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灰塑工艺在陈家祠建筑装饰中的特征解析

2020-12-02陈巧任内蒙古师范大学

流行色 2020年7期
关键词:礼制祠堂题材

■ 陈巧任/内蒙古师范大学

灰塑工艺为岭南特有的建筑装饰,在民间称之为“灰批”,按照设计图纸绘制的要求,以竹钉、铁钉、铜丝、瓦片等编扎骨架,再用草筋灰或贝灰进行塑型,在制作好坯胎,最后一道工艺便是上彩,以石青、石绿、朱砂、雄黄等天然矿石加工制作而成的颜料,久经耐用,不易褪色,常用的色彩有墨黑、铬黄、朱红、墨绿、蓝等艳丽醒目的色彩。灰塑工艺在施工前不可预制,全程需靠匠师在现场亲手制作,成品的效果全在乎匠师技艺水平的高低。其色泽亮丽、塑性立体、题材广泛令人目不暇接,有故事人物、祥禽瑞兽、花草果木、吉祥文字、器物组合、几何纹样、风景等,常作用于祠堂建筑的屋脊、门廊和山墙,为装饰祠堂建筑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陈家祠坐落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氏宗亲捐资兴建的合族大祠堂,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成。占地面积为13200平方,主体建筑由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的院落式建筑群,采用座北朝南,并以“五路三进”沿着中轴对称布局,院外以青灰砖墙砌合,形成高耸的建筑群。最为出彩的是三雕、二塑、铜铁铸和彩绘画的装饰工艺,合称陈家祠“七绝”,其中“二塑”中的灰塑工艺总长度多达2500米,总面积占2448平方米,其规模宏伟,技艺精湛,题材广泛,为岭南旷古罕见的建筑灰塑工艺群,更为装饰实用性、审美性所结合的艺术典范。陈家祠处处洋溢出诗情画意和民间艺术的气息,被誉为“百粤冠祠”和“岭南艺术建筑的一颗明珠”。可贵的是历经百年沧桑,然保存下来,为广东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祠堂建筑。

一、寄情于物,以物表意的题材选择

传统的建筑装饰作为一种延续数千年的视觉语言,通过对信息进行整合编码以物化的形式传达给接收者,影响其感知觉。而促进感知觉的形成在于设计者根据特定的题材内容,从造型、色彩、工艺等方式进行加工与整合,以物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特定的场所下营造出这种提示作用的环境氛围。祠堂是旨在祭祀祖先或敬仰贤哲的场所,同时也是反映家族荣耀和对子孙进行正俗教化的象征。在表现壮观、气派和肃穆,又具有教化功能成为祠堂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失的部分,灰塑工艺恰好符合这一设计需求。灰塑工艺本身具有呈现塑型丰满充实、制作精细、色彩饱和度高且颜色丰富的工艺特点,适合各种不同题材的内容营造,题材元素又可重复利用,以填充纹样等来衬托主体物的造型特点,同时又可作用于建筑物各个不同的部位,如此便能以物的形式将设计意图表现出来。

陈家祠的灰塑工艺以民俗特色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谐音手法来塑造,蕴含祈福避凶及教化的意味。尤其以故事传说最为显著,采用人物综合构成的故事情节图案,依靠特定的建筑或风景为背景,配以少量的动物、陈设、植物共同构成题材故事,通过题材故事的选择表达了祠堂建筑装饰物特有的教化意义,深刻的影响陈氏族人的价值取向。在连廊上的“张松看孟德新书”图的灰塑工艺,取材于《三国演义》刘璋谋士张松拜会孟德,因其长相丑陋不予礼待,在观看曹操新作时被张松指为抄袭战国无名氏之作,孟德即怒将新作烧毁。画面展示曹操的自满及张松观看新作场面,似乎将昔日的情景所定格下来,以供人所深思。其题材主要教育族人不可以貌取人和骄傲自满,同时需要礼贤下士等价值和意义。还有将“竹林七贤”中文人不满官场,纵情于山林中的傲气与逍遥表现的淋漓尽致。其表意为提高自身行为修养,不可与奸佞同流合污。而祥禽瑞兽的灰塑工艺则取材于龙、麒麟、狮子、羊、鹿、猴为代表的动物元素,又有凤、孔雀、喜鹊、鹤、锦鸡为代表的飞禽元素。缔造出的“麒麟吐玉书”图,以麒麟代表祥瑞,麒麟降至必有祥瑞将生;“喜上眉梢”以喜鹊在梅花的枝头,来寓意吉祥。花草果木、纹样图案、博古杂宝既可以组织题材也有点缀元素配合到主题中丰富画面的作用。有“莲子”以“莲”通“连”寓意连生贵子;岭南佳果中的“龙眼”,在岭南俗称“桂圆”,谐音“贵圆”寓意“富贵”和“团圆”。陈家祠的灰塑工艺对各类型题材的选择,表达了教化和寓意的装饰作用。也是设计匠师通过当时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道德伦理、风土习俗进行叙述与抒情,赋予灰塑工艺艺术与生命,拓展到建筑中所蕴含的诗韵,具有令人遐思的妙处。但由于设计信息发出者与接收者的知识储备量的多许等缘故,或许这些题材装饰无法被一一欣赏和解读,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华丽的装饰而摆设,显现出昔日家族的辉煌得以存在。但设计本质的意义更深层次在于设计匠师的勤勉,将设计意图以物加以表现的淋漓尽致,方能提供佳作以供后人瞻仰。

二、巧夺天工的设计构图,构筑和谐的意境美

灰塑工艺作为建筑装饰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题材的拟定后,便是对其构图进行推敲。构图是在视觉引力的统摄下,围绕某个视觉中心进行组织空间造型以及建筑装饰等各个部分,达到有效的艺术表现。构图的组织需要呈现出和谐的画面,才能更好的表达出画面的意境美。根据祠堂壮观、气派和肃穆的基本要求,灰塑工艺在祠堂建筑中采用较多的对称与均衡的传统美学的构图方式。对称又称为“均齐”在于左右同形的基础上寻求变化,对称构图在视觉感上透出严肃、谨慎、威严等美感特征。但过分的对称易显单调,为此均衡是避免构图呆板的重要手段,而所谓均衡不在乎完全对称,在于形态的设计上保持平衡的和谐感。构图上将对称与均衡有机结合,使构图即有严谨细密、主体突出、层次感强,且又在严谨中不失精巧灵动,构建和谐意境美。

灰塑构图中常以一些吉祥人物、祥禽瑞兽、花草果木、八宝器物、几何纹样等图案在屋脊上进行综合构图,传统美学便在布局中起到和谐美的装饰作用。对称构图在陈家祠正门屋脊垂饰上的那对灰塑工艺独角狮可以体现,狮头在前方狮身后退,整个狮头的面部以朱红色为主,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金色的鬃毛,大盆口带着嘴角微微翘起。狮身部位简单处理,而连接狮身的是两边的鬃毛,便可主次分明。这对独角狮神态生动活泼,姿态玲珑,沿对称分布,狮子在扭头间顺势两两相望,其构图布局将观者的目光锁定在那对威严中不失可爱的狮子间。对称构图在构筑脊饰独角狮时,两者对等本身就很和谐,但容易造成画面的呆板。而设计者在灰塑狮子捏造生动的面部表情和举手投足间的动作赋予狮子灵巧生动的魅力,破除了对称构图的过分和谐,使得画面富具灵动的意境美。让人得以细细的品味对称构图既有壮观、气派和肃穆,又不失审美的风趣。屋脊的灰塑中除了引用对称构图外,还有另一个构图方式是均衡。如屋檐脊饰上以身着长袍的吉祥人物,其中童子手持铜钱脚踏瑞兽高高突起,仙女坐在狮子上手抱宝瓶,寿星公手拿仙桃,驾着仙鹤遥望,再配置以云彩纹、回字纹等小物件共同构建画面。有仙人、仙鹤、器物、文字符号等使得画面丰富、深具意味;但复杂多变也容易使得画面变得杂乱无章,而设计匠师根据画面主题的安排元素的类型、大小、主次等,使画面变得丰富有趣,在和谐美上深具意境的表达。还有屋脊底端又有一幅幅精美的灰塑风景画面最为出色,其中一幅名为《岭南春色》的风景题材,画面用半浮雕的雕刻手法呈现,构图以群山为背景,山间有瀑布,飞流直下的泉水汇成湖面,茂密的树木和著名的古建筑为画面的点缀及两边对称的宝瓶。画面效果构之均衡,左右两边布置以对称的宝瓶和装饰纹样,而在中间部分表现出丰富的画面,本身画面的精美和位置的布局共同表现诗情画意的风景题材。灰塑工艺在构图上特别注重对称与均衡两种设计手法在空间中的营造,构筑出建筑装饰中和谐的意境美。且根据祠堂特有的属性,结合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的需要进行构图设计,并强调建筑装饰的威严和层次感,又兼顾空间的趣味性,使灰塑工艺在陈家祠的构建中充满智慧、独具匠心。

三、遵循等级秩序,强调装饰与礼制相统一

“礼”最初源于原始社会,由祭祀的礼仪演变而来,成为一种社会制度。据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制的《礼记》记载“礼之与正国,犹衡之轻重也,绳之曲直也,规矩之方圆也”,可见礼制制度与封建社会的安定密不可分,其精神已随统治与教化深入人心,建筑装饰也受到礼制的影响,其所具备的艺术性是建立在礼制之上,因而也显得礼化的倾向。建筑屋脊排列者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动物装饰,称为脊兽,象征着建筑的等级。根据建筑的等级与规模的不同,所设计的脊兽也有差异,等级越高,脊兽的数目越多、体型越大,同时脊饰物的形制与经营的位置也需按礼制规定进行设计,不能逾越等级。用来标示着建筑装饰的尊卑地位,规范化的礼仪典制使建筑装饰变得井然有序,等级森严的装饰特征。

陈家祠的灰塑工艺在位置经营上结合建筑布局与形制,严格遵循传统规例,强调装饰与礼制相得益彰。以中轴为主线展开,设置等级高、体型大、突出性强的灰塑工艺群的区域,沿着中轴线向左右两边降低脊兽的等级,至此两边灰塑工艺较为低矮。在整体建筑空间的灰塑工艺装饰上,由低矮的偏间、廊庑等从四周艺有序的穿插,层次递进向中间凝聚,突出主殿的雄伟气概,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格局。从装饰物的形制上,礼制规定官间民房不许雕饰以圣贤人物、龙凤、麒麟、日月等级别较高的形制题材,只许用山川、虫鱼、鸟兽、博古、文字等级别相对较底的形制题材。祠堂建筑虽低于一些宫廷建筑,但为官民房屋建筑中封建礼制最高,为此陈家祠的灰塑工艺上雕饰着竹林七贤、麒麟、独角狮、鳌鱼、日月等,又增添岭南春色、喜鹊、岭南香果、八宝博古等世俗情绪,显得更加平易近人、备受亲切,充满一种和谐之美。礼制原本是建筑装饰的一种约束,在陈家祠的建筑装饰中,即遵循传统等级礼制,又发挥出民间习俗的特有装饰趣味性,使得装饰与礼制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又不失亲近自然的空间气氛。对于灰塑工艺在陈家祠建筑装饰装饰上遵循了社会等级秩序,强调装饰与礼制相统一,但对于陈氏族人而言,更多的是借助灰塑工艺寄予对陈氏家族繁荣昌盛、子孙万福的厚望。

结语

灰塑工艺深具时代特色和丰富审美魅力,在陈家祠建筑中通过以物表意的题材选择、设计构图营造的意境美、遵循装饰与礼制相统一等艺术特征,其非凡的艺术效果和深远的审美及教化意义影响着祠堂建筑装饰的发展轨迹。与此同时也赞叹陈家祠中精妙绝伦的艺术成就,以建筑装饰作为艺术语言引发更多的遐想,焕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礼制祠堂题材
梁家祠堂史话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三月庙见”说平议——兼谈对古代礼制的理解方法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沈家祠堂
祠堂,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