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景观雕塑及其创作方法
2020-12-02王顺辉苟维川
王顺辉 苟维川
(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工程研究中心,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中国冰雪景观的发展,起源于1963年的哈尔滨冰灯游园会。经过近60年持续不断的发展,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冰雪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融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雕塑、冰雪景观、冰雪娱乐以及冰雪运动为一体的冰雪盛会,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冰雪爱好者。以中国特色的冰雪雕塑和冰雪公共景观创作为代表的冰雪文化,也频频走出国门,作为大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带一路”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冰雪景观雕塑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中国东北地区冬季严寒的环境下,人们对冬季旅游项目有着很高的诉求。大批外地游客集中在冬季来到“冰城”哈尔滨,一睹北国风光。在万物沉寂的严寒地区,冰雪资源丰富,冰雪主题的景观成了重要的供游客观赏的景观之一。冰雪景观是集合了娱乐性、审美性、参与性为一体的多元化景观种类。冰雪景观也是推动东北地区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带动了艺术、人文、商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发展。冰雪特色公共景观更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北地区各旅游景点或公园会从每年的十二月份开始在园区内准备冰雪雕作品供游客欣赏,一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成功的冰雪雕作品,可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前来欣赏并参与其中。此外,取材简单,施工过程环保无污染也是冰雪雕作品的优势之一。
随着世界冰雪文化的兴盛,冰雪娱乐和冰雪旅游在各地蓬勃发展,冰雪景观雕塑在其中具有重要意义。与石雕、铜雕、木雕等雕塑形式不同,冰雪景观雕塑自诞生之日起,便具有鲜明的生态意识和环境特色,是以为人服务为核心的生态绿色艺术形式,受到政府的推动、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支持、艺术家的热爱,是世界各地人们喜欢乐见的街头艺术形式之一。
冰雪景观雕塑是城市冰雪特色公共景观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冰雪景观规划项目中最能体现园区人文艺术内涵的部分。在当代大型冰雪旅游和冰雪景观体验园区,冰雪景观雕塑与大型冰雪建筑、冰雪娱乐构筑物、冰雪设施以及冰雪多媒体影像技术等一起,共同构建冰雪体验区,并作为主要核心内容之一。冰雪景观雕塑的创作主要分为冰雪景观雕塑的创意与实现两大部分。
二、冰雪景观雕塑的创意
冰雪景观雕塑的创作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体力的占比相对较高。要求小脑负责控制身体协调性、保持平衡,大脑负责雕刻作品三维立体结构的严谨把控和造型的把握,同时躯体上还要有较好的体力储备和绝对力量冗余,可以说是对创作者全方位的考验。
自然生态材料冰雪,经过专业处理后得到规定尺度的雪块或冰块后,经过创作团队的双手,雕琢成一件精美的景观雕塑作品的过程,可概括为以下部分:
1.主题分析、提出创意方案。冰雪景观雕塑的方案一方面需要契合主题,能够解决甲方的功能需求;另一方面要求具有较高程度的艺术创意能力。冰雪景观是设计,需要根据甲方需求进行主题任务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冰雪景观创意解决方案。深入分析主题,挖掘主题的深刻内涵,进行思维发散和大胆联想,找到雕塑设计方向以及侧重点,确定最后的雕塑成品为具象实物或者意象造型。各景区一般会以吸引游客或儿童的雕塑为主题,例如童话主题、爱情主题等。如果选用童话主题,可以有两种设计思路。第一,以耳熟能详的动画片形象或卡通形象作为雕塑主体,熟悉的形象可以吸引大量游客驻足观看,但是这对于雕刻者的雕刻水平要求较高,因为越是大众熟悉的形象,越不能有尺寸或造型上的偏差。少量的偏差可能就会影响整件雕塑作品的辨识度,观赏者会觉得“不像”。第二,以自创的卡通形象进行设计,这样就不会因为雕刻水平的欠缺,导致尺寸或造型上的偏差,而影响观众对其“仿真程度”上的评价。但这种设计方法要求卡通形象要有一定夸张、变形、飘逸的设计元素,来吸引观众目光。
2.提出设计方案。针对设计方向进行草稿设计和绘制,雕塑为四面均可欣赏的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结构,所以表现在二维纸面上线稿,要充分考虑各个欣赏角度都在设计范畴之内。雪雕比赛规则之一:去雪量不得超过整体雪块的四分之一,设计要尽量充分利用雪块的体积,这样不但可以保证雕塑的体量,而且能够降低工作量,使各位成员均摊工作强度。构思雕塑造型时尽可能使雕塑的边缘贴近雪块的边缘,这样就能使雕塑获得更大的体量感,在众多雪雕作品中更能吸引观赏者及评委的眼球,脱颖而出。同时要考虑冰雪的承重能力,对有可能坍塌或折断的部分进行分析。另外要分析雕刻过程中的可行性,设计稿的施工难度是否符合比赛成员的实际水平,是否有难以人工完成的掏空或下料雕刻,并在造型美观和承重能力以及可行性之间进行合理妥协。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对于雕塑的整体造型不宜过于具象,过于具象的造型在27立方米的雪块上并不易于表现。如果尺寸稍有偏差,就会在人们固有的造型认知中产生巨大偏差从而影响整体效果。最后的实际作业人员,尽量选择参与到线稿绘制过程中的设计者,他们更加了解这件作品的结构细节。
3.提出制作方案。制作泥稿,参照线稿,使用油泥进行泥稿的制作。但要注意,泥稿和冰雪雕虽同属雕塑艺术,但冰雪雕为“雕”,而泥稿为“塑”,二者存在本质差别。所以泥稿造型并不需要过于具体,只需概括地将体块关系表达出即可,参照泥稿可以在实际的冰雪雕刻过程中,大幅度节省构思和下料的时间,泥稿的准备尤为重要。线稿和泥稿兼备,设计方案符合规定主题,造型准确优美,体量充足,才更有可能被主办方选中。
4.创作与传播。雕塑作品不同于绘画作品,雕塑属于三维立体结构,而在报纸、手机、电脑等媒介观看到的均为二维图片,无法观赏到全面的雕塑造型。当冰雪特色公共景观在各种媒介中传播时,就要注意将雕塑作品观赏价值最高的一面呈现在二维图片当中。拍摄照片时 也要根据雕塑完成的具体情况,结合光照角度,着重拍摄其主要观赏角度。一般来说,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天气进行照片拍摄,这样雕塑作品会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层次更加分明。如果有电视视频媒体进行采访报道,也要指引他们对最佳观赏角度进行着重影像记录,把冰雪特色公共景观最美的一面呈现给大众,让更多人了解、喜欢冰雪艺术。
三、冰雪景观雕塑的创作实践方法
冰雪特色公共景观的创作实践具有一定的雕塑特征,但有自己的独特实践方法:
1.创意与布局。对雪块进行大致的尺寸测量,雪块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尺寸难免会有一定误差,在现场要根据雪块的实际尺寸,即时更改设计图纸的尺寸。同时确定雕塑的方向,一般来说会将设计稿中视觉效果最好,视觉冲击力最大的一面面向主要的人流路线或场地。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实际的冰雪雕刻,可以参照泥稿,利用碳棒、自喷漆、墨汁等着色工具在冰块或雪块上勾勒出大体造型和可以打通或者贯通下料的区域。让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对不同部位进行大规模下料或者掏空。这个过程要尽可能迅速果断,并且要求各个下料部位的下料进度尽可能一致,如果存在过大的进度差别,很有可能导致雕塑造型扭曲的现象。在三到五小时之内,迅速完成下料工作,并对整体造型轮廓进行规划。
2.结构与体量。雕刻出雕塑作品各元素的大体造型,这个过程要求在成品造型的基础上留有一定余量,方便后期的细节刻画以及细节调整,一旦下料过量,在雪上添加就十分困难了。下料过程采用由上到下,由表及里,由前到后,由浅入深,按照层次制作。不要过早进行细节的刻画,因为很有可能由于整体造型的偏差,导致已经刻画出的细节需要全部铲掉,影响整体进度。这个过程只需要区分出雕塑各元素的形状、位置、造型即可,同时形成初步的光影效果。不断离远观察四周,对不协调的部位进行修改。
3.深入与协调。与雕塑创作的细部刻画一样,需要进行具体细节的表现和深入表达,同时应注意冰雪景观雕塑需要团队协作的创作特点。进行细节的雕刻,在整体造型准确的基础上,完成整件雕塑的结构细节,使体块更加丰富,光影更加富有层次。“抽象”并不代表“没有细节”,这一过程考验团队成员的耐心和细致程度,要有合理的任务分配,根据队员能力的不同,分配不同雕塑元素的雕刻任务,避免多人雕刻一个元素或者有某一个元素无人雕刻。还要防止由于队员不知情,而对其他人已经雕刻完成的元素进行二次修改,影响雕塑作品的体量,拖慢施工进度。普通雕塑创作是根据泥稿按比例由工厂和工匠按需要进行放大实现,特色公共景观冰雪雕塑是按实际尺度由若干艺术家共同合作,讲究一次性完成的高度艺术把控力。
4.冰雪特色艺术魅力的塑造。冰雪特色景观所蕴含艺术魅力的强弱,在于艺术家对自然材料、艺术形式和艺术形态的综合把握能力,其中“对比”艺术手法的使用,是比较适合冰雪公共景观雕塑艺术的。冰雪景观刻画出不同部位的纹理、细节、肌理和花纹,利用不同的刀具雕刻出不同的质感,刀法要尽量自然流畅,并将平面上的刀痕和凹凸打磨光滑。注意雕塑整体的对比,不可处处都有肌理和花纹,要有疏密变化,大面积的“留白”才能将雕刻细节衬托得更加细致。细节的适当表现可以将主体更好的衬托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外,一件好的冰雪景观雕塑的创作,要格外重视对作品底座的处理,整洁的底座是整个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材料结构的功能之外,冰雪景观雕塑底座的“简”,同时也是对作品“繁”的衬托。将雕塑和底座上的余雪清理干净,底座的规整程度在某些方面决定了整件雕塑作品的品质,一个平整、方正的底座,可以为雕塑作品提升不少的欣赏价值。
四、冰雪景观雕塑创作应注意的问题
冰雪景观雕塑因其材料和艺术表现力的固有特性,具有跨学科、生态型、地域性和协同创作诸多特点,在具体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工具选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套工具的选择,决定了施工过程的难易程度,一套顺手的工具,不仅可以节省施工时间,还可以节省大量体力,提升作品的品质。一般来说,团队成员要求每人一件工具,可以根据泥稿,分析不同部位需要使用的刀具,来确定工具的选择。对于雪雕,大齿的齿刀和16~18cm的齿刀可以在雕刻前期迅速下料。6~12cm的齿刀可以用来雕刻细节和区分体块关系。5cm左右的小齿刀或角刀,用来刻画细节,塑造肌理和纹路。最后还需要准备雪擦子,用来打磨平面。而冰雕则更看重刀具的锋利程度,对于冰雕来说,更加锋利的刀的下料速度能够成倍提升。在雪雕工具的基础上,可以准备几把不同尺寸的平刀,雕刻之后,冰块的表面能够更加光滑。
2.材料处理。不同的比赛现场和比赛环境中的雪块和冰块质量也会有差别,雪块的制作流程是先用木板搭建出一个长宽高均为3米,上方开口的巨型盒子,向其中放入人造雪,踩实压平,再将外围的木板拆除。冰块的制作流程为先在城市河流中开采冰块,运送至施工现场,再经过切割、冷水粘接等多道工序,最后形成长1米,宽0.5米,高2米的长方形冰块。由于冰块和雪块的制作并非机械批量生产,而是人力手工制作,所以每一个雪块的尺寸、质量误差较大,品控并不严格。雪块经常出现“密度不均、空心”等问题,冰块经常出现“有裂缝、缺角”等问题。所以需要参赛选手对实际冰块尺寸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策略改变
3.施工工艺。冰雪雕刀具,根据尺寸型号和品牌的不同,有着不同的价格,不同品质刀具的价格区间会在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以比赛为例,在四天紧张的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正确的使用方法、保养到位,一把刀的寿命会达到几年之久。而不注重刀具的使用方法、欠缺保养维护的话,刀具便成了消耗品,或许一场比赛过后,刀具就不能够再次使用了。雕刻过程中,下刀要用力均匀,不可使用蛮力,更不能将刀直插在地面上,地面上的碎石或砂砾会将刀刃磨损,影响刀具的锋利程度,甚至会出现刀齿断裂的现象,对刀具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每次作业完毕,要用吹风机将刀头和刀柄链接处的水吹干,否则空气中裸露的金属很容易生锈,使刀柄螺口处无法正常连接。运输或携带刀具时,需要将刀头保护好,运输时的相互磕碰也会对刀具带来严重的损伤,尤其要注意对工具的保养和维护。
4.注意创作的过程安全性。登高作业危险系数很高,成员在进行登高时,一定要有人看护。在雪块顶端作业时要注意自己踩踏的位置是否容易滑落或坍塌,若从三米高的雪块顶端不慎跌下,极易伤及筋骨。使用刀具时也要注意周围的人,锋利的刀刃极易划伤人体。作业过程要量力而行,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不可逞能而上。
5.创作时间管理。制作一件精美的雪雕作品,还要注意时间的把控。一般的冰雪雕比赛都是三天的作业时间,大型的冰雪景观雕塑项目,一般在20天左右。要尽量把施工进度提前,因为实际作业过程可能会有一些突发情况,需要及时弥补或者临场开会讨论,可能要耽误一些时间。所以,在前期规划时,要把整件雪雕作品计划在两天时间内完成,这样才能在规定时间内从容地完成比赛。一般来说,冬季早晚温度更低,雪块会更加结实,不易松散或坍塌,可以在早晨或者晚上进行下料或整体造型工作,较结实的雪块在下料时相对更容易控制力度,不易坍塌。而中午气温相对较高,光照充足,雪块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松散,容易崩裂。可以把塑造细节纹理的工作安排在中午前后进行。
结 语
冰雪雕塑艺术是兼具艺术家智慧和大自然神奇的结晶,越来越多喜爱冰雪艺术的设计师、艺术家在冬天来到黑龙江,参与到冰雪特色公共景观的设计、创作中来。冰雪雕作品属于“短时欣赏作品”,即使在严寒的东北地区,雕塑作品也最多不会完整坚持超过三个月,越是这样昙花一现的物质类艺术表现形式,越能体现一个创作者高超的创作欲望和创作心境。通过照片等二维观赏手段是无法看到雪雕作品的全貌,只有走到雪雕作品旁边,亲身环顾观赏,才能够欣赏到雕刻艺术带来的震撼。冰雪景观的创作应充分考虑特殊艺术形式的材质特征,冰雪艺术家应努力构建寒地城市景观审美体验空间,并恰当使用这一特色城市艺术空间,为地方旅游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