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共读,为国学启蒙插上翅膀

2020-12-02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贺丽萍

青年心理 2020年35期
关键词:计划表音频国学

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 贺丽萍

一、明确读什么

一年级的时候学生读了《三字童谣》《拼音儿歌》《日有所诵》《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这些也是每天晨读的内容,由教师带领学生开启每一个早晨。早上读,晚上复习,学生每天都要积累一点东西。升入二年级以后,我打算带着学生读蒙学经典,古人留下的精华我们应该传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此时不抓更待何时。于是我在班级发起倡议,并得到了家长的响应。我们打算先从《三字经》入手,这本书家长一般都会给孩子买,有些孩子只是知道一点点,全部读完的孩子基本没有。于是我们很快达成共识,明确了读什么之后,家长迅速为孩子买书,以前有书的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二、探究怎么读

怎么读?这是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疫情期间,教师不能到校上班,学生也不能上学,我除了正常地开展线上教学、批改反馈作业外,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照顾自己的孩子。孩子即将满五岁,每天精力旺盛,不能出去玩,我们之间有了大量的时间共处,于是我带着孩子读《三字经》。首先,我找来两张A4 纸,详细制订了每天的阅读计划,把整本书的内容细化为44 天完成,每天诵读26 个字。比如第一天的内容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第44 天刚好是“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我把计划表张贴在墙上,完成一天的内容就在后面画一颗五角星,并且向孩子承诺,整本书诵读完后可以满足他一个小小的心愿。开始孩子很有兴趣,但是读到一半就不愿意坚持了。我分析可能是从小给孩子读过前面的内容,所以前几节孩子背得很快,后来越来越不熟悉,孩子慢慢也就没有了兴趣。怎么办呢?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凯叔讲故事”app 上发现凯叔在读《三字经》,除了诵读外,还链接了小故事。于是我果断地买下了《三字经》的内容,孩子一边诵读一边听故事,每个故事是对诵读内容的解读,孩子越听越有兴趣。

阅读光有兴趣不行,还需要执行。每天早上起床我就打开音频,跟着孩子一起诵读,我们规定读完五遍再洗漱。睡前也是我们的故事时间,洗漱完毕,打开音频,诵读对应的故事,每一天在故事中入睡。我和孩子一直坚持阅读,在第44 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我和孩子都有满满的成就感。

在自己孩子身上实验之后,我把经验分享给了学生家长,把计划表也同时分享给了家长,大家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出调整。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有的家庭坚持得很好,有些家庭光计划不行动,于是要求学生每天在微信群里打卡,以此督促学生坚持阅读。早上读五遍,晚上读五遍,大多数学生是可以进行背诵的。少数学生背诵困难,但是没关系,只要坚持阅读就可以,实在背诵不了也没有关系,每天大声诵读也是一种方式,只要在阅读就行。

三、问卷调查,找出问题

共读两周时间后,我设计了一张问卷调查表,内容如下:(1)孩子读没读?读了多少?(2)孩子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或者是还没有解决?(3)家长是怎么引导孩子坚持读下去的?采用的是什么方法?(4)是用哪个时间段来读的?有没有固定时间?(5)孩子读了以后有什么变化?

家长的回馈纷至沓来,有些家长反映孩子每天早上吃早餐前要诵读三遍;有些家长说孩子不明白意思,需要家长一边讲解一边阅读,这样读起来会顺利一些;有些家长反映孩子作业拖沓,没有留出时间阅读;有些家长说孩子读起来没兴趣,打不起精神……

针对以上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1)推荐书籍版本,带拼音有注解的更适合此年龄段的孩子使用,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注释理解;(2)固定时间进行阅读,保证每天阅读十五分钟,让孩子形成思维定式;(3)家长和孩子共读,孩子当小老师教读,家长跟读,让家长适应孩子的节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4)最重要的是坚持,并且家长的坚持尤为重要,无论有多忙,共读时间一定要预留,在家长的带领下,孩子才可以走得更远。

接下来我把建议反馈给家长,每个家庭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我们的亲子共读才得以继续开展。

四、总结经验,推而广之

有了《三字经》的共读经验,我们又开始共读《弟子规》。我把内容分成八篇: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每周一篇,八周读完。根据上本书的经验,做好计划表,每天落实24 个字,读完一天的内容画上一颗五角星,以此来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这本书我带着自己的孩子读,家长带着学生读,每天在微信群打卡,彼此互相激励、互相学习。在共读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也会在微信群里分享,这也成为我们坚持的动力之一。

八周之后,我跟孩子读完《弟子规》,班级一部分学生也读完了,我们开始诵读《千字文》。有了前两本书的经验,这本书坚持得更加顺利。我们把《千字文》分为四个章节,在“喜马拉雅”App 上找到音频,每天早上播放音频,给孩子整体输入,孩子一边洗漱一边听,吃完早饭跟着音频诵读两遍,晚上再诵读两遍,一周之后,一个章节就已经熟悉了,整本书可以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诵读。

五、读书对我们的影响

很多时候,教育孩子光讲大道理是无法行通的,有了共读的积淀,家长与孩子在很多地方一点即明。比如孩子挑食,家长只要说“对饮食”,孩子立马接上“勿拣择”;学生学习心不在焉,教师马上说“墨磨偏”,学生答“心不端”;对书写潦草的学生说“字不敬”,学生马上会接“心先病”;家长叫孩子不答应,说“父母呼”,孩子不由自主地接口“应勿缓”……因为大家都在阅读,增加了彼此的默契感,彼此说的什么都明白,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班级一个学生的父亲和我分享,有一次他生病了,孩子把中药热好后还尝了一下才端给他喝,他当时心里感动极了,心里一直在感叹,读书真的会给孩子带来变化。看来“亲有疾,药先尝”已经深入孩子的内心,有女如此,足矣。

还有一位妈妈分享她家的变化,以前她的儿子每次叫他几遍才会答应,喊他做什么事总是喊不动,读了国学读物以后,感觉孩子慢慢改变了,母子关系也要更好一点,孩子会体贴人了。有一次加班回家晚,一进门孩子就亲热地迎上来,问妈妈累不累、渴不渴,当她接过孩子递上来的水杯时,一时没忍住,眼泪都流出来了。孩子读的是文字,但浸润的是心灵。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怎么传到孩子的思想中,国学经典已经给出了答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诵读,去吸收精华。

六、亲子共读的几点思考

目前,班级国学启蒙亲子共读已经开展3 个多月了,这3 个月对我们都是考验,我越来越相信水滴穿石,每天坚持一点点,一个月下来你就会看到变化。看着家里的国学书籍墙越来越满,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每天最喜欢听的一句话就是儿子问我:“妈妈,哥哥姐姐读到哪里了?有没有我读得快?”坚持就是力量,我认真总结,觉得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第一,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习惯。我和儿子的阅读时间是一早一晚,每天20 分钟。有时候我忙其他事情耽误了时间,孩子还要提醒我该诵读了。

第二,父母的坚持更加重要。不管孩子学什么,父母的坚持都是最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父母坚持,孩子才能坚持,这对为人父母也是一种考验。

第三,一定要相信孩子,正面进行引导。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我们要相信孩子,蹲下来,多鼓励、多肯定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你可以的!”“你能做到!”“妈妈相信你!”这些都应该成为父母的口头禅。

第四,不断强化孩子的成就感,赋予孩子内在力量。比如把计划表贴在墙上,读完一节画一颗五角星,就是想让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成果,强化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在坚持的过程中获得内在力量。

第五,强迫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万事开头难,一旦开始行动,后面会越来越轻松,但前期确实需要成人为孩子付出,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坚持21 天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再坚持五个21 天可以固化这个良好习惯,等到孩子形成诵读的习惯,我们就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感谢亲子阅读大赛,让我们开启了这一段旅行。大赛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的亲子共读不会落幕,爱孩子,爱阅读,坚持就是力量,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开始。

猜你喜欢

计划表音频国学
Egdon Heath (Extract from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My Reading Tips
“垂”改成“掉”,好不好?
柏韵音频举办Pureaudio 2021新产品发布会
中国感光学会2019年活动计划表
清华学生计划表的借鉴意义
开盘录音带音频资料的数字化
我家的暑期计划表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