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石涛的山水画艺术

2020-12-02郭跃峰河北美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流行色 2020年7期
关键词:石涛山水画绘画

郭跃峰(河北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明代末期清朝初期,“四王”仿古的风气盛行,石涛则反其道行之,他并没有一味的模仿古风,而是讲究革新。其坎坷的生活经历与看待事物通透的心情成就了其清新脱俗与众不同的绘画艺术语言与富有创造性的艺术绘画美学观念。石涛的画作和画论均在画史上占据比较重要的历史地位,对后代的绘画创作存在借鉴意义。

一、石涛个人身世背景

石涛,祖籍是广西桂林的,出生在明朝末期清代初期达官显贵世家,靖江王朱赞仪的第十个孙子,被称之是国画一代宗师。在当时社会天崩地裂,动荡不安的状况下,年幼便丧国、丧军、丧父、丧家,然后云游四方,漂泊在外,用卖画作为维持生计,曾经多次游历敬亭山、黄山、宜城、南京、松江以及扬州等地,没有固定的住所,在万般无奈之下出家做僧侣才获得一个栖身之地,在那个年代,他的出家更能够说是出自一项政治姿态。石涛擅长思考总结,并且山手佛教禅学理论与道家理论的影响,对自然感悟深刻让其对绘画历史、发展方向以及现状等具有特殊的见解。石涛晚年在扬州定居,其精心编写了一本《苦瓜和尚语录》,这本语录反映了石涛的山水绘画美学理论,内容具有画理、创作特征、画家心胸以及生活态度等有关问题。在《一画章》整本书的总结中,论述一画方法是从自身开始的,“一画”方法是从无至有从有至无得形成最基础、最简单的艺术法则。石涛的书画流露出奔放自由与震撼人心艺术力量,在晚年的时候放弃佛家进入道教,不过他的理论思想并没有加入到创作时间里去。在留存在世的作品有《竹石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图》以及《山水清音图》等,和抨击与嘲讽明清时代模仿古风的画论《画语录》,当时石涛在痛苦与矛盾里渡过,和同时代的弘仁、朱耷、以及髡残被称为“清初四僧”。

二、石涛的审美思想及创作理念

石涛深受道教与佛家的理论影响,并且又受到“天人合一”我国古典哲学理论的影响。石涛的人生在禅林里渡过了大半生,一直都对佛学的钻研与自然的自求,推进其在艺术上指出的“一画”理论,这是石涛在人生尽头的山水画艺术美学的理论。“一画”的含义就在于三个合一,即自然和心灵合一、画道和天道合一、以及本源和境界合一。“一画”理论是世界万事万物运动规则变化的定理。石涛觉得人能够认识并且控制自然界的规则变化,并且可以经过艺术形式加以呈现。并且“一法”理论在山水画创作里,和石涛早年指出的“我法”、和“无法之法”具有紧密的关联。对于这类美学思想的引导,石涛处理了许多有关山水画学习与创作力的问题。

三、石涛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1.构图

石涛作品的构图方式新奇多样,在画作选景力灵活应用国画传统类型的构图解决措施,有的高远、有的平远、有的深远,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洒脱淋漓、讲究气势、不拘小节瑕疵、用笔肆意。“下不留地上不留天”是石涛构图的一个明显特征,石涛立轴作品相对较多。妇孺皆知,“三家山水时代”均是下留地位、上留天位的,然而石涛却与之背道而驰,从上到下围绕天空,运用淡漠从浓到淡的勾勒出背景山峰,而地面上通常是俯视的景色,例如《金竺朝霞图》等作品,敢于打破传统的形式,大胆革新。因式造景,不知奇绝是石涛山水画艺术构图的另一种特征,其擅长应用景观合成方法。其一生命运坎坷,个性没有得到伸张,其心中的郁勃之气只能凭借与山水画艺术展现出来,例如《巢湖图》和《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等著名经典作品。郁勃豪放的其实呈现的淋漓尽致,石涛的山水画是其性格的理想代言。

2.笔墨

石涛用笔不仅讲究用力的一致,更加追求用笔的“神”,强调山水画的:“笔之运墨以神”和“笔非生活不深”。强调用笔的线条与生动的生命之感。第一,强调施展笔尖的影响。第二需求用笔果断。第三,需求用笔灵动委婉。其最大的特征便是用墨,他在《画语录· 笔墨章》里说过“墨之溅笔也以灵”。是强调用墨淋漓挥洒。其反对特意求工的循环描绘,倡导浓重水墨的挥洒淋漓。擅长泼墨、积墨、破墨以及渍墨等山水画墨法来熏染气氛或者统一画面。运用墨色中的浓淡惨化,呈现山川的面积、质感与空间。

早年学习张僧繇和吴道子等著名画家,后期学习董其昌的书法,即使这样,他后期许多理论还是秉承或者反秉承董其昌的理论,山水画的笔墨上,分析过米芾父子,后期在其艺术形象中,看到了元四家与沈周等著名画家的影子。

3.设色

石涛的山水画作多数运用纯水墨,色彩不占据重要位置,不过其设色作品大部分是浅绛,用老青色与赭石色作为主要色调。例如《醉吟图》、和《山水册页》等八幅。运用色调通常是熏染,只是远处山峰没有运用骨画法。其通常运用赭石色染山的树叶与暗面等。赭石色透亮鲜亮,类似自然界山川大地的绘画色彩,亮度较高的土黄色很容易让人出现类比的思想,给人恍惚迷离的感觉。石涛的山水画存在迷幻之感,在比较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其大量运用赭石色渲染相关。

四、《石涛画语录》心解

石涛现在留存在世的作品有《竹石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图》以及《山水清音图》等,和抨击与嘲讽明清时代模仿古风的画论《画语录》,然后用其来发展、贯穿以及摄取所有繁琐的法则,遵守人的思想、性格、人、物、天、画均为一体。这是石涛所创建的绘画宙论,同样也是《画语录》的思维起点,因此推出以后的《变化章》与《了法章》,是由一画方法,推断出至人之法。

前三段阐述的内容根据“天道”来说,后面两端就是“人道”来说,阐述画者。《明法章》观念上论述了方法的主要性,明法除章指出笔取气得其阳刚的美,用墨取其韵得其独特的美,空灵墨妙,必须有蒙养之功,不需要和古人使用一个鼻孔出气。

《运腕章》和《四时章》在绘制之法,波及技法等绘画里的应用。因此八篇的内容能够有得出石涛一生的心得体会。《脱俗章》《远尘章》根据画品和画家终身修养和谈论自己的心得。在《兼字章》里依据统摄字画来说,“一画”不局限作为绘画之法,石涛觉得“一画”是人、天以及笔墨的基础,也是书法的基本。“书画同源”是绘画创作画和书的联系。最终《资任章》是具有总结性的一项,画家天、地、人、笔以及墨合为一体,经过笔墨的絪煴进程,最后实现“天人合一”的山水画艺术境界。

五、石涛山水画对艺术的影响

石涛的山水画纵横肆意、种类繁多。其提出“笔墨应该随着时代”的明显主张,与“搜尽奇峰大草图”的艺术创作口号,会强调艺术里的个性和师法造化,反对艺术因循承袭,尤其是其在绘画里不拘成法,敢于破格创新,一些直抒发性灵并且震撼人心的著名山水画,是人们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国画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1.对当时画坛的影响

石涛特有的绘画观念与创作实践,作用到同时期和他来往过的著名画家。比如,石涛在写年在宣城,与梅清等人特别友好,开始受到梅清作用到后期影响梅清。特别是后期的“扬州画派”作用最大,此画派产生在石涛过世以后,他们在画坛上自成一派,和当时画坛的主流相悖,这类均直接来源在石涛对他们的艺术影响。

2.对近现代绘画的影响

对石涛的敬仰,自然还应当提出黄老先生,黄宾虹老先生在石涛山水画艺术里领悟到“作画当以自然为师”。如果胸中具有与丘壑,运笔就会自如畅达。在这样的影响下,可谓诗其意并且行其神。其曾经游历祖国各处大好明川,曾经沿途进行写生,积累铅笔速写与墨笔默记创作画稿达到数万余幅。其把自己笔下的一些事物,经过日积月累的山水画艺术实践与创造变化,将我国传统文人画推到极致,洗练的山水画线条与循环的积墨,将自然界山川和树木画的出神入化,特别具有生命力,为国画的发扬成长做出了良好的贡献,我国山水画著名大师张大千尤其对石涛和他的山水画具有特殊的感情,早些年他受到石涛的山水画影响,张大千走访了中国一大半城市,领悟山水,感受生活,在山水画艺术创作上独具一格,建立了破墨色彩山水画新风格,开设了借古仿今的新兴领域。另外除了上述所列举的画家意外,傅抱石,齐白石,刘海粟以及潘天寿等人均是学习石涛起家,也便是说“师古人”,而后“中得心源”,吸收很多人的长处,在利用大自然里吸取营养而后自成一派。

3.对清中期“扬州八怪” 的影响

石涛对于“扬州八怪”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出现具有主要影响,其绘画理论,为“扬州八怪”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被“扬州八怪”在实际里加以应用。“扬州八怪”勇于打破前人的彼岸准,追求艺术,呈现自己的情感,这类革命和创新精神,便是对石涛山水画美学思想的发展与传承。“扬州八怪”在山水画艺术里主张师法自然和师法造化,重视创新、反对艺术因循承袭,拜托了明末清初以来的模仿风气。这类均与石涛的山水画艺术主张是相同的,是石涛“我用我法”和“笔墨应该随着时代”的艺术演变和升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是郑燮与李方膺。

六、石涛的艺术成就对我们的启示

①其实我们在艺术绘画思想与技法上需要勇于求变改革。石涛遵循传统,不过又在传承传统的根本上抨击模仿古风潮流,具有很高的相悖潮流的胆识。现在,我们也应该与传统联合,加入现代艺术革新,把艺术持续加入新的活力。

②启示我们,在研究与实践艺术的时候需求重视时代与生活,顺应时代主流。关于石涛的特殊艺术风格,其产生一定和当时身处的社会环境与时代紧密联系。其所在的时代理论领域会影响其艺术思想,石涛在山水画绘画历史上的地位,证实其对时代的审美断定是正确的和合乎目前的潮流思想。

结语

石涛比较丰富的人生阅历,作用着其绘画思想与作品。其作品不仅具有传承还有创新。艺术作品师古人,实行大胆突破,然后加以发展,注重师造化以及师自然,讲究作品的气势,在艺术思想上其强调创新个性,强调自身感受,理论与实际结合。其思想与作品不光对现在的扬州画派具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对当代画坛也造成很庞大的影响,尤其是其《苦瓜和尚画语录》作品理论引导绘画作品,让我们感受到相对较多的规律性艺术,给我们气势,进而引导我们的艺术创作实践。

猜你喜欢

石涛山水画绘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石涛山水画艺术探微
论石涛之画法与禅法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苍松秋色》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