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历史新篇章的壮举
——纪念黑龙江省东北黑蜂保护区建立40 周年

2020-12-02杨玉华

蜜蜂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养蜂保护区黑龙江省

杨玉华

(黑龙江虎林市绿都蜂业有限公司,黑龙江 虎林 150400)

黑龙江省东北黑蜂保护区的建立,迄今已有40 年的历史。笔者作为东北黑蜂的研究者和东北黑蜂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在黑龙江省东北黑蜂保护区划定40 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上,不能不为这个伟大的历史壮举叫好。回顾40年来,东北黑蜂保护和东北黑蜂保护区管理所取得的成绩,让我们这些曾经为东北黑蜂保护做过努力的人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也勾起了深深的回忆。

1 东北黑蜂保护的来龙去脉

东北黑蜂这个蜂种,其实是从前苏联(俄罗斯)传入黑龙江省域内的。据《滨州沿线养蜂事情》 记载:1852 年沙俄侵入东北,一些俄人带进一批蜜蜂,逐渐传于边境农民饲养,养蜂开始有发展。1898 年后随着中东铁路的铺设,俄籍员工和移入的俄人又带进一批蜜蜂,养蜂渐增。随着中东铁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在铁路沿线饲养东北黑蜂的人越来越多。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俄人无约束地从边境深入到黑龙江省。也有带蜜蜂过来的,当地居民也有引入蜂种的。例如1918 年3 月,山东栖霞县人邹兆云从乌苏里江东用马驮来15 桶俄国黑蜂,在饶河县苇子沟定地饲养。东北黑蜂在进入我国之后,性状表现很好。特别是在黑龙江省的饶河、虎林一带,由于交通闭塞,在自然隔离和人为的保护下,仍旧保持了很高的纯度。并经过上百年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地方良种。

实践证明,这一蜂种对当地气候、蜜源等自然条件和饲养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其主要特点是:越冬安全,节省饲料,死亡率低;早春繁殖快,能维持大群,群势发展与当地主要蜜源泌蜜规律一致;采集力强,既能利用椴树等大蜜源生产商品蜜,又能充分利用零星蜜源繁殖蜂群;性情较温顺,抗逆性强,性状稳定,便于管理。是非常适合当地饲养的优良蜂种。

20 世纪50 年代前期,东北黑蜂在黑龙江省饲养的比较普遍。但由于忽视隔离选育,任其自然繁殖,加之后来南北方蜂群转地饲养和部分地区实行蜂种改良,致使大部分地区的东北黑蜂严重混杂。20 世纪60 年代后期,东北黑蜂的优良性状引起了一些蜂业专家的重视,同时,东北黑蜂严重混杂的现实也逐步引起人们的担忧。这一时期,饶河、虎林一带对东北黑蜂还延续着传统叫法——苏联北方黑蜂。

1975 年11 月,国家农林部科教局委托江西省养蜂研究所,在四川温江地区召开了“全国蜜蜂育种工作座谈会”。会议研究制定了1976—1978 年蜜蜂育种协作计划,组织了蜜蜂育种协作网。这次全国蜜蜂育种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一股蜜蜂育种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涌动起来。

1976 年2 月,黑龙江省农业局、省供销社在牡丹江农校举办为期15 天的“全省蜜蜂育种学习班”。参加学习的人员来自全省重点养蜂的市县,共计60 多人。学习班结束之后,蜜蜂育种工作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1976 年3 月,黑龙江省养蜂试验站(牡丹江农科所养蜂研究室),在东宁市进行的“喀尼阿兰蜂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课题基本完成,后来又选定了“东北黑蜂提纯复壮”研究课题。1976—1978 年,黑龙江省养蜂试验站和虎林县土产公司养蜂场(后改为虎林县种蜂场)一起开展了“东北黑蜂提纯复壮”的课题研究。

虽然这一时期,我省以及国内一些知名的蜂业专家,在东北黑蜂研究和以东北黑蜂为素材的蜜蜂育种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且还将东北黑蜂命名为“东北黑蜂”。但由于南北方大转地的异种蜂群,已经抵达饶河县境,使东北黑蜂的混杂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程度。据调查,1979 年前后仅有2 000 群左右的东北黑蜂纯种,分布在饶河县交通闭塞的大、小佳河山区。

2 东北黑蜂政令保护阶段

1979 年,时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副所长马德风副研究员,在考察饶河东北黑蜂之后,对这个蜂种大加肯定。同时也感到保护东北黑蜂这个濒临灭绝的品种资源刻不容缓。他向黑龙江省委提出加强东北黑蜂保护的书面建议。当时的黑龙江省委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省委第一书记杨易辰对此建议专门做了批示。当年,黑龙江省农业局就下发了黑农(1979)124 号文件,批准并且进行专项拨款,建立饶河县东北黑蜂原种场。

当年,在黑龙江省农业局杨俊伍以及牡丹江农校韩行舟等一些蜂业老前辈的呼吁和努力下。各级领导对保护东北黑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1980 年5 月8 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1980)85 号《关于将饶河、虎林、宝清三县划为东北黑蜂保护区的通知》 文件,正式划定黑龙江省东北黑蜂保护区。并责成保护区内的三县人民政府对此做出具体规定。

这一重要文件的下发,开启了东北黑蜂政令保护阶段。对东北黑蜂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关键性的作用。黑龙江省东北黑蜂保护区的建立,也开创了我国蜂种政令保护的先河。为我国蜂种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从此,东北黑蜂保护工作就成为我省蜂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20 世纪80-90 年代,省农业局以及饶河、虎林、宝清三县人民政府和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做了大量保护性工作。

(1)1980 年,在省农业局杨俊伍同志主持下,饶河、虎林、宝清三县分别建立了东北黑蜂保护区的监察机构。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交通工具,每年放蜂季节都投放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主要交通要道设立检查哨,在放蜂区内进行巡查,阻止异种蜂群入境。

(2)1981 年10 月21 日,黑龙江省养蜂学会在饶河县召开了“全省蜜蜂育种学术讨论会”。把东北黑蜂保护作为讨论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宣读了5 篇有关东北黑蜂保护的学术论文。会议还决定:把东北黑蜂的保护、选育及其品种特性的研究,作为今后全省蜜蜂品种研究工作的重点。

(3)1982 年5 月18 日,省政府办公厅在哈尔滨市召开东北黑蜂保护区工作会议。会期3 天,系统地总结了东北黑蜂保护区建立2 年来的工作情况,并对进一步做好保护区工作做了部署。

(4)省农业局以及牡丹江农校、黑龙江省养蜂学会,编印多本教材,举办了多期蜜蜂育种学习班、蜂王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1985年,牡丹江农校开设了养蜂专业之后,为东北黑蜂保护区培养了很多技术人才。

(5)先后进行了两次东北黑蜂蜂种的鉴定工作。一是由饶河县东北黑蜂原种场,在1980-1984 年承担的“东北黑蜂性状研究”科研课题,于1985 年5 月29 日,通过了由省科技局委托佳木斯地区科委主持的专家鉴定。二是由饶河县养蜂服务中心、黑龙江省养蜂学会育种专业组以及协作单位牡丹江农校,承担的“东北黑蜂蜂种研究”的科研课题于1988 年7 月27~28 日,通过由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6)为东北黑蜂保护区升级的不懈努力。1989 年4 月18 日,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厅以及饶河县政府在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召开了东北黑蜂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的专家论证会。由于杨俊伍、韩行舟等省内蜂业老前辈以及饶河县各级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在黑龙江省东北黑蜂保护区建立17 年之后,黑龙江省东北黑蜂保护区的部分区域,终于被批准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1997 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函[1997]109 号文件,批准建立了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11 365 km2,其中核心区面积4 965 km2,缓冲区面积6 400 km2,试验区面积400 km2。保护区范围包括以饶河行政区界为起点向西、南、北方向的市县延伸20 km 的区域。并且批准建立了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处级单位)。

随着东北黑蜂蜂种的普及和推广,东北黑蜂在我国养蜂生产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东北黑蜂的资源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使东北黑蜂保护区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轨,并且上升到了国家保护的层面。

在黑龙江省东北黑蜂保护区建立以及部分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之后,省、市、县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有关教学、科研单位以及饶河、虎林、宝清三县的蜂农,都为保护区的管理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这一切,也成就了今天东北黑蜂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3 东北黑蜂产业的发展和展望

40 年来,东北黑蜂保护和东北黑蜂保护区管理已经取得不可磨灭的成绩。目前,东北黑蜂已成为我国珍贵的蜂种资源,也成为黑龙江省养蜂生产的当家品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黑龙江省有东北黑蜂纯种5 万群,东北黑蜂血统的杂交蜂群有50 万群左右。

黑龙江省东北黑蜂保护区以及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完达山脉的核心地带。这里地域辽阔、森林茂密、草原纵横、气温适宜,生态环境良好,野生蜜粉源植物十分丰富。几十年来,在保护东北黑蜂的同时,当地东北黑蜂产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

在1993 年第33 届国际养蜂大会上,饶河县生产的椴树蜂蜜和王浆蜜分别获金奖和铜奖。

近年来,随着东北黑蜂椴树结晶蜜的普及,东北黑蜂雪蜜、白蜜等椴树结晶蜜已经享誉大江南北。并在第41 届、第44 届国际养蜂大会的WBA 博览会上获得银奖、金奖和铜奖。

2005 年,GB/T19330 地理标志产品《饶河(东北黑蜂)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标准》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

2006 年,东北黑蜂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名录。

2008 年农业农村部(1058)号公告批准保护区为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同时批准饶河县东北黑蜂原种场为国家级东北黑蜂保种场。

2012 年3 月15 日,饶河县人民政府授予韩行舟教授“东北黑蜂之父”荣誉称号。

2012 年,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东北黑蜂》开始实施。

2013 年7 月11~12 日,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在虎林市迎春镇举办了东北黑蜂文化节,并为东北黑蜂国际文化馆揭牌。

2014 年,《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暂行)》实施。

2016 年7 月7~8 日,中国养蜂学会和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共同举办了“东北黑蜂论坛”。

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东北黑蜂保护区内的虎林、饶河、宝清一市两县,现有蜂群大约10 万~12 万群。丰收年椴树蜜产量可以达到3 000 t以上。保护区的核心区饶河县,饲养的东北黑蜂由建区前的8 000 群发展到2019年的5 万群。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在黑龙江几代蜂业人的努力下,经过了40 年的发展和奋斗,东北黑蜂保护和东北黑蜂保护区管理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目前,东北黑蜂保护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这个责任极其重大。所以,只有在保护好这个优良蜂种的前提下,才能再考虑如何利用东北黑蜂的影响和效应,去获得经济效益。如果东北黑蜂出了问题,那我们就成了千古罪人。

40 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东北黑蜂保护以及保护区的管理和发展,都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东北黑蜂保护工作也需要改变观念,引入互联网思维,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目前,黑龙江省在国家蜂产业提质增效的项目资金支持下,于2019 年新建3 个蜜蜂良种场。2020 年又落实了5 个蜜蜂良种场。这些新建的蜜蜂良种场都以东北黑蜂繁育为主。而且全部实行蜂王订单生产。项目要求每个蜜蜂良种场年产蜂王10 000 只,如果项目能早日达产达效,就可以大大加速东北黑蜂良种化的普及和推广。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东北黑蜂普及力度的加大,黑龙江省东北黑蜂产业必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也必然会推动黑龙江省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养蜂保护区黑龙江省
养蜂振兴待后生—拜读张莉代表建议有感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