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探究

2020-12-02山东省青州市旗城教育集团旗城小学部孟祥蕊

青年心理 2020年3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中华传统

山东省青州市旗城教育集团旗城小学部 孟祥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进一步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青少年继承、发扬的优秀文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实现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的同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

我国有非常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例如:灿若星河的古诗文,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有些优秀文化逐渐消失了。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以学习基础语言知识为主体,却很少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这不仅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更与语文课程标准相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采取适当的策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当前文化传承的主要动力和因素。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语文基础文化教育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才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刚开始建立或还没有形成,正处于人生比较关键的时期。这个时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例如:在语文课堂中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时,教师带学生领略冰天雪地中垂钓于寒江旁的老翁步履蹒跚却镇定自若走向人群中的风采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慢慢理解老人经历了两次被贬,但是并没有失去信心,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而是以一种非常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柳宗元笔下的老人面对冰天雪地也没有退缩,反而直面冰天雪地带来的寒气与寂寞,依然执着地独钓于寒江的孤舟之上。诗人通过极其细腻的笔触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老人坚强不屈、无所畏惧的傲气。学习这种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面对人生的逆境与挫折,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

(二)有益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并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青少年在学生时代不仅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更要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将来服务社会做好准备。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路径。例如: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习传统节日——端午节,探讨其来历,学生可以了解屈原的生平。尽管屈原被谗言所累、最后遭遇了流放,但是仍然心系国家大事,走到人生的终点仍然关心黎民苍生。鼓励孩子们通过做手抄报,搜集屈原生平事迹,吟诵屈原的一些名言名句,进一步培养学生奉献意识以及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帮助他们养成更高尚的情操、更伟大的人生品格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出来的良好人生品格能激励学生一路前行,古人的高尚情操和高贵品格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心里,引导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三)有益于加强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是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实现基础语言知识的积累。学生需要在学生时期积累大量的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学生在小学时期对诗词、历史、语言以及文学有了比较初步的认识,可以为他们学习、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出于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自生活,来自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语文课堂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中国十二生肖文化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十二生肖文化,也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任务,观察生活,搜集资料,将自己想要说的话写下来,并保证语句通顺。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需要准备十二生肖挂图和相应的教学课件,以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将自己搜集到的如十二生肖的传说等材料分享给其他同学,课下再试着自己去创作一些故事。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也增加了关于十二生肖的传统文化知识。

(二)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提高重视意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传统文化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更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个人素养和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应当渗透语文课堂教学。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优秀文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更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孔子拜师的知识时,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与学生交流,以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随后,教师可以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学生可以拿着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然后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其后研读课文,了解孔子的品行。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成语。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才能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修养以及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提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也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因此,教师要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在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同时,优化课堂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优化语文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中华传统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