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 塑造新式课堂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新建分析

2020-12-02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余建辉

青年心理 2020年3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核心素养

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 余建辉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之下,素质教育逐渐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也不例外,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之余,还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逻辑思维、知识应用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核心素养基础上通过塑造新式动感课堂,使当前数学教学现状得到良好改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投入数学学习,促进知识与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取得一定效果,但因受到多种教学因素阻碍,教学活动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阻碍核心素养提升。与国外相比,我国核心素养概念提出时间较短,加上新课程改革之际,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无从下手,导致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够科学,影响教学目标达成,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数字教室等新技术、新设施的作用,对教学资源挖掘和生成存在理解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提升,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在教学中应积极转变传统模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自觉调整自身状态,保持良好情绪,及时有效地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这也成为教学任务的重点所在。教师通过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小学生发展特点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制订教学方案,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构建方法

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养成数学思维模式,通过思考和分析获得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与解决能力。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该门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不断提升,教师可采取以下方式构建高效动感课堂,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一)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通常对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物感兴趣,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特点,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在接触某些知识点时难免会觉得吃力,进而产生焦虑、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知识点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在学习“统计图”知识时,教师先要学生了解统计图的类型,掌握不同统计事件对统计图的选用与数据描述方法;当学生有一定认识后,教师可将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对路边的过往车辆类型、颜色等进行统计,还可布置课下作业,要求学生统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据;然后将收集的数据以统计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亲身操作中更好地掌握了统计知识,同时还使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增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在高效课堂中促进核心素养提升。此外,教师还可借助小学生好奇、好动、爱玩的特点,将教学知识寓于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能力。例如:学习“角的认识”时,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教室中的角,话语一出,学生纷纷左顾右盼,陆续找出“桌子角”“椅子角”“黑板擦的角”“三角板的角”等,在此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对角的理解。此时,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要求折出“三个角”“四个角”“五个角”等,学生一边动脑思考,一边动手实践,真正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逻辑思维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教师可灵活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新式课堂。抓住教育信息化的契机,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以先进技术为抓手构建新式动感课堂,促进课堂结构优化重组,通过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等方式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由此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并引导学生一同探索蕴含的数学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核心素养的发挥。例如:在学习“分数除整数”时,教师可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制作动态课件,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的融合,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计算原理,从而得出准确的结果。在动态课件中,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出,即将一个圆形平均分成7份,有6份为红色,剩余1份为绿色,则红色部分便是;再以相同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出,由此直观地理解÷2,实现÷2向×的过渡,这对学生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的锻炼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内容讲解,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深入吸收和巩固知识点,促进教学效率提升。在此基础上,还应通过知识点延伸的方式,不断拓展学生认知,锻炼其逻辑思维与想象力,使知识灵活应用于客观实践当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目标。例如: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后,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发展规律、思维特点等设计课后练习题,预设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使数学教学朝着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由此深化学生的思维,助力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通过解答习题,明确本节知识与以往知识的不同,由此冲破学习瓶颈。再如:学习“圆锥表面积”时,教师可利用动画、视频等方式将圆锥模型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联系,形成空间观念,在明确圆柱形体特征的基础上学习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同时,还可延伸到圆锥的形态与计算当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与拓展,掌握更多相关知识。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是科研工作的基础所在,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对该门学科的特性有清楚的认识,在挖掘学科特点的同时,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还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师应善于运用孩子的这一天性,引导其参与数学探究活动,依靠新型教学设计改变当前学习现状,具体措施如下。

1.开展竞赛类活动。学生参与竞赛过程中,培养资料收集、观点论证、知识应用等能力。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大多掌握一定数学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兴趣爱好开展专项竞赛活动。例如:当学生掌握“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后,可开展心算、口算竞赛,采用层层筛选打怪晋级模式,利用计算机平台开展比赛,每通过一关便可打败一只拦路的“怪兽”,此举将小学生爱好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踊跃报名参赛。在比赛完毕后,根据学生的通关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使学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再如:当学习完几何知识后,教师还可开展形式新颖的竞赛,将参赛学生分为两组,运用所学几何知识一组画图、出题,由另一组做答,然后反过来,直至有一组学生答不出来。此种竞赛的开展不但可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还可促进知识应用能力提升。

2.组织探究类活动。在当前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学生从固化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启发与引下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并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生成核心素养。例如:在“多边形面积计算”中,教师可将班内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提出几个探究性的问题,“多边形由几种图形构成”“如何计算其面积”等,要求组内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当学生存在疑惑或者遇到瓶颈时,教师可适时进行引导。最后,由各小组成员对本组讨论结果汇总后,派出代表进行回答,当所有组都回答完毕后教师做最终的总结。通过此种方式的影响,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归纳分析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时,学生对百分数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此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合作答。例如:校园中种植30 棵桃树,66 棵柏树,桃树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占柏树的百分之几?再如:本班学生63 人,其中男同学30 人,男生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女同学占百分之几?每小组在合作探究中进行回答,用时最短且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上问题,在此过程中可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还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活泼。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坚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与方法,重视学生素质建设,促进其自身能力发展。数学课堂的构建应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核心素养,使教学工作能够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果。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