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中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0-12-02三门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 郑 铖 三门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1 常规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的缺陷
常规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检测法、平板培养法等,这些检验检测方法的应用虽能达到检测食品微生物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①显微镜检测法被广泛运用于微生物的大小、形态检测中,相对于其他检测方法,涂片染色检验操作较为简单,但对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术素养要求较高,再加上普通光学显微镜无法准确区分死活食品微生物,进而严重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②平板培养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检验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目的,但相较于其他检验检测方法,它的工作量较大,检测范围较小(仅能检测自然环境中微生物总量的1%),培养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控制培养环境),经常会出现低估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数量的情况,实际的检验检测效果较差。鉴于此,积极研究和应用全新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2 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的新技术以及其意义
我国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因成本高,检验周期长,步骤复杂限制了在食品卫生行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新技术应运而生,从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角度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研究,大大提高了食品微生物检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新技术有核酸探针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技术、ATP 生物发光技术、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等。本文将节选核酸探针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以及生物传感技术以及免疫磁性分离技术、高光谱图像技术等进行简单的分析。
2.1 核酸探针技术
核酸探针技术是运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有别于传统的病原微生物鉴定,不再局限于微生物的外部形态和生理特性,从分子角度探究食品卫生,更加精确。核酸探针技术因精确、敏感的特性逐步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其原理是将已知序列的核苷酸片段加入到被检测DNA 样品中,同源序列的DNA 会形成杂交双链并释放出相应的信号,通过对信号的检测完成食品微生物检测[1]。根据核苷酸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DNA 探针和RNA 探针,一般选用DNA 探针。核酸探针技术操作方便、快捷,成本较低,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被广泛运用,为增强百姓的食品健康出了一份力。
2.2 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它是一种微量分析技术,综合运用了多种生物技术,并广泛运用于动物疫病病原菌检测、兽药残留程度检测、食物致病微生物检测等[2]。其优点为信息量大、高效率等,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生物信息。但也因获得的信息较为繁杂,并不能精准定位目标生物信息。
2.3 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利用待测分子与特定识别元件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所产生的信息经化学或物理换能器转变成可处理、识别的信号,放大后输入即可完成定性定量分析[3]。目前该技术主要运用于生物学信息检测和食品卫生检测。其优点有成本低,检测速度快,可以重复利用,操作简便,不需要试剂等,目前已被广泛运用。
2.4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
食品检测样本一般为固液混合体,干扰因素较多。常规的方法难以实现致病病原菌的准确分离,检验结果不精确,所需时间长。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是借助免疫磁性微球进行分析检测的一种技术,细胞表面的抗原与磁性微球上的单抗相结合,被吸附并滞留在磁场中,将致病病原菌分离出来。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分离干扰病菌,提取出目标病原菌,有效节约了检验时间。与其他微生物检验研究技术相比,由于磁性球识别的特异性,避免了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能够快速准确定位目标群体。
2.5 高光谱图像技术
高光谱图像技术属于遥感技术的一种,它能将影像资料与光谱信息进行有机结合,能在光学图像的支持下有效检验食品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微生物含量,准确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降低或避免微生物对公众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其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4]。
3 结语
近年来由于食品卫生安全事件频发,百姓对食品卫生的关注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迫在眉睫,食品卫生检测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提高民众幸福感,促进食品行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