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学”原理的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研究

2020-12-02耿浩中国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期
关键词:布鲁姆美育课程标准

◎耿浩 (中国音乐学院)

一、源远流长、纷繁多姿的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4000余年,而音乐则有8000余年的历史可证。在漫长的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其文化教育是人类历史上发达最早的民族文化教育,拥有世界文化史上最悠久的教育传统。音乐教育较文字教育的历史传统,更为久远。

(一)以礼为准、以乐为基的古代音乐教育

礼乐文明自古以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古代最早的音乐教育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时期,而先秦诸多文献中有关上古氏族社会乐舞活动的记载,在一定程度上记载并传达了当时的音乐教育行为。“乐”是集诗、乐、舞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在其表演的过程中就包括了有关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如《吕氏春秋·古乐》对传说中葛天氏乐舞的记述,此类乐舞的操演,必须通过相当严格与规范的教习。到了氏族社会后期,据《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作为受教育者的“胄子”可证,乐教机构的设立,也是必然的事情。

氏族社会后期到有史可考的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学校教育萌芽与产生的重要时期。从商代的“以乐造士”到周代的“制礼作乐”,学校教育逐步走向定型发展的历史时期。而“制礼作乐”便是利用礼教和乐教而形成的礼乐制度来教化大众,以实现对人的德育功能。音乐一方面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国家的工具,另一方面也促使了该时期音乐及音乐教育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不断进步,促进形成了土地私有制,新的经济关系也逐步建立起来。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思想以治国为邦作为阐述音乐教育理论的出发点,“乐”不仅仅是一类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行为方式,是一种国家体制。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私学,施行“乐教”,开创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和学术发展的新道路。在孔子的乐教思想与行为中:将乐教的完成视为整体教育的完成;施行“有教无类”;重视培养乐教中的审美情感,重视美育的作用;主张知行合一等。显然,古代的音乐教育蕴涵了更为丰富和广泛的德育功能,为现代学校德育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二)在曲折中发展、在探索中进步的中国近代音乐教育

近代以来的中国音乐受到外国文化的诸多影响,也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音乐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音乐教育的水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的推动着中国教育走上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有关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马达教授在他的博士论文《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中,将这一时期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过程可分为六个时期:一是萌芽期(1901—1919):以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为标志;二是初创期(1919—1949):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契机,美育逐步受到重视,学校音乐教育开始起步;三是建设期(1949—1956):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美育和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四是曲折发展期(1957—1966):虽然美育未得到重视,但学校音乐教育在困境中仍有所发展;五是停滞期(1966—1976):在极“左”路线干扰下,美育被否定,学校音乐教育遭受严重破坏。六是繁荣期(1977—2000):美育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重新得到确立,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①

二十世纪,学堂乐歌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使美育逐步受到重视,促使学校音乐教育的起步与发展。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再次逐步确立了美育和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使得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了未曾有过的繁荣局面。在此期间,“双基”教育(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直都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由于中国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我们的教学评价以考试、卷面的分数为主,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在这种大的教育环境与背景下,音乐教育亦然,这就促使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模仿专业音乐院校设置的教学目标,出现了“重技轻艺”的现象,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走上了培养音乐家,而不是培养人的歧途。“双基”教育思想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时期的思想产物,虽然它一直被一些人批判,但是我们却也无法否定它的价值,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仍然是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历史演化

音乐教学目标是由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等一系列大小不等、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组合而成的系统,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调控的作用。

(一)《大纲修订稿》的实施

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改革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新的适用于我国教育的教学目标。在修订1992版大纲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它们的重点均在于强调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强调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其理论理念是好的,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如音乐教师专业技能不足、重视理论教育而缺少实践、教师缺乏研究精神及创新精神、课程结构单一且割裂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内容陈旧等。

(二)《标准实验稿》与《课程标准实验》的实施

2001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为音乐教材编写指明了方向。《标准实验稿》的实施,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促进了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全方位的变化,其中包括:中小学自主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国家重视度与教学环境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理念及创新意识及时更新与增强;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等。整体来看,这一时期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音乐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小学音乐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及评价体系不一,教学活动单一,忽视创造力的培养,片面强调专业化音乐教学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

(三)《音乐新课标》的实施

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我国的音乐教育的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以不同方式、不同背景影响我国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强烈呼吁教育机构完善音乐课程标准。因此2011年出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稿)》。《音乐新课标》在总结了过去十年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长远、展望未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了新的阐述与定位,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修订稿”课程标准中“总目标”的文字表述方面,《音乐新课标》在“兴趣”的表述前新增了“持久”二字,这看似简单的“持久兴趣”,却体现了音乐课程的终极目标,反映了人与音乐的本体关联,以及音乐对于人类身心成长的价值所在。但是受到诸多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影响,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也无法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师资配备问题、教学设备配置不齐全、教师队伍整体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陈旧导致音乐课程教学效果的降低、教学模式不科学等。

三、布鲁姆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布鲁姆于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作为教育目标的三种类型。美国音乐教育界将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应用于音乐教学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和应用策略。

21世纪初,我国颁布了《音乐课程标准》,主要侧重于三个维度:一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是过程和方法;三是知识和技能。至此新课标的实施为音乐教学指明了方向,我国音乐教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等。2011年出台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了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作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总目标,该总目标在保留三维目标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修订了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基于宏观的层面描述了课程需要达成的最终成果。在总目标的引领下,进一步设置了分学段课程目标。

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一直都非常重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与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高等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通过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修订后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中,人的认知由高到低被划分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个层次。情感目标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个性化等五级。动作技能目标则依据辛普森的分类分为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和独创性七级。

借助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原理,有助于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更加准确与便利地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的安排既能满足较低认知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又能满足较高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并不断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结 语

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理论对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具有指导意义。根据我国音乐学科的特征,借鉴布鲁姆三维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音乐新课标》明确了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作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总目标,有利于全面预计和考查教学结果,有利于更大限度的体现音乐教育美育与德育的功能。音乐教学不再以“双基”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施行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音乐教育,对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注释:

①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

猜你喜欢

布鲁姆美育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影响的焦虎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脸书将收购伦敦人工智能企业 布鲁姆斯伯里
布鲁姆斯伯里第一季度营收增长19%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