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尚书》民本思想对当代领导干部的启示

2020-12-02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裕民尚书领导

张 冰

(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尚书》是中国史学领域的开山之作,其主要内容是记录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有为君主在针对治国问题上所采取的政论措施,以及与重臣商议国事的言行。此外,在天文历法、法律典章、教化民众等方面具有着更为实用的价值意义。在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古代社会里,“五经”之一的《尚书》,一直为各朝各代的君主和重要官员所重视,在历代君主治国安邦的国策制定上,《尚书》起到的参考作用不言而喻。在当代,我国实现了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对各领域的领导管理者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克明俊德”“重农裕民”“慎罚宽民”“忧劳逸戒”等是《尚书》中的主要民本思想观点,读懂并将《尚书》之民本思想结合实践并指导实践工作,对于领导干部施政理念的形成和塑造,丰富领导者的为政思路,明确坚定领导者的理想信念,具有深刻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本文从《尚书》民本思想精义进行阐述,并结合时代情况,与现代领导干部为政理念相结合,希望能够给当代领导干部以一定的启示,使其从更宏观的视野去增强对国家、社会与个人三者之间的了解,进而坚定领导干部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好地指挥好麾下的团队,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一、《尚书》民本思想产生之行迹简述

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之而来的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能力也不断提高。阶级社会的产生,管理机构出现了分工,早期的国家制度已经形成,此时的国家已非部落时代的管理方式所能驾驭,统治者也迫切需要寻找出一条能够维系国家正常运转的管理之道。

夏商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仍然带有着神学色彩,相信“万物有灵”,统治阶级为寻求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进而将神权思想作为主要的统治思想工具。《礼记·表记》云:“夏道尊命,事鬼敬神”,“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从中可以说明,神权思想对夏商两朝影响之深刻,“天命”“神权”被周朝所承继。在此期间,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但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时而激化,并演变成奴隶对奴隶主的反压迫的斗争,夏桀商纣的倒行逆施,使得他们的王朝迅速灭亡,在《尚书·汤誓》记载:“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1]82,也就是说夏桀耗尽民力,为害夏都,民众疲惫而不拥护他,进而商汤在民众支持之下,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推翻了夏朝统治。商纣的残暴不仁,使得民心丧失,最终被民众拥护的周所取代。因此商初和周初的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民众力量的不可忽视。在《尚书》的《商书》和《周书》部分,有多处统治者重视民力的记载,如《汤诰》曰“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贲若草木,兆民允殖”[1]91,在尊仰天命的同时,造福民众也是君主的必须考虑的执政使命。《洛诰》曰:“朕教汝于棐民彝,汝乃是不蘉,乃时惟不永哉”,意即“我教给您辅助民众的常法,您如果不努力去做,您的统治就不会长久啊”[1]235,另有《康诰》言:“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1]205,此句意即“上帝辅助诚信的人,民情大致可以看出,民众难以安定。到了那里,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要贪图安乐享受,这样,你才能治理好民众”[1]206。

商周之际,在君主的施政言论中,屡次提及对民力的重视,并用来警戒君主,在神权思想为主导的奴隶社会,官方对民众的认识和重视逐步加强,民众的力量被统治者所畏惧,治民的成功与否,是巩固王权政治统治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奠定了我国早期社会民本思想的基础。

二、《尚书》民本思想主要内容及对当代领导干部的启示

《尚书》民本思想丰富,据记载自尧帝时起,该典籍所记载的君王与臣下之间的对话,无不渗透着对民众的人文关怀。其主要民本思想内容为:克明俊德、重农裕民、慎罚宽民、忧劳逸戒。对当代领导干部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并且随着时代形势的变化,领导干部也应对其进行适应形势的理解和贯彻。

(一)克明俊德——领导干部应“以德为本”

中国古代治世治民的思想的核心即在于“德”。《尚书》中有多篇,对君王的德行进行了论述。其中有对君王德行的溢美之词,也有君王自己的有关德行的言论,也有贤臣对君王的劝谏之辞。古人把尧舜禹视为楷模的君主人物代表,在《尚书》开篇《尧典》中,对尧帝的德行进行了高度的赞颂,《尚书·尧典》赞其曰:“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而得“光被四表,格于上下”;通过“克明俊德”至“以亲九族”,进而达到了“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继尧之后的舜、禹同样被视为圣明君主的典范。如《尚书·大禹谟》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尧典》中的“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克明俊德”[1]1,意即严谨节用、谋虑明达,发扬才智美德。唯有君主具有这样的德行,方可进而致力于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安乐。进而言之,“允恭克让,克明俊德”等德政理念的价值巨大,君主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施政以仁,通过“以德化人”“以德治世”则可使王政久居天下,基业永固。《尚书》中有多篇,对夏商兴亡教训进行了论述,并提及了施民以德,实行德政的重要性,如《盘庚》曰:“重我民,无尽刘”,“施实德于民”等,只有君王和众臣充分施以德政,方能聚民心于周围,进而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兴盛繁荣。

结合管理哲学的层面以及时代发展的方向,来研究《尚书》的“克明俊德”的德政思想,对于当代领导干部的价值意义无疑是巨大的。对于当代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来说,无论是政府机构、亦或是企业公司,所直面的管理问题,从其根本来论,实则为对于“人”的管理。其中自我管理、团队管理、他人个体管理,为领导管理范畴的主要内容。古今中外的国家兴衰败亡规律,已经证明了德高望重的贤君,往往通过施行仁德之政,进而开创盛世,如汉文帝开创的文景之治,光武帝的光武中兴,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等。

今天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故而各个领域的管理问题也随之而来。对此,领导干部应保持冷静的头脑,深邃地进行思考,总结出做好领导,管理好团队和下属的策略。领导干部如能够从《尚书》中汲取管理思想,将会大大提高管理的实际效率。作为组织的领导干部需要具备相应的决策能力和抗压能力,并尽可能地熟知所管理的领域,成为一名专家式的领导来开展工作,但组织中的人事管理,需要领导注入更多的规章制度之外的内容。一个组织中,领导干部的业务能力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有出色业务能力的领导,可以带领团队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卓越的工作业绩,为下一步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作为组织的领导干部,不论其业务素质多么优秀,更多的时候,领导干部的为人品行、个人修养、做事风格、待人接物的态度等往往被团队全员所看重。工作态度认真、品质高尚、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关心下属的领导更为团队骨干或员工所推崇敬仰,并乐于在其治下贡献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一种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自然而然被带动。因此除了过硬的业务能力之外,领导干部更应在“德政”业务上下工夫,做功课。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领导和员工的共同努力。领导作为组织的核心,往往其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某些施政方针或决策,若有失误可能会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组织的发展前进。因此,领导干部应做到严格自律,谨慎做事,三思而后行,与人为善、为员工实际合理的需要着想,各机关的领导干部,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深知权力来自于人民,因此应控制个人欲望,节约有限的资源,运用手中的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来自企业公司的领导干部,更应明确自己的使命感,要和所有企业公司人员努力做好产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更要关心工作人员的生活困难和疾苦,以诚待人,关心鼓励他们与组织一起成长。

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在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应和颜悦色、耐心地向下属员工进行详细讲解,不可不顾及对方的感受而恣意发怒,因此说,自我情绪的管理也是领导干部要时刻注意的。温和、友善地关心基层员工和群众,尊重他们的劳动,会极大地鼓舞下属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使组织上下更为和谐和团结。克明俊德不仅仅要求领导干部克己奉公、兢兢业业,同时要注重举荐提拔人才,帮助员工队伍中的优秀分子获得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其人尽其才,发挥最大的能力和热情,为组织、为国家做出贡献。总而言之,“克明俊德”高度概括并总结了当代领导干部所应具有的德行品质。律己以严、待人以诚、言语以温、谨慎恭敬、忠于职守、清正廉明,领导干部应以上述品德为目标,着力践行“克明俊德”之要义、领会其精髓,坚持以德为本,以大众利益为目标,势必会为组织带来一股清流,促进组织成员更为奋发向上,创造更高的价值,进而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重农裕民——领导干部应厉行节俭、关注民生

从古至今,农业一直在我国国计民生领域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历代王朝的执政统治者都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民以食为天”,农业的稳定关乎着国家政治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基本物质保障。据《尚书·洪范》记载可知,箕子在回答周武王治国之法时,谈到了“农用八政”的问题。具体为“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其中“食”即指掌管农业生产的官员。由此可知,在古代,有为的领导者和大臣官员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极高。“重农裕民”即发展农业生产,让百姓衣食无忧,生活富足。有关“重农裕民”的理念有诸多记载。具体措施包括了制定农时历法、治水患修水利等。执政者采取多方措施,来发展生产,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使民众安居乐业。

据《尚书·尧典》载:“(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1]2,尧帝还分别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各赴东南西北,确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节气,以及一年四季,通过派人实际观察体验,来传授百姓农时历法,使百姓依据自然规律、播种农耕,确保农业生产顺利。在远古至夏商时期,江河洪水泛滥,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尚书》中对执政者治水患修水利也有重要记载,《尧典》中就有尧帝命鲧治水的记载,《大禹谟》以及《禹贡》等篇均对大禹治水的事迹进行了讲述。其中《禹贡》篇除了对大禹治水的详细记载,又充分阐明了古代山川地理分布状况,物产和土壤情况等,是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历史地理的宝贵史料,从更为广阔的视野层面,体现出古人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及研究观察水平,进一步说明了管理好农业生产及掌握物产自然地理分布情况,在古代已经成为领导者治国安邦的主要着眼点和前提条件。

在当代,我们应对《尚书》的“重农裕民”思想进行拓宽理解,结合当代实际问题,将这一思想融会贯通至具体社会背景之中,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在当代,由于分工的细化,产生了很多的职业和行业,尽管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仍有很多人平日未从事农业生产或相关工作,进而忽略了农业问题的重要性。此外,在今日的重农裕民思想,也可不仅限于农业,拓展至民生的其他领域,同样具有指导价值和建设意义。当代领导干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重农裕民思想进行重新阐释和理解,并将其用在具体的政务工作之中。首先,虽然领导干部所从事的领域不同,但政工农商等各行各业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面临着涉农问题。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物质生活的丰富,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提高,许多部门机构设有员工餐厅,为员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浪费现象,却是很多企事业单位都会遇到的问题。据媒体报道,中国餐饮业领域中的的浪费尤其严重,每年浪费的粮食能养活2亿人口。这是一项非常严峻的问题,各行各业领导干部须予以格外重视,通过对“重农裕民”思想的引申,来间接支持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稳定也是一项“重农裕民”思想的当代体现。具体措施上,领导干部应在单位内,倡行节约之风,厉行节俭之道,从节约粮食开始拓展至办公用品等各个方面。由于工作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工业、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相互配合生产而成的,任何资源无论其可再生与否,其形成注定是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分配,是全社会所有人员的共同责任。节俭成风,杜绝奢侈浪费,在另一方面也是为国家和社会节约了资源,有效降低工作生活中的浪费成本,全力贯彻节约精神和节俭意识,是领导干部责任与担当精神的重要体现。无论是行政领导还是企业领导,都应以身作则,厉行节俭,在组织内部牢固树立节俭品德,使组织上下形成浓厚的节约风气,这样既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培养了组织人员的勤俭品格,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为社会节约了包括农业资源在内的诸多资源,为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通过这样的措施,亦可认为这是对“重农裕民”思想,在新时期的一种诠释和运用。

与“重农”并列的就是“裕民”,在古代主要体现在执政领导者应爱民、安民、利民,这与前述克明俊德有很多相通之处,在今天所提示的涵义可理解为民生。在任何一个时期,民生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领导层只是少数派,普通员工阶层永远是多数派,因此当代领导干部应始终把普通大众的民生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开展,对于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来说,应关注困难群众的生计问题,“想百姓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制定并采取更多的便民惠民政策,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信息;企业领导应关心企业内的困难职工,了解困难职工生活情况,从政策上和措施上,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生活困难,使员工不再有后顾之忧,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强的力量。

“重农裕民”之思想,对于当代领导干部的启示意义极为深远,领导干部应深入挖掘其内部的思想内涵,并结合具体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广大民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赋予这一思想以更为深刻的价值意义和行动指南,进而高效运用这一思想的深邃内涵,服务于群众。

(三)忧劳戒逸——领导干部应高度勤勉自律,居安思危

“忧劳戒逸”是《尚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北宋政治家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伶官传》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在《尚书》中,周朝统治集团对此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夏商亡国之教训,促使周初的统治者竭力思考重构统治秩序的策略。《无逸》开篇言:“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1]246,意即周公说道,君子当官不可以贪图富贵享乐。《酒诰》篇明确指出:“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1]213,意思是说,我国民族作乱失德,都是酒惹的祸,大小诸侯国之所以亡国,也是酒之罪过。在该篇中,论述了戒酒的重要性,并通过发布禁酒令来惩治贪图享乐之风。

《无逸》和《酒诰》两篇内容,详实论述了奢靡享受之风对国家的危害,给时任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对历代王朝统治者都以重要的启示,对于当代社会的领导干部来说,其警示教育意义更为显著。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日益提升。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能否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奢侈腐败风气的渗透至为重要。领导干部是国家重要的人才群体,他们普遍的特点是学历高、智商情商高、工作稳重、能力突出、坚韧谦虚、且有一颗为公之心,但随着渐渐身居高位,加之外在诱因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难以保持一贯的自律,转而开始享受,腐败之风逐渐在其生活中蔓延开来,进而失去自我,危害国家社会,最终受到法律严惩,从而沦为阶下囚。对此,领导干部要时刻警戒奢靡之风的危害,杜绝一切腐败习气的诱因,坚持克己奉公的作风,时刻牢记“忧劳戒逸”的训诫,自始至终保持清廉自律的习惯,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只有严格屏蔽奢侈享乐的邪念,拒绝腐败奢侈,才能让工作重心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之上。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在历史上曾给人们以深刻的教训。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凭其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全盛之世,但后期因宠爱杨贵妃,奢靡之风渐渐吞噬了这位帝王的内心,最终唐玄宗未能如开元时期那样兢兢业业,而天宝年间发生的安史之乱,成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事件,其盛衰前后转变仅相差十余年。这一历史案例,充分证明了领导干部应端正态度,全力为公为民办实事,而应严格杜绝骄奢享乐风气的侵蚀。现代社会,新产品、新事物不断涌现,不断地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意志品质,领导干部须对此时刻提防,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抵御住各种诱惑,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稳步推向前进。

三、结语

《尚书》中的民本思想,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其思想为儒家学派所吸纳和推崇,其思想要义在先秦诸子百家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克明俊德、重农裕民、忧劳戒逸等思想观念,为后世英明统治者所继承和运用,在治国安邦,治吏抚民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进程中,《尚书》的民本思想仍然具有着非凡的生命力,结合新时期国家的实际情况变化,应给予《尚书》民本思想以富含时代意义的全新解释和理解,并通过对其新的理解和体会,来指导领导干部的实践活动,规范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在领导干部中树立深层次的民本主义意识。《尚书》之民本思想在治国治民领域的思想贡献仍不止于此,其更强的生命力和价值,仍有待于领导干部在具体实践中,进行更多的解读和应用。

猜你喜欢

裕民尚书领导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周裕民
毛泽东:匡裕民受了一惊,蒋介石丢了一县
荀子的经济思想
谦虚
自大的马谡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补遗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