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语文作业本》 提升学生阅读力
——以四年级上册为例

2020-12-01张丹君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作业本能力语文

□张丹君

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语文作业本》具有“与教材紧密结合”“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倡导实践性作业”等优点,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集中报答案、单独列课时讲解、放弃部分题型等现象,这都违背了编者的编写初衷。因此,将《语文作业本》融入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它的价值,使其成为落实语文要素的抓手,成为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教师可遵循“字词学习—内容梳理—阅读训练—拓展延伸”的编写思路,结合阅读教学实际,将《语文作业本》纳入教学设计,通过搭建学习支架,铺设探究轨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以四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字词学习:把握重点难点,提升语言感知能力

认知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等是最基础的语文教学内容。有效落实字词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语文作业本》每一课均安排了字词练习(题型梳理情况见下表),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生字新词,强化字词的灵活运用。

类型建议巩固基础情景运用1.课前预习时作为诊断性练习2.学习字词后用于随堂检测归类梳理题目内容汉字书写;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情景填词;词语搭配加偏旁组词;成语积累

实践证明,将“字词练习”纳入预习或随堂检测环节,能充分发挥其助读和检测的双重功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一)课前预学,诊断学情

语文教学从预习开始。如果预习中缺少“脚手架”,会影响预习效果。对此,教师可将《语文作业本》中的“字词练习”融入预习环节。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时,可出示本课的第1、2 题(如下图),让学生预习后进行练习。

教师通过检查、统计预学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并将其作为课堂字词学习的重点。教师还可以将“字词练习”与教材中的课后题联系起来,既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又为课堂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随堂检测,分析错因

抄写、听写词语是常规的字词巩固练习形式。若一味机械练习,会导致已掌握的词语练习过度,生疏的字词练习不足。教师可以借助集认读、识记、理解于一体的“情境运用题”进行当堂检测,筛选学生未掌握的生字新词,予以重点巩固。例如,教学《走月亮》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语文作业本》中的第3题(如下图)展开检测,把握学生词语学习中的难点,确定词语复习巩固的关注点、生发点。

教师还可以借助语文园地中的“归类梳理题”,引导学生联系构字规律,发现错误原因,归类积累词语,将学习的生字新词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促进词语有效积累。

二、内容梳理:借助学习支架,练就整体感知能力

整体感知能力,是指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时感知材料的意思,提取相关信息,并以简洁的语言条理清晰地表述出来的能力。《语文作业本》的“内容梳理”板块(题型梳理情况见下表)编排了画思维导图、填表格等练习,帮助学生搭建概括框架,习得概括策略。

类型图表型建议文字型题目内容思维导图;表格情境填空;线索式填空;梳理起因、经过、结果用于第一课时梳理课文环节

教师可将此类练习对接教学中的相关板块,使学生获得思维图式,让梳理课文有法可依。对于学生觉得有难度的题目,教师应细化梳理过程,降低学习难度,逐步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一)巧用支架,概括文本

《语文作业本》是学生梳理文本的支架。教师要读懂支架,用好支架。例如,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的练习题中,编排了这样一张思维导图(如下图)。

图中的“宇宙混沌,盘古沉睡”和“身体变化,创造世界”两个短语不仅概括了故事的缘起与结果,还提供了概括范例。教学时,教师直接引入该题。首先,借助此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厘清故事脉络。其次,引导学生发现范例中隐含的概括方法,得出“盘古苏醒,劈开天地”“盘古倒下,化身万物”两个答案。最后,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讲述开天辟地的过程。这道练习题贯穿梳理全程,让学生经历“发现方法—分块概括—整体串讲”的全过程,既厘清了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也获得了相应的概括图式。

(二)细化支架,深入文本

《语文作业本》中,有的内容梳理题是根据单元语文要素设计的。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女娲补天》也编排了相关练习(如右图)。如此设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难度不小。对此,教师可利用情节图细化“女娲补天”的经过(如下图)。

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关键词,梳理出女娲“杀龟撑天”“杀死黑龙”“烧灰堵缝”等步骤,帮助学生突破概括难点。然后抓住天地变化的关键词,厘清起因、结果。最后,引导学生提炼女娲的动作,填入相应的对话框,形成故事复述框架。学生在阅读、填写的过程中,梳理了故事脉络,感受了故事的神奇,习得了概括方法。

三、阅读训练:落实语文要素,提升语言品鉴能力

《语文作业本》中,编者通过截取关键语段、拓展阅读课外短文的方式,设计“阅读训练”题(题型梳理情况见下表),分解教学要点,推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类型课内阅读建议课外阅读题目内容文本赏析等内容梳理、要素拓展、品析文本等用于第一、二课时的品味语言环节

对于课内阅读题,教师可提炼隐含其中的品鉴策略,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对于课外阅读题,教师可让学生迁移训练,熟悉阅读策略。这样在阅读(输入)与表达(输出)的思维训练中,学生的语文品鉴能力得到了提升。

(一)重组课内阅读资源,分解要点

课内阅读题中的泡泡语、小贴士含有方法点拨、知识拓展、补白资源等功能。教师应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例如,《盘古开天地》中的课内阅读题如下。

教师通过解读题目,整合资源,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教师将课内阅读题中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特点、品味盘古的人物形象等要求,转化为“走进神话之神奇”主题任务,通过“阅读发现神奇—范讲感受神奇—合作讲展现神奇”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提升语文能力。

(二)迁移运用阅读策略,巩固学法

《语文作业本》中的课外阅读题一般设置在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中,为品鉴能力的迁移做了充足准备。例如,语文园地六安排了冯骥才的《捅马蜂窝(节选)》,题1意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批注方法。

练习前,教师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梳理阅读疑惑、阅读感受、写作手法等批注点,整理“关键词+感受”“心情+原因”“想象+感受”等批注方法。然后让学生读短文、写批注、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深入文本,品鉴语言。

四、拓展延伸:组织主题活动,培养实践运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此,《语文作业本》中设计了不少实践探究类练习(题型梳理情况见下表),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实践路径,使其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提升实践运用能力。

类型阅读链接联结生活题目内容阅读拓展练习、阅读经典书籍等生活寻访、观察、记录建议课内进行策略引导,课后完成实践任务

教师可以借助《语文作业本》中的练习,引导学生参与主题实践,收集整理信息,拓展巩固语文要素。

(一)阅读拓展,丰厚素养

教师可依托阅读拓展题,挖掘其中的“文化孕育点”,通过组织开展集阅读、展示、交流于一体的主题拓展活动,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盘古开天地》中有这样一道题(如下图)。

学生需要完成收集神话故事、阅读神话故事、挑选神话故事、讲述神话故事等多个任务。教师依据此练习,设计了“走进中国神话故事”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包括:(1)神话故事我来读;(2)神话故事我来讲;(3)神话人物我来画。通过活动,学生发现了神话故事的共性,感受了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了神话人物的精神。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联结生活,活学活用

《语文作业本》中,每个语文园地都设计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连线”题。这一类题目将单元语文要素与生活进行勾连,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进一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例如,语文园地二的“生活连线”题(如下图)要求学生阅读杭州市的“气象信息”,试着提出问题并解决。

学生只有具备观察、质疑、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才能完成练习。教师借此连通课堂内外,充分挖掘学校、家庭和社区中的教学资源,组织了一次“生活中的信息”主题活动。内容包括:(1)生活信息我探访。(2)生活信息我来晒。(3)生活信息我来读。(4)生活信息我来考。如此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筛选、整理材料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应将《语文作业本》与语文教学进行对接,充分发挥其导学导教的功能,指导学生高质量地运用《语文作业本》进行预学、检测、巩固,努力促进教、学、练的统一,从而真正落实语文要素,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作业本能力语文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作业本
作业本里的故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换作业本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搞笑作业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