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文化馆建设现状探析

2020-12-01王钧伟

人文天下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文化馆线下数字化

王钧伟

建设数字文化馆的目的是通过成熟的科技手段,突破传统场馆式线下服务的单一模式,植入线上数字服务技术,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使观众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从功能上来说,数字文化馆既有传统的线下培训辅导、展覽展示、文化活动等服务内容,又具备线上网站知识储存和浏览查询的服务方式和产品。本文结合山东省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和使用现状,通过厘清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矛盾点,提供一些分析思路和改进策略。

一、山东省数字文化馆建设现状

自2015年起,山东省县级以上文化馆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数字化建设,建设水平虽参差不齐,但已基本完成官方网站和公众号的初步建设。然而,各级文化馆的网站建设质量、功能和使用效率等离国家的要求和群众实际需求都还有很大的距离。目前,山东各级文化馆的网站建设普遍相对简单,建设情况主要体现在网络云平台服务器、艺术普及资源库、网站内容和质量方面。省市级的网络云平台服务器性能相对较高,能够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而区县级文化馆的服务器则普遍存在性能低、存储空间不足和带宽不够等问题。

艺术普及资源库本应是数字文化馆的核心内容和线上内容主阵地,但从各级文化馆网站的数字化建设来看,资源库建设普遍处于停滞状态。真正占据网站主页面的多是新闻报道、法规政策和通知公告等内容,无法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快手、抖音等短视频软件之所以受到群众的喜爱,就是因为这些平台把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以视频的方式送到大众眼前,满足了他们不同的需求。因此,目前山东省各级数字文化馆建设离群众的文化需求仍有较大距离,大多数文化馆的服务方式仍以传统的线下模式为主,服务效能大打折扣。

二、数字文化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山东省数字文化馆建设普遍存在着质量差、效能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责任心和重视度不够。绝大多数文化馆虽然采用了数字化技术,但普遍缺乏责任感和坚定信念。

其次,缺乏有效监管。第一,缺乏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政府主管部门普遍存在业务生疏和行政管理粗放的漏洞,使得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缺乏明确清晰的概念和模式,得不到有效指导、评价和监管。第二,缺乏来自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管。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仅限于业务督导,且缺乏必要的行政考核,使得监管权限止于表象,并没有实质上的制约权。第三,缺乏社会民众的有效监督。民众监督权目前尚未得到实质性的充分赋予,广大民众仍缺乏监督意识和主动性。所以,三个主体都没有从职能和需求上对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和运作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导致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一系列漏洞。

最后,人员、技术和经费不足。目前,山东各级文化馆都存在着人员短缺、专业性较低、年龄老化、设施条件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线下服务质量跟不上,如专业水平差、文化活动少、相关服务缺失等,同时也会影响线上数字化建设质量。数字化建设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业务,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技术性复杂,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而文化馆的经费主要依赖于当地政府,经费有限,很难拨出费用去建设高质量网站和与之相配套的技术设备,如触摸屏、体感设备、VR设备等。

三、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有效途径

要想解决文化馆数字化建设难题,除了要对症下药克服以上弊端外,还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加强责任心与使命感

转型升级既是必然,也是使命,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才有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坚定思想和决心。2017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以“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为己任,全面开展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节点的文化馆,必须尽快实现提档升级,依托数字互联网技术,以“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建设并运营好数字文化馆,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艺术素养,实现全民艺术普及,推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

(二)加强业务能力与科技本领建设

文化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既是影响线下服务质量的首要因素,也是影响线上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搞好文化馆数字化建设,须得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加强文化馆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强化科技意识,迈向高端建设轨道。

1.加强内部管理与激励机制

山东各级文化馆内部管理机制上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奖惩制度不健全、考核分工不明确等,导致馆员工作时出现积极性不足、主观能动性不强等情况。所以,要想克服这些弊端,就要通过人性化、科学化、严格化、激励化等多种措施,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上进心与责任感,内提思想水平,外提服务水平。

2.加强线下服务质量建设

当下,中老年人群体对文化馆的文化获取方式还是依赖场地。因此,文化馆需要继续完善基础建设,比如宽敞而功能齐全的教室、活动室,艺术门类齐全的各种乐器及其他相关器材,优质的教师资源也必不可少等。

线下服务还有两个重要的环节是流动服务和总分馆制。流动服务要求文化馆能够根据群众的不同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开展接地气、入民心、达需求的专项服务。总分馆制则要求尽快形成覆盖当地城乡、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文化馆服务体系(集群),盘活群众文化市场,形成群体合力。

3.加强线上产品质量建设

第一,各地文化馆要以弘扬本地文化(特色文化)为核心思想,开展系列活动。充分研究、了解当地文化以及群众需求,根据当地特色需求设计文化活动。做好这一步以后,再延伸至大众文化、社会文化、媒体文化等方面,也可以将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纳入体系之中,最终形成文化馆官方网站的数字资源库。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字资源库里应该以视频、音频等直观易懂、可视可听的网络课堂为主。

第二,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一切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动力源”。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需要既懂数字技术又懂文化艺术的人才。目前,绝大多数文化馆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是由普通工作人员兼职的,即使是具有一定数字化技术基础的科技人员,倘若不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专业素养,也并非文化馆所需的数字艺术复合型人才。所以,要建设好数字文化馆,须得培养或引进一批既懂数字科技又懂文化艺术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加强区域文化交流与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功能,以“互联网+”的运行模式,加强兄弟文化馆以及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包括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站、微信号和移动客户端)之间的联动与衔接,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集聚与调度,整合全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与数据,推动形成“政府端菜”与“群众点菜”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

第四,加强线上线下联动作业。不仅要在线下搞好场地服务,线上也要及时更新、上传产品信息,在不断丰富线上文化产品内容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用户需求,在满足大众化需求的同时,适当进行个性化打造。此外,可以根据线下实际情况调整线上资源服务策略,对用户需求做到有研究、有跟踪,根据用户反馈及时调整线上内容。加强线上线下联动还有重要的一环,即加强自媒体运用,实现文化馆和用户的信息连接和互动。比如,通过移动客户端的功能定制,使用户只需通过手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就能获取一站式数字公共文化服务。

[责任编辑:吕梦佳]

猜你喜欢

文化馆线下数字化
重回线下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