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养提升之戏曲音乐教学之路
2020-12-02李陈靓湖南省湘乡市第四中学
◎ 李陈靓 (湖南省湘乡市第四中学)
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谈到我国的民族音乐,就不得不提到以曲艺、民歌、歌舞为根源,集美术、文学、音乐为整体的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戏曲音乐。在学生的课程表中加入戏曲音乐的教学,不仅可以极大程度丰富他们的艺术知识,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热爱,还可以熏陶他们的艺术素养。显而易见,戏曲对于音乐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当下,中学阶段在施行戏曲音乐教育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戏曲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戏曲缺乏兴趣
现如今的网络日益发达,学生们获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而流行音乐的易传播性远远大于传统戏曲,学生可以在手机里、电脑上随时听到各种各样的流行音乐,可是手机、电脑之中传统戏曲的资源并不多。学生们只知道吉他、贝斯、架子鼓,却不知大锣、小锣、单皮鼓。从长远来看,这不仅会导致传统艺术的失传,还不利于学生们艺术素养的全面养成。所以,在网络上增加与戏曲有关的视频和音乐,加大戏曲文化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有更简单便捷的途径找到相关的戏曲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是需要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的戏曲爱好者共同来解决的一个难题。
(二)偏远地区学生学习戏曲基础薄弱
中学教育中音乐等艺术学科的缺少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当今,戏曲音乐课在全中国的中学开设得很少,特别是偏远山区,几乎是没有开设,虽然这几年慢慢有所改善,然而中学戏曲教育依旧缺少资金和人才参与,只有音乐课中戏曲的根基变得牢固,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戏剧文化才可以发展到全国各地。
(三)学习条件困难
戏曲是一种把表演、戏剧、音乐和谐统一在一起的特别的艺术模式,对学生不仅在语言上有要求,在肢体动作上更是有较高要求,在戏曲课堂上学生必须克服羞涩,不要怕出错,大胆表演,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尽量多鼓励,少批评,时常提供展示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有难度的戏曲音乐学好。
二、如何有效开展戏曲音乐课堂
(一)引导学生如何欣赏戏曲
教学中,音乐老师们有一个必须重视并解决的实际问题——戏曲音乐怎么才能教好,让学生发自真心的喜爱它,接纳它,怎样才能使他们从被动承受变成自主学习。
好的作品、优秀的题材,最能感染学生。学生们会对一些他们耳熟能详的戏曲作品潜意识的兴起观赏的趣味,与之相反,学生同样也会对他们陌生的戏曲作品产生抵触情绪,觉得难懂而不想学。所以,在课堂上,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们学习一些他们熟悉的戏曲音乐作品,等他们慢慢熟悉了戏曲的特点后再循序渐进,课堂上不能只放一些曲高和寡,脱离大众的晦涩音乐。
(二)引进优秀师资力量
首先,学校必须增加培养戏曲音乐教师的资金投入,来培养高素质高学历的戏曲音乐教师。因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高素质高学历的音乐教师都是紧缺的。其次,希望教育行政部门能为学校提供相应的资金,用以购买更多的民族乐器,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让戏曲音乐教学不再只是纸上谈兵。再者,还需提高戏曲音乐教师的工资待遇,吸引更多的有才华、有能力的音乐人才加入这个行业。
(三)根据情况因材施教
我国粗略估计有300 多种戏曲,音乐风格各有不同。中国的每个戏曲都扎根于它的故乡土壤之中,都具有其地方特色,有着浓厚的地域特性,可见中国戏曲音乐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族特点、群众特点,地区成为了一个区分各个剧种不同之处的重要标志。以豫剧为例,豫剧以河南的简称豫为名,代表它是中国河南省的一个知名戏剧。豫剧有机地集合了当地的声调语气和语言音韵,产生了带有自己显著民间风格的地域特点。一部相同的艺术作品,能够拍成京剧,能够拍成河北梆子,还能够拍成秦腔或者黄梅戏等等,其中无可替代的就是音乐风格。
每个地方的历史都被记载于当地戏曲中,戏曲代表了这个地方独特的民族精神和风貌。所以,各地可以把传统的戏曲音乐章节加入现有的音乐教材之中作为扩充。让大家从书本上就能体会到各个地域的不同音乐风格!
(四)将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当今学习戏曲的方法无非是先唱谱后填词、或是先唱词后唱谱这两种办法,但不管怎样,这两种方法都严重依靠乐谱。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戏曲最重要的是作品的风韵,乐谱是无法表达作品中所有风韵的。因此,在学习戏曲的过程中,如采用乐谱生搬硬套的进行教学,不仅乏味,不适合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传教,还使得戏曲音乐的特殊风韵、戏曲音乐的语言魅力、戏曲音乐的艺术境界失真,很难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
在中国传统戏曲界,艺人们喜好用“口传心授”的方式来教育徒弟。我非常认同,我觉得教授传统戏曲的最好方式就是“口传心授”。当师父实行“口传”时,会把多年对于这段腔调的领会、感触,乃至风格的驾驭和只能“意会”的体验都融合进去,以达到让徒弟心领神会的目的。所以,音乐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了解戏曲背后的故事,领会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戏曲音乐的风格韵味。
结 语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如果想丰富自己的学识,融入不同的环境,就从地方音乐中去了解、去开展。荀子说:“声乐之入人也深,化人也速。”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是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所以,让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高人文艺术素养,是音乐老师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及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