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20-12-03钟馥桧李卓蓉肖楚盈高文清
■钟馥桧 郭 琼 李卓蓉 肖楚盈 高文清/
广东培正学院
职业倦怠(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一般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起初主要研究领域在服务行业。职业倦怠概念一经提出便立即引发了各界高度关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著名临床专家Freudenberger率先提出理论,他表示个体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量过大、强度过高和时间过长而激发的各种矛盾,导致的身体、情绪、行为的耗竭之状态,即视为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服务助人行业,而教师职业就是一种典型行业。职业倦怠是在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日渐普遍化,高校教师的工作量逐年增加。国家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们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面对学生的独立个性化,面对社会对于教师的更高层次的要求,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政策,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工作强度都大大增加。导致了教师难以适应变化,释放压力,从而造成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教师对自己教育工作产生懈怠、厌倦的一种反应。
表2 不同文化程度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
民办高校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成为一股不可替代补充力量。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到,鼓励社会力量进入教育领域,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发展的渠道和范围。根据教育部官网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8月30日,广东地区已有本科类民办高校23所。至今民办高校发展步入稳定期,招生计划不断增加。民办高校的发展壮大,让民办高校呈现多元化的教育。但就是在这样的大的工作环境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师一方面作为企业职工,另一方面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双重压力下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本文立足于新形势下蓬勃发展的民办高校,调查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现状。
一、调查方法
本研究使用随机抽样方法,以广东民办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其中男教师92人,女教师114人。回收率为94%。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岗位、教龄、年收入等八项内容。第二部分是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采用Maslash等人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问卷量表包括3个因子: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共22个项目。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该量表的α系数为0.822,具有较好的信度。
二、调查分析
(一)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情况
如表1所示,民办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上的得分较低,根据量表计分标准:在其中一个维度上得分满足情绪衰竭≥27分,去人性化≥15分,低成就感≥24分则为轻度倦怠。由调查结果所示,民办高校的教师存在轻度的职业倦怠,但明显的个人成就感偏低。随着近年的教育改革的推进,民办高校虽一定程度上获得社会的认可,但其教师受到的社会支持、重视程度认可度远远不够,教师在付出时间、精力等成本后却不能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报酬”。
表1 职业倦怠各维度描述统计
(二)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比较
1、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文化程度差异
对不同文化程度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如表2,不同的文化程度在教师的职业倦怠中低成就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一些数据问卷调查和研究更加证实博士文化程度的教师在低成就感上显著大于本科生和研究生(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对民办高校中大部分学生来说,相对于在课堂上学习他们更喜欢课外各种有趣新奇的活动,没有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学业上。相比于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教师,博士学历的教师他们经过重重学习,把专业知识学习趋于精细化,更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倾囊相授,培养出专业领域上的人才。在民办高校的学习环境氛围中,他们很难达成自己的教学期望,完成理想的教学目标,因而较易产生职业倦怠。
2、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婚姻状况差异比较
如表3所示,不同婚姻状况的民办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和去个性化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事后多重检验可知,离异的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显著高于未婚的教师;离异的教师在去个性化维度显著大于已婚和未婚的教师(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未婚的教师一般入职时间不长,对自己的课堂充满热情和动力,没有来自家庭的压力;离异的教师工作年限较长,对讲授知识熟练化专业度相对更高,但也容易固化课堂模式,少有创新精神,同时也会将一部分精力放在处理家庭事务上,与学生和同事的交流相对较少。
表3 不同婚姻状况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
表4 不同年收入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
3、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年收入差异比较
根据表4可得,不同收入的民办高校教师在情绪衰竭的维度上,10-15万要显著大于5-10万,年收入在10-15万年收入的教师平均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得分均在中上。笔者认为,他们的年收入也说明了他们的能力是比较优秀的,学校常常会交付更为重要的任务,以致于他们所担负的压力较其他更重,同时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也是高标准对待,更易产生倦怠。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SPSS数据分析得出广东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总体情况情轻微,部分教师只存在轻度的职业倦怠,但也应得到相应的重视与调节方法,避免进一步增加职业倦怠,影响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水平和教师心理健康。
其次,在学校层面上,学校也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定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对教学工作的分配更加合理,避免教师用有限的精力去投入繁重的科研任务从而忽视了学生工作、产生情绪衰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需要采取相关措施,通过举办各种师生活动来缓解师生关系,为教师提供和谐的师生交往环境。
再次,在社会层面上,要增强社会支持力度,社会压力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社会上部分人对民办高校存在偏见,对民办教师衡量标准更加严苛。学习型的社会更加要求教师有与时俱进的教学质量水平,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保持自身的发展优势。社会需要正视民办教师群体,增强对民办院校教师的认同感,给予高校教师更多的理解、包容和尊重。同时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也要提高对教师的信任度,真正形成一个尊师重教的教学氛围,让教师肯定自身职业的价值,提高他们的教学动力和积极性,为教师提供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和足够的发展空间。
最后,在学生层面上,学生的纪律问题和管理问题是促使教师产生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的重要因素。那么为了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学生需要尊重教师的职业,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校园环境,让教师在学生这个群体中感受其强烈的归属感,从中获得职业的尊重感和自豪感。学生还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并体谅教师的困难,要主动关心教师的健康,为教师提供鼓励,共同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使教师情绪的正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