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02成都文理学院

青年心理 2020年35期
关键词:预学微课语文

成都文理学院 舒 航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教育学科,对学生的人生底色、文化底蕴、学习兴趣以及终生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积极探索微课与传统教学方法的融合创新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现实意义

微课是指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时间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呈现,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微课具有时间短、知识能力训练点少、主题精当、设计精巧、制作精良等特点。

适当地将微课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能够破解以往课堂教学中单一、枯燥、浅表、沉闷的现象,从而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能让各层面发展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指导,从而在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运用的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课前,教师深入研读课标和教材,精准把握学生学情,对学生学习工具单恰当开发,助力学生学习资源的收集和整理;课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切的点拨、适当的指导、适度的激励、思维的促进都是教师应尽的职责;课后,教师对学生学习样态的持续关注,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指导都是教师爱与责任的延续。作为教师,我们只有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才能落到实处,而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将助力师生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课前预学,微课导学

预学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着基础性的先导作用。可以说学生的预学能力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查、划、写、记、练、思”的预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文本、查阅工具书、动笔勾画圈点、尝试课后练习、提出不懂不会的问题等。研究表明,经过充分的自主学习,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大概三分之一的知识内容。而对此产生的积极心理效应是什么呢?一方面,没有老师教、没有同学帮的情况下都能自学获得一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讲,是自我的肯定。另一方面,学生因为没有借助他力,部分问题不懂不会也没有什么好自责的,而发现疑惑、存疑期待同样是预学的重要价值,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不懂不会处更加全神贯注,还可以举手提问,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课前,教师精心投放的微课也就能起到助力学生预学的脚手架的作用。

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我们可以在双休日前,将下周学习中会涉及的“点面结合写场景”这个能力训练点结合此前文本中出现的点面结合的片段,让学生品味其“点面结合”的特点和妙处,以此为主线精心创作微课,并通过微信群、QQ群等平台进行微课发布,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新一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在学习单篇课文之前,同样可以就本篇课文的写作背景、重点字词以及句段的表达进行微课的创作,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有历练的平台,更有用武之地。一学习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为例,在课前预习环节,我们将本课重点要掌握的字形和易错字进行强调和测试,同时介绍十九世纪中叶的社会情况和作者的生平,让学生有代入感。紧接着提出问题“小女孩共点燃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些什么?”“最后小女孩的结局会怎样,过往的行人看到小女孩带着微笑死去的尸体会想到些什么?”来启发思考。通过此种微课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课前的自我时间里,尽可能地解决生字新词,对课文内容大致理解,从而为课堂上深度探究学习、品词析句奠定基础,留足空间。

(二)课始激学,微创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开课时被点燃,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充满智力挑战的学习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伊始,通过创作微课视频为学生创设近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这对增强学生的投入度和学习效率非常重要。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开篇播放《狼牙山五壮士》影片中壮士跳崖的片段,通过引发学生谈感受和提出问题开启新课的学习。有的学生谈到感受到了壮士的悲壮、英勇和豪迈!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跳下悬崖”“跳下悬崖值得吗”“还有没有别的求生方法吗”等问题,有了问题的提出,课堂上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和对情感的把握也就会更加准确和深刻。又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月光曲》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开课前给学生播放《月光曲》的片段,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画面、交流感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妙和意境,为后续与盲姑娘所看到的“画面”打下基础,为品味语言做好铺垫。

(三)课中悟学,微课突破

当前,“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在翻转课堂模式中,直接的知识演示已经转换到了学生单独的时间和空间里,而课堂时间则用在了“更多组织学生亲身实践去发现知识形成、更多‘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问题探究、更多学习项目、更多教师有针对性的练习指导和帮扶上”。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就需要基于课标、教材和学情,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困惑点、需求点,通过合理的微课创作和使用来助力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制作的微课视频,力求将复杂、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具体、生动、可见而又有启发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促进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比如:学习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课阅兵式的部分时,可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上的阅兵视频,让大家在观看中感受队列方阵的威武雄壮和气势磅礴,同时感受场面热烈、庄严的气氛,群众自豪、激动的心情。在自我描述与文本语言的对比中,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言有序表达、生动表达与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相结合的美妙,从而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知和准确表达的能力。又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京剧趣谈》一课时,因为学生对京剧了解较少,教师可以借助资料,将文中提到的道具和动作造型方面的图片与视频资料以微课的形式呈现,以直观形象的影像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品读中感悟语言的精妙,通过想象感受京剧的无穷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四)课后展学,微课答疑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教学要激发和引领学生将课内所学运用到生活之中,走向广阔的大千世界,从而产生持续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为此,结课后,教师可以基于本节课学生的表现、结课前学生的检测反馈,有针对性地开发微课并进行投放,从而巩固强化新学的知识点,趣味生动地解答学生存在的困惑,指引学生走向课外深入地探究学习,与此同时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在线辅导,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比如:在《伯牙鼓琴》一课中,基于学生对交友传统价值观的兴趣,在鼓励学生自行收集传统交友故事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制作微课补充《管宁割席》《忘年之交》《舍命之交》的故事,从而深化学生交友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切、适当、适度地应用,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积极有效补充和丰富,从而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正如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所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没有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就没法建成有生命力的理想课堂。微课助力课堂变革、优化教学方、提升课堂效益方面,我们需要持续实践和探索。

猜你喜欢

预学微课语文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