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质量、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
——基于2014~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

2020-12-03马颖莉朱学义

市场周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回归系数变量效应

马颖莉,朱学义,黄 燕,朱 林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 南通226000)

一、引言

当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凸显出来,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食品药品安全等纷纷出现,引发了对人们社会责任的思考。据《企业社会蓝皮书(2019)》数据显示,2019年,企业3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为32.7分,整体处于起步者阶段。约五成企业发展指数低于20分,仍在“旁观”。此外,2009~2019年国有企业1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连续11年领先于民营企业100强和外资企业100强,2019年,国有企业1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提升至54.6分,民营企业100强和外资企业100强发展指数分别降至26.0分和17.9分。2012年以来,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几乎都超过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20余分。这表明我国社会责任履行意识整体不强,且非国有企业更是远低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不仅关系到各相关者的利益,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社会责任管理和信息披露亟待改善。内部控制涉及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有利于防治企业由于社会责任引发的风险,且从本质上来说,内部控制和社会责任追求的目标都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否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水平和企业财务绩效?社会责任是否可以促进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此外,国有企业作为政府直接投资或控制的,本身具有一定的行政性和公益性的特点,相比于其他企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职责。一方面,这与国务院国资委的积极推动、监督和考核密不可分,另一方面说明国有企业本身管理体制相对完善,通过继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财务绩效和社会责任的效果可能不太明显,而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因其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投资人可能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对管理层的监督和控制,从而降低了企业运营绩效,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提升企业声誉和业绩。因此,相对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促进企业提高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以及社会责任在促进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中是否会更加明显呢?基于此,论文通过实证研究讨论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企业财务绩效提升等提供指导。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即内部控制通过内部管理和内部会计控制,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内部控制有效与否,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委托代理会导致信息不对称,经营者与股东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经营者对股东目标的背离,出现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内部控制能够缓解股东与代理人之间的矛盾,帮助外部投资人了解企业内部真实情况,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减少经营者过度追求短期收益掩盖“经营良好”的假象和利用私有信息谋取私利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合理确定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财务绩效水平。江其玟和褚扬基于2011~2014年医药行业数据,分别从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和局部五要素两个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从整体来看,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有促进作用。陆可晶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绩效的波动性,内部控制越高,绩效波动性越小。张静发现内控质量能显著促进创业自愿对启动阶段财务绩效的影响。李文昌和杨沈炜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约束企业行为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提升企业财务绩效的目的。梁晓琳等研究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和谐的研发氛围,利于对创新的追求及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增长,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因此,论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内部控制质量能促进财务绩效的提升。

(二)内部控制质量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研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文件指出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同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内容做了规范,具体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服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为社会责任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即内部控制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保障公司目标实现,切实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期效益和长远利益、企业自身和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实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从长远和可持续角度去考虑企业自身发展问题,将社会责任放在战略位置的高度,努力提升社会责任水平。因此,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促进社会责任切实履行。汤晓建认为内部控制对社会责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李志斌和章铁生认为内部控制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非国有企业影响更大。阚京华和董称认为独立董事比重越大,内部控制对企业环境责任促进越明显。李兰云等认为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且非国有企业中代理成本在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更加显著。叶陈毅等研究认为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显著正相关且媒体关注度越高,越有可能履行社会责任。基于此,论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内部控制质量可以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

(三)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股东权益,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声誉机制理论认为,通常有限理性的个人或企业会选择与声誉好的企业合作,按照良好的声誉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会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的青睐。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实现企业可持续化发展,最终提升企业财务绩效。苗雨君和朱丹认为内部控制作用于企业绩效有两个途径:提升企业运行效率进而提升企业财务表现以及通过社会责任促进机制作用于企业财务绩效。一方面,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经营管理风险,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摩擦成本,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仅仅着眼于个别主体利益和短期效益,忽视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和长期效益,会降低企业财务绩效。因此,论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控制质量可以通过社会责任提升财务绩效。

基于中国特殊制度的企业特征,产权性质一直是学术界热衷研究的话题。白雅馨研究认为不同产权性质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作用不同,且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李姝等研究认为相比于国有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主义动机更强,承担社会责任的掩饰作用更加明显。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会更加注重企业的绩效,其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动机要强于国有企业;同时非国有企业更可能试图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以提高公司声誉,建立与政府的密切联系以最大程度上获得政治上的庇佑。基于此,论文提出如下假设:

H4: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

H5: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高更能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

H6: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绩效影响的中介效应更加明显。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数据来源

论文选取2014~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如下样本:①金融、保险行业;②ST、*ST以及PT公司;③2014~2018年财务数据缺失或不连续披露企业。经筛选,最终获取1035家企业5175个样本的5年平衡面板数据。为了消除极端值影响,在研究中对连续变量进行1%和99%的Winsorize处理。内部控制数据来源于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社会责任指标来自和讯网,其他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基础处理,并通过Stata 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关于财务绩效指标的衡量,在以往学者研究中,通常采用总资产报酬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等指标。论文沿用常规方法,选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衡量。

2.解释变量

关于内部控制质量指标衡量,学者常见的衡量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厦门大学课题组构建的内部控制综合指数,一种是迪博数据库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要素基本构成。而迪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正是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因此,论文借鉴汤晓建、李志斌、夏国祥等国内学者的做法,采用迪博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并取对数处理。

3.中介变量

学术界衡量社会责任水平的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法、声誉指数法和内容分析法。国内衡量社会责任的数据库主要包括和讯数据中心社会责任报告专业测评、第三方评级机构润灵环球社会责任评级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责任研究中心。鉴于权威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论文参照选择和讯网发布的2014~2018年企业社会责任总得分来衡量社会责任水平,并除以100进行处理。

4.控制变量

论文选取的影响财务绩效的控制变量主要有公司规模(size),股权集中度(top1)、资本结构(lev),董事会规模(board)、独董比例(indep)、董事会持股比例(bo)、高管薪酬(lnsal),此外,论文还控制了年度(year)的效应。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三)模型构建

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是否受到社会责任的影响。论文参照温忠麟等学者的研究,构建以下模型:

通过以上模型中α1、β1和γ2系数显著性来判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首先,将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绩效进行回归,若模型(1)回归系数α1不显著,则停止检验,则不存在中介效应。若模型(1)回归系数α1显著,则进一步检验。其次,将中介变量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质量进行回归,若模型(2)β1系数不显著,则停止检验。若显著,则进行下一步操作。最后,将中介变量社会责任加入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绩效中进行回归,若模型(3)中γ2系数显著,γ1系数显著,则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若模型(3)中γ2系数显著,γ1系数不显著,则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根据以上模型对所有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财务绩效(roe)指标的数据范围在[-1.56,0.66]期间,说明不同期间财务绩效差异较大。内部控制质量(lnic)即内部控制指数取对数后最小值为5.44,最大值为6.78,说明不同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社会责任(csrr)指标最小值为-0.1847,最大值0.8799,均值为0.2259,表明不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少部分企业出现负数,可能由于这些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甚至出现损害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股权集中度(top1)、资本结构(lev)、董事会规模(board)、独董比例(indep)、董事会持股比例(bo)、高管薪酬(lnsal)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2 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相关性分析

表3是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表中内部控制质量(lnic)在1%的水平上与财务绩效(Roe)正相关,初步证明了内部控制质量可以促进财务绩效的提高。内部控制质量(lnic)与社会责任(csr)在1%的水平上正相关,说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其他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股权集中度(top1)、资本结构(lev)、独董比例(indep)、董事会人数(board)、董事会持股(bo)以及高管薪酬(lnsal)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各变量之间相关系数几乎小于0.5,只有企业规模(size)和资本结构(lev),以及董事会人数(board)与独立董事比例(indep)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大于0.5,说明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3,平均vif小于2,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表3 各变量相关性分析

表4 方差膨胀因子计算结果

(三)回归分析

论文根据2014~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检验,通过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拒绝原假设,即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1.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绩效

表5为各模型回归结果。表中模型(1)的检验结果是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其中F值为77.29且显著,adjustedR2为0.1835,表明各变量与模型(1)存在较高的拟合度。内部控制质量(lnic)与财务绩效(roe)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2633,t值为19.4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能够促进财务绩效的提升,假设H1成立。

表5 回归结果

表5模型(2)的检验结果是内部控制质量对社会责任的影响。其中F值为51.31,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adjustedR2为0.1298,表明各变量与模型(2)有较高的拟合度。内部控制质量(lnic)与社会责任(csrr)之间的回归系数为17.242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能够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假设H2成立。

续表

2.内部控制质量与社会责任

3.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

表5中回归结果显示,模型(1)中内部控制质量(lnic)对财务绩效(roe)影响的总效应是显著的(α1=0.2632,P值小于0.001),可以进行中介效应程序,进一步检验。模型(2)中介变量社会责任(csr)对解释变量的作用显著(β1=17.2420,P值小于0.001),说明存在中介效应。由模型(3)中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直接效应显著(γ1=0.2271,P值小于0.001),中介变量社会责任(csrr)回归系数显著(γ2=0.2094,P值小于0.001),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且模型(1)的adjustedR2为0.1835,加入中介变量后的模型(3)adjustedR2为0.2375,进一步说明社会责任(csrr)在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绩效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作用,即H3: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控制质量可以通过社会责任提升财务绩效,假设H3得到验证。

4.不同产权性质下的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回归结果

进一步研究不同产权性质(state)下内部控制质量(lnic)、社会责任(csrr)与财务绩效(roe)的关系。表6列示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下前述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由表6数据可知,模型(1)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lnic)对财务绩效(roe)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但是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lnic)对财务绩效(roe)回归系数为0.2947,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lnic)对财务绩效(roe)回归结果为0.1779,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大于国有企业,且非国有企业模型(1)的adjustedR2=0.2132,大于国有企业模型(1)的adjustedR2(0.1812),进一步说明,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这验证了本文的假设H4。表6模型(2)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lnic)系数分别为14.3202和18.1146,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社会责任影响更大,即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更能加强社会责任,假设H5得到验证。表6模型(3)的结果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csrr)的中介效应均存在且显著,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的比值可以用公式β1×γ2/(β1×γ2+γ1)来计算衡量中介效应的强度,计算得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大小分别为9.80%和15.34%,社会责任(csrr)在非国有企业中的中介效应更强。此外,模型(3)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adjustedR2分别为0.2155和0.2751,非国有企业模型(3)拟合度更强,这更加验证了本文的假设H6。即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csrr)在内部控制质量(lnic)对财务绩效(roe)影响的中介效应更加明显。

表6 不同产权性质下回归结果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保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论文做如下检验:

①改变解释变量。将内部控制质量由原来迪博内控指数取对数重新界定为迪博内控指数除1000,记为icr,并对以上模型进行重新回归,如表7所示。②改变中介变量。将社会责任csrr改为和讯网发布的社会责任总得分取对数记为lncsr,并对以上模型进行重新回归。如表8所示。③增加新的控制变量销售费用取对数(se),并重新实施回归,如表9所示。④变更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采用sobel再次回归,如表10所示。

表7 改变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续表

表8 改变中介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表9 加入销售费用的稳健性检验

表10 sobel中介效应检验

从表7、表8、表9检验结果可知,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绩效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对社会责任回归结果都显著,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中中介效应显著。且表7中模型(1)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523和0.5220,表8中模型(1)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779和0.2947,表9中模型(1)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788和0.2941,表7中模型(2)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548和0.3211,表8中模型(2)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6779和1.0006,表9中模型(2)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368和0.1799,说明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系数更大,即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更能加强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此外,在表7、表8和表9的检验结果中,改变解释变量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大小分别为8.63%和15.21%,改变中介变量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大小分别为20.63%和31.38%,增加控制变量销售费用取对数(se)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大小分别为9.47%和15.23%,这充分说明了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即非国有企业中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绩效影响的中介效应更加明显。此外,表10为sobel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中全样本、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分别为23.11%、15.94%、26.32%,进一步说明非国有企业中介效应更加显著。因此,以上检验结果都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论文基于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探究了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结论如下:①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有效促进财务绩效的提升。②内部控制质量能够促进社会责任的提高。③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即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控制质量可以通过社会责任提升财务绩效。④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在财务绩效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⑤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中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绩效影响的中介效应更加明显。

(二)启示

论文的研究丰富了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等相关研究,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非国有上市企业财务绩效提供了经验数据。扩充了社会责任露的研究视角,也进一步完善了内部控制的研究。基于此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启示:①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维护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加大社会责任的履行。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管理层应该重视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不要一味地关注“短期利益”,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提升自身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③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更需要根据相关法律和规范,结合企业内部特征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尤其加大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社会信息披露水平,提高企业社会声誉,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变量效应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死海效应
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因素回归分析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