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2020-12-02张然
张 然
(湖北民族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身处武陵山区,该地区多为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溪流众横、云遮雾绕构成了独具魅力的山陵地貌。这里的民间音乐形态样式丰富多彩、曲调婉转动听、内容博大精深,具有深沉隽永的艺术魅力。
恩施民间音乐指的是在恩施社会发展历史中形成的,具有恩施当地固有的音乐形态特征的音乐。主要分为四大类:
(1)民族器乐类,该类别又可细分为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包括咚咚奎、木叶、唢呐、牛角、莽号等乐器;打击乐器包括铮、鼓、锣、钹等乐器。
(咚咚奎)
(2)民间歌曲类,恩施民间歌曲主要分为五类,即劳动号子(行船号子、拖木号子、岩工号子等)、山歌(薅草锣鼓)、小调(灯调)、儿歌(催眠曲、游戏歌)、风俗歌(婚礼歌、丧歌、梯玛神歌、摆手歌等)。
(蒿草锣鼓)
(3)民间戏曲类,主要代表有傩戏、南剧、灯戏、柳子戏、堂戏、辰河戏等。
(南剧)
(4)民间曲艺类,主要有恩施三才板、利川小曲、建始丝弦、鹤峰满堂音、来凤三棒鼓、宣恩道琴等都是该地代表性的曲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来凤三棒鼓)
湖北民族学院坐落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该地区的唯一一所高等民族院校,开设本土民族民间文化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音乐舞蹈学院目前开设的关于本土音乐文化的课程仅有《土家族民间音乐》课程,对于专业性民族院校的学生了解掌握该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可能还远远不够。将恩施土家族苗族民间音乐文化系统化地纳入该院的特色课程,首先对该地区的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据调查,大量传承人的缺失导致民间音乐的严重失传,恩施民间音乐的发展亟待保护,将恩施民间音乐课程的纳入特色教育中去,即能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普及和培养,在采风过程中,可以整理搜集大量即将流失的民间音乐,通过保存和整理相关资料,能够很好地保存当地的民间音乐,在传承民间音乐方面有极大的文化价值。除此之外,我院毕业生大多会走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而对于普及中小学民间音乐的发展也是有积极作用的,长此以往,该地区的民间音乐将以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继续繁衍发展下去;其次,高等院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是当代大学的重要职责,服务地方是我们的应尽义务。因此我们可以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恩施州民族文化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院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的影响力,努力为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再次,我们可以以此建立一个长期与地方文化馆、地方剧院联系的平台,为我们的师生提供一个感受和学习交流生态民间音乐的桥梁。最后,在与同等民族院校的比较中,所处湘西苗族自治州的吉首大学,其音乐学专业在2007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授予“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并获得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和艺术硕士两个专业点,并在湘西少数民族聚集区建立了校外基地,以供研究其民间音乐文化,在保护和传承当地民间音乐文化方面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在特色专业发展方面也得到了高度的肯定,作为同类型院校,我们也可以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取长补短。
一、课程开设现状
笔者对该院音乐学本科三年级110名同学进行了关于对恩施当地民间音乐的问卷调查,以此来分析本院音乐学专业学生对本土音乐的了解和现有的教学情况,从而对开设《恩施民间音乐》课程的价值及可行性进行判断。这次的有效问卷有101份,有效率达91%,在这101位同学中,92%的同学对恩施当地民间音乐有所了解,并且能演唱一两首经典民歌,有部分同学仅仅知道一些民歌,但是不会演唱;90%的同学希望在大学期间开设系统化的当地民间音乐课程,其中有相当大部分同学是从外地求学而来,他们表示迫切地希望了解恩施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及音乐文化状况;在“你希望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学习这门课程”这一问题中,几乎百分之百的同学提到了“采风”,就像美术设计学院的“写生”课程一样,同学们能在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走出教室,深入田间村落和民间艺人近距离的接触,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领略他们的风土人情。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同学对于恩施当地的民间音乐还停留在认识阶段,相当大部分同学表示希望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系统地学习恩施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这也证明了对于我院开设《恩施民间音乐》特色课程是有很好的基础。
二、如何开设《恩施民间音乐》特色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今年正值我院修订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之际,将该门课程纳入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对我院开设特色课程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学生能在教材中系统地了解该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请民间艺人进课堂,充分利用恩施州民间音乐人力资源,与民间艺人进行长期合作关系,把民间艺人请进学院组织表演和系列讲座,理论结合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同时,鼓励学生、教师校外采风,深入田间搜集整理当地的民间音乐,感受民间艺人的创作环境,这对我们保护传承当地音乐文化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开设民族乐器选修课,建立民歌、戏曲、曲艺研习所,融合当地民间风俗排练土家族民歌经典剧目,如《哭嫁歌》《十姊妹》等,采风归来进行汇报展演,定期组织民歌、器乐赛事,如此以往,学生们定会有高昂的热情和娴熟的技艺掌握当地的民间音乐。
与地方文化馆建立合作关系,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工作人员经过长期的搜集整理,有丰富的音响、图片资料,他们熟悉当地的文化生活、风土人情,与文化部分的合作能进行资源共享,以此也能搭建一个感受和学习原生态民间音乐文化的平台。
三、开设《恩施民间音乐》特色课程的意义
高等院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是当代大学的重要职责,服务地方是我们的应尽义务。该课程的设置不仅可以传承恩施州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更可以培养优秀的民族音乐传承人,使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呈良好态势发展下去。我院以该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建立特色专业,培养专业性人才,重拾民族自信,在具有其他民族院校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下来研究恩施当地的民间音乐。
四、研究的方法和路线
(1)理论研究调查法:大量查阅关于“恩施民间的音乐”方面的理论著作、期刊论文、歌曲集。
(2)田野调查法:实地搜集整理当地的民歌、器乐、戏曲及曲艺,通过打谱、记录、视频、拍照等方式,将各类民间音乐归纳整理。
(3)实地考察法:在同类型的民族院校进行实地考察、对比,学习他们特色型民族课程方面的设置方式,吸取他们的优秀办学经验,互相交流学习。
五、总结
目前湖北民族大学尚未系统化的开设本土民间音乐课程,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对恩施当地的民间音乐认识尚浅,他们迫切地想学习研究当地的民间音乐。与其他高校相比,我院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人脉资源优势,因此作为民族性高校来说,开设《恩施民间音乐》课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