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0-12-02刘惠雅李亚秋林宗朝

数码设计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中职

刘惠雅 李亚秋 林宗朝

基金项目:厦门市中职学校2019年度区级一般课题——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ZZXXKT37)

摘要: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进行的不同层次的教育,两者共同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推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这一人才贯通培养的模式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针对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中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中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1-0014-02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在很多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认可度相对较低。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多措并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中职教育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一项对我校2017-2019届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进入各高职院校后的学习情况的摸排调查中,有80%以上的学生反映,在中职和高职两个学习阶段的课程内容有重复,如软件类课程;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前一个学习阶段获得的学习评价会对下一个学习阶段产生较大影响,如中考失利后,畏难、消极或厌学情绪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而在顺利通过高职高考后,学生会有更加自信的学习表现。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不到30%的学生对未来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有一个较清晰的规划,大部分学生是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甚至有不少学生认为在未来求职中自己不具备竞争力,会跨专业就业。由此可见,职业学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尚不理想,以下从中职教育阶段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一番思考。

1 存在的问题

1.1专业定位较宽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每个领域又可再细化、自成体系。以计算机动画领域为例,其涵盖的范围包括动漫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计算机游戏制作等,它们都可以作为一个方向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若笼统地设置成一个专业,学生要学习的课程、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增多,由于中职学生在校修业的年限较短,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最终只能浅藏辄止,而且也容易与高职阶段开设的课程在内容上重复。

1.2校企合作不深入。不同立场有不同考量。对企业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节约一定的人力成本,但考虑到大部分中职学生心理状态不够成熟,职业精神缺乏高度,相对而言企业更愿意与高校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与计算机相关的企业大多偏重保密性,实习内容往往点到为止。

在中职教育阶段,校企合作常用的形式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或学校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但具体到三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校期间专业教材的选择等,企业的参与度往往很低,而在岗位规范的制定等方面,又多以企业要求为准,这也是双方深度融合过程中的一个瓶颈问题。

1.3学生综合素质亟需提高。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1+X时代的到来更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中职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已然成为个人专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以计算机编程为例,学生如果没有积累一定的数学知识,算法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就不容易解决;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代码编写习惯,协作开发的过程就可能举步维艰;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职业精神,光靠已有的知识很快就会失去竞争力……因此,多渠道、多方面地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2 提升的策略

2.1统一的课程标准。中高职衔接不仅仅是学制上的衔接,它是一个人才贯通培养的问题,应实行统一的专业大类课程标准来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利用,以克服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在中职教育阶段,要注重重塑学生的学习自信,渗透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特别要重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

2.2良好的学习体验。IT行业发展迅速,教学赶不上变化,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实践发现,在愉快的学习体验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往往较为理想。

以前文提及的学生职业规划不明确的问题为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然而大多数学生空有想法,没有实质的行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性。当学生努力达成了短期目标并获得及时的认可和鼓励后,会进一步促进其对下一个目标进行制定或调整,同时,随着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3线上校企合作。请进来和走出去是最常用的校企合作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都要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课业问题、实习质量问题等;而企业一方面希望储备人才,一方面也要考虑自身的利益问题、学生管理问题等。

借鉴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师、学生和企业一线能手三方的互动(包括线上教学、评价、成长记录等),可以有效解决安全、权益、时空局限等问题。如校企共建网络精品课程,角色上教师可以协助进行理论授课,企业专家进行实践指导,学生学习一线的技术并积累一定的岗位素养等。这些网络课程可以贯穿于中职阶段各个学期,并沿用到学生高职教育阶段。由此深化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成效。

2.4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的职业适应性的影响显著。培养高素质的中职学生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评价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措施,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中职学生而言,学业水平考试、德育表现记录、实习实践经历等,尚不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与之对应的评价标准的影响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评价体系应该与时俱进。上级主管部门、学校、企业、家长要形成人才培养共同体,畅通对现有评价体系中评价的内容、方式以及对评价结果的处理进行有效反馈与调整的渠道,引导学生发现更好的自己。

如可以设立“一站式”学生发展中心,吸收当地中职学校、高職院校以及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积极探索建立学生职业成长电子档案。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佐证的材料可以是活动照片或视频、获奖证书、文字记录等。参与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包括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家长和产品受众。此外,学生管理的主动权应适当向企业倾斜,评价的结果要作为学校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和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

3 结语

在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背景下,对中职阶段人才培养问题的进一步探索,对于选择该教育模式的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中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成长现状为依据,从课程实施、校企合作、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人才培养建议,一方面希望能助推中职计算机类专业的长足发展,一方面希望能够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华.浅谈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对[J].科学咨询,2013(11):96-97.

[2]张国书.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读与写杂志,2017(05):295.

[3]朱涛,吉智,李荣兵.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科技视界,2015(01):57.

[4]蔡玥.计算机类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3(01):48-50.

[5]李耘,吕猛,李心为.“互联网+”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5(18):98-99.

[6]许智宏,顾军华,董永峰,张军,王靖鑫.工程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7,9(17):95-96.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