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结合外治法治疗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2020-12-02黄海波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医院
文/黄海波(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医院)
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归属为脊退性疾病,对其定义为腰椎间盘变形、纤维环部分全部断裂,当髓核突出后,对神经根及马尾神经压迫,合并一定程度压痛,伴有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表现综合征[1-2]。中医学中,将疾病归为“腰腿痛”“痹症”范畴,对其发病机制分析上,可归为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熙,或外邪闭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腰痛[3]。随着中医学事业不断发展并用于临床疾病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上发挥着显著疗效。采取中医外治法,可缓解疼痛及异常感觉,消除局部炎症、提高生活质量等,且降低西医药物所致副作用、不良反应,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及术后康复常见措施,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普遍认同[4]。文章就中医辨证结合外治法治疗腰痛病临床研究进展如下总结,现报道如下。
1 中医辨证疗法
1.1 温阳散寒除湿法
《黄帝内经》中阐述“则病人关节禁固,腰唯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病也”的记载。当寒性收引,以腰部静脉拘挛,湿性重着粘滞,易留于筋骨,痹阻经脉,二者所致经络气血滞涩,通利不畅所致腰痛。对其病因机制分析,当夏天贪凉过度、久居寒冷及潮湿位置等,促使风寒邪气侵入机体,以腰部静脉受阻为表现,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疾病。《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中有云:“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表明肾虚作为疾病产生关键所在,外邪常因肾虚而客。而治法上,以温振脾阳、散寒除湿为主[5]。加味肾着汤化裁用于治疗50 例腰痛病,临床获取满意疗效。
1.2 滋肾养肝通络法
肾藏精,主骨生髓,骨髓生化有源,则骨强有利,肝在体则合筋,司关节运动,当筋与肝血濡养,血充足则筋脉濡养,耐受运动及疲劳[6]。肾经亏虚造成骨髓濡养失于,肝血不足,筋脉松弛,则腰痛经驰,骨废不用,以腰椎间盘突出为征象。治疗上,配合补肝肾及强筋膜[7]。肝肾亏虚型腰痛病治疗上采取独活寄生汤加减,可获取显著疗效。
1.3 补肾温督通脉法
肾虚腰痛患者,对其病机分析得出:腰为肾之府,督脉起源于胞中,出于会阴,行于腰背正中,与命门关系紧密,总督一身阳气。督脉阳气充足,则四肢百骸经络阳气充足,征象表现为筋柔骨健。经络学角度得出,腰椎间盘与督脉之间关系紧密。人体中,阳气为根本,归为五脏藏精,肾主统则肾经收藏,存津为阴,肾精化气则生火为阳[8]。肾经亏虚,则督脉阳气不足,易受到风寒外邪侵袭,经络不通则痛,其典型代表症状为腰腿酸痛,下肢软弱无力,遇劳尤甚,卧则减轻,或伴有脑转耳鸣。其治法上,选择“温补督脉”,予以健步强督方,温补督脉阳气,对肾虚状态调节,则调神强督,驱除外邪,其干预效果显著[9]。
1.4 清热祛湿利腰法
湿热腰痛者患者,对其病机分析得出:湿热型多见与当地环境相关[9],特定气候环境易生湿生热,促使湿热腰痛为常见腰腿痛证型,以岭南、广东地区多见。久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以机体湿邪停滞,后湿邪化热及互结,以筋脉阻滞为表现,并呈现机体气血不同,以腰背脉络失养为征象,伴有腰部疼痛。腰部疼痛为其征象,以腿软无力为主,痛处位置合并热感,遇到热或雨天时,疼痛程度加剧,经活动后,疼痛程度减轻,恶热口渴及小便断赤,苔黄腻,则脉儒数或弦数。目前治法上,以清热祛湿为主,兼顾补肾利腰,标本兼治及清热祛湿并达到补益正气之效,可发挥正胜邪退目的。清热利腰汤用于治疗湿热型腰痛病取得显著成效。
1.5 益气活血化瘀法
瘀血阻络型腰痛主要病因为寒凝气血所致瘀滞,不通则痛,对年老体衰所致肾经亏虚者,以精血不足为表现,若筋骨缺乏濡养,跌扑闪挫,气血阻滞以不通则痛。此时患者以腰部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处拒按,腰部板硬,俯仰转侧受限等一系列症状。而对应治疗上,选择益气活血化瘀,配合养血舒筋活络,可标本同治。
2 中医外治法
2.1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作为外治法常见组成部分,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其干预方式广泛。采取针灸疗法可获得显著疗效,无副反应,患者接受和认可程度偏高。研究证实[10],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下肢麻木可取得良好效果,证实电针能改善患侧肢体神经电生理,改善肌电图F 波传导速度及发生频率。电针通过针刺有节律持续刺激,促使麻木部位肌肉进行节律性颤动,缓解肌肉痉挛状态,松解局部粘连利于血液循环,并改善神经组织缺氧状态,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有效减轻组织及神经纤维间水肿等。筋膜内热针归为一类慢性软组织劳损治疗新方式。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后,此时周围肌肉呈现挛缩纤维组织、痉挛肌肉组织会增加炎症反应,导致损伤部位血管收缩,供血减少,筋膜内热针针头刺入椎间隙小关节周围软组织筋膜内,形成微小损伤,此时筋膜内热针针头加热,并传递至周围软组织中,并利于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再生并改善微循环,减轻针尖损伤部位无菌性炎症反应,缓解神经根周围炎症刺激,缓解疼痛并改善临床症状[11]。银质针导热疗法,采取特制银质针对肌肉软组织压痛部位进行针刺,并达到病变椎间阶段骨膜面,通过导热控温仪加热探头,对银质针进行导热。于思劼[12]研究指出,银质针刺入至病变位置时,此时温度维持在39℃-40℃,此时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及酶系活性,为最佳温度,控制局部疼痛感。相比较未治疗前1 个月,经银质针肌肉导热治疗后,组织病变局部深层组织、血流量得到显著改变,银质针导热干预,局部血液供应增加,经1 个月持续治疗后,此时与治疗前比较,血流量增加20%-40%。浮针对痛点刺激后能抑制痛觉神经中纤维信号传导,抑制脊髓背角细胞出现伤害性刺激,起到镇痛作用。与传统针刺方式比较,其方法、针具应用不同。浮针疗法干预期间,此时针刺下,并不会深入至患者肌肉层,仅作用于皮下组织,以病症点作为中心,促进局部周围皮下结缔组织扫散,并改善结缔组织空间构型,选择压电效应,生物电能通过结缔组织并传导至病灶,选择反压电效应,对细胞通道改变。能对患者体液因素及神经系统进行调节,发挥治疗目的。
2.2 推拿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上,多选择推拿手法干预,以髓核还钠形式突出,对髓核及神经根位置改变起到粘连松解神经根作用,内分泌调节发挥强化镇痛效应。近些年来学者指出,卡压现象以周围神经某一处多见,若存在于卡压点近端、远端及其其他部位时,此时表现为双卡、多卡综合征,治疗开展中,需充分且及时松解卡压部位,并对疼痛及其麻木症状加以缓解。部分研究表示,多源卡压后,此时患者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选取推拿手法干预后可对周围性卡压加以缓解,神经上位轴流加以改善,进一步缓解及消除各类症状及其体征。
2.3 小针刀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针刀治疗,其主要机制为对腰椎周围软组织松解,腰部生物学失衡及无菌性炎症症状得到显著改善。选取小针刀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对腰椎后及两侧损伤肌群彻底及准确经过松解后,脊柱旁肌群及韧带紧张、痉挛得到改善,椎间内外动态平衡恢复,起到治疗目的。王红祥,高建波研究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射频消融术联合针刀治疗腰腿疼痛作用机制分析上,针刀对整个腰椎生物力学平衡调整、恢复及针刀用具针刺效应相关。
2.4 中药熨烫
中药热熨主要作用为行气活血及化瘀消肿等,采取中药热熨可升高患处温度,缓解肌肉痉挛,利于肌肉松弛,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利于炎症吸收。另一方面,肌肉松弛则相当于中医的腠理开,配合活血行气药物可开放腠理,并直达病变位置,发挥药物疗效。且目前中药热熨治疗操作简便,可重复应用,患者接受程度偏高,依从性高。热敷散方中含有红花、黄丹,具有活血祛瘀之效,发挥行气止痛之效,伸筋草、桑枝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及通利关节作用,川乌、草乌、艾叶及花椒等,可温经散寒止痛,牛膝、木瓜补肝肾,强筋骨,桂枝辛散温通,宣通阳气,解散寒凝,老陈醋作为重要敷料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及缓急止痛之作用,热敷可促使皮肤黏膜充血扩张,渗透至关节组织内,发挥活血化瘀之效。
2.5 其他疗法
中药熏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将外用汤剂与热疗结合,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而言具有独特疗效,舒适程度高,且急性期患者接受程度高。拔罐疗法具有散寒祛湿、行气活血及消肿止痛作用,为中医特色疗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上获得患者普遍认可,上述疗法多数与刺络放血疗法结合,可发挥显著作用。中医导引归为一类中医特色运动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及其治疗开展期间常见疗法,所谓导引包括外导内引也,讲究形体运动,并畅达自身气机,调神、调整呼吸发挥“导气令和”,通过肢体运动达到“引体令柔”效果,整体疗效显著。
3 小结
随着国内中医学事业不断发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上,可发挥显著成效。其治疗上,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采取内、外多种治疗手段,可发挥一定疗效,但目前单一疗法使用及多种治疗结合与疗效关系仍需进一步深入总结、优化。近些年来,对其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传统中医药疗效可获得进一步证实,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上,其治疗方式具有多种选择,中医外治法治疗得以形成体系,使其独具特色疗法得以规范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