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贯穿生活,法治融入身边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0-12-02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六汪初级中学樊明亮

青年心理 2020年3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活化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六汪初级中学 樊明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纵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其中不乏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生活教育”最早由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既彰显了教育的核心,又有效地诠释了教育的起源,同时又延伸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学理念。生活化教学,即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教学目标,引入生活中的素材,营造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将生活内容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指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意义

(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重要阶段,在该阶段其思想意识逐渐形成,因此对其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纵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满堂灌”为主,再加上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欠佳。长此以往,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引入学生熟悉的事件、新闻等,有利于学生产生共鸣,打造高效课堂。

(二)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引入生活化教学,拉近了学生生活与课堂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更加灵活地将课本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性的生活化情境,实现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成功转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应用生活化教学更容易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将静态的课本内容转变成动态的生活内容,让课堂变得生动且充满趣味性,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三)是丰富教材内容的重要途径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本身就与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生活并非一成不变,其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中,而教材却是相对固定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有效避免学生的生活与社会脱节。另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写方面因为篇幅有限,很多内容不够全面。此时,便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将教材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不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时事,而且还能丰富教材内容,弥补教材内容不足的缺陷。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适时地引入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前提是要实现生活教育与生活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这便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以学生熟悉的内容激发其学习欲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前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事先选定教学素材。

例如:在教学“走向共同富裕”这一节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1983 年和2019 年家乡面貌的相关视频,并为学生设计不同时期家乡变化的问题,通过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随后,教师可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入手,组织“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的主题活动,利用活动让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变化,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实践能力。以时政热点为背景的课堂教学,一方面,契合了新课改的方向,为课堂注入了新的血液;另一方面,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将时政学习融入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样的举措,促使学生提升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出生活化疑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将生活化教学引入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时,需要教师有目的地提出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坚持改革开放”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以下问题:(1)你身边遇到的哪些变化是改革开放带来的;(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原因;(3)作为当代初中生,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迎接对外开放。上述三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得出“我们可以到超市中购买进口的水果、零食,经常在旅游景点碰到外国人”等答案;与第一个问题相比,第二题的难度稍高,该问题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中看到的新闻、报纸等内容总结出理论性知识;第三个问题重点考察学生化解问题的能力,即要学生弄清该如何做这一问题。上述三个问题,难度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均可以得出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

(三)借助生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大多数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也是服务于社会和生活。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结合所教的内容对学生周边的生活资源予以充分挖掘,促进教学与生活资源的有机融合。通过应用学生生活中普遍的事物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在社会中成长”相关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讲一讲自己丰富的假期生活,认真读一读小东与他的小伙伴之间的故事。当学生在阅读完之后,引导学生相互进行沟通讨论,想一想:你是否存在小东那样的经历呢?在那样的经历中你付出了哪些?又收获了什么呢?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不同的生活感受。一位叫小敏的学生在每周末都会选择参加城市文明建设中交通志愿者的工作,站在街头指引行人遵守交通法规;还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所在城市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并积极地参与到公益宣传活动中;还有一些学生主动投入社会志愿活动中,如组织地铁疏导工作。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分享经历,能够让他们准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真正认识到人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只有不断丰富知识和经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结合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选取素材和资源,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分析,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道德,而且还能够促进初中学生更好地成长。

(四)组织生活实践,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身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教完“关爱他人”这一节知识后,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可以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养老院开展“关爱老人,送温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为养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床铺、表演节目等。学生身体力行地为养老院的老人提供关爱,也收到了老人的感谢和赞美。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感受到关爱他人带给自己的幸福感,同时也深化了书本知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格。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为学生提供诸多表现机会,有效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将教学实际作为立足点,在丰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密切关注,确保生活化教学优势的全面展现。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也要积极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与掌握更多的知识,加深对生活中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的了解,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现状以及课本知识,才能充分彰显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活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