫等视频,用客观理性阻断谣言,以科学知识澄清谬误,避免负面舆情引发负面情绪、影响抗疫行动。三是化解情绪精准引导。密切关注负面信息对官兵产生的思想心理影响,采取网上调查、谈心交心、精准排查等形式,准确掌握官兵思想心理动态;围绕网络热点、关注焦点、舆论爆点剖析引导,开通心理服务热线、推送心理调适视频、发放心理防护手册及时疏导,引导官兵积极理性应对、缓解焦虑情绪。
(三)拓宽主渠道,探索模式创新。提升舆论引导的工作质效,必须打破思维定势,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着力推动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机制创新。一是推动线上与线下贯通。充分利用线上的速度优势和线下的深度优势,快深结合、总体配合,通过强军网、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权威信息,畅通解疑释惑渠道,实现用网管网两结合、网上网下两促进,为压倒负面舆论、制胜舆情战场汇聚磅礴力量。二是推动主体与客体融合。注重发挥官兵主体作用,开设“士兵大讲堂”,设立教育骨干联系点,统一分配备课授课任务,走开“一人讲、大家谈”方法路子,推出案例式、情景式、辩论式教学手段,让官兵自己当主角,增强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三是推动军队与地方协作。充分发挥军地联调联动作用,主动加强与上级机关、省军区系统和地方政府舆论引导机构业务部门联系,建立健全军地联合研判会谈、应急处置协作机制,构建军地联合网络舆论信息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网络舆论实时监控、分析和预测,推动网络舆情管理控制科学化、动态化。
(四)打造主力军,建强人才队伍。人才队伍是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尽快补齐短板弱项,为应对疫情条件下负面舆情等危机提供坚强力量支撑。一是建好“人才池”。高度重视舆论斗争人才的培育和储备,挑选新闻舆论专业背景的官兵,区分指挥人员、专业骨干、基层官兵三个层次,扩大中文、新闻、传媒技术等专业人才延揽数量,适当编入作战、法律、心理、卫生等专业人才,壮大舆论骨干队伍,为更好夺取舆论高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是用好“孵化器”。组织舆论斗争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选派专人进行舆论法理斗争和心理攻防专业培训,学习舆论斗争理论知识,参观舆论斗争演训示范,进行舆论斗争实战演练,提高新闻采编、信息收集、舆情引导等操作能力。三是立起“奖励棒”。加快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建立培养基金,对重点培养对象的交流学习、入学深造等项目进行资助,对素质过硬、实际突出的优秀人才在晋职晋衔、荣誉表彰、成果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为涉军舆论引导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