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家司徒志文的家乡情
2020-12-01劳咏琪
劳咏琪
2020年5月16日,中国著名大提琴家、中国音协大提琴学会创始人和首任会长司徒志文先生在北京因病辞世,享年八十八岁。惊悉噩耗,我作为来自于司徒志文老师家乡唯一的私授弟子,由于远隔重洋和疫情影响,无法亲自到北京见老师最后一面深感悲痛,唯以此文略述老师的高风亮节及对家乡的情谊,以表怀念。
司徒志文老师祖籍广东省开平市赤水镇沙洲回龙里,师从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罗斯特洛波维奇,是罗氏的唯一入室华人弟子。我第一次知道司徒志文老师及其家族的故事,是
在2014年读到网络上的一篇短文《海峡两岸四首席》。通过那篇文章,我第一次知道了他们司徒家族有四人同时在大陆和台湾地区音乐界担任小提琴、大提琴的首席。因为那篇海峡两岸四首席的短文,我开始对这一独特的中国音乐家族的奋斗与成就非常感兴趣,并阅读了司徒家族的传记:《舰与琴》。我还了解到司徒志文老师的父亲司徒梦岩是中国制造小提琴的第一人,同时也是将小提琴引入粤乐的第一人。让人感到自豪的是,司徒志文老师是我的同乡,在我的家乡开平市博物馆里,专门有她父亲司徒梦岩先生的介绍。
2015年1月,那时我刚过十四岁生日。因为对大提琴的热爱与追求,经母亲北京同学联系,我慕名去北京拜访司徒志文老师。初见司徒老师是在她家里,我当时特别的拘谨。我还记得对老师的第一印象,她很和蔼可亲,个子不高,因此她的大提琴也小些,眼睛充满了笑意,讲起话来感觉她身上写满了各种传奇的故事。老师家里的客厅就是书房,客厅的每一道墙都是书柜,里面摆满了很多书籍和谱子,很多没地方放的书籍、资料,还摆在了她床底下。开平是戏曲之乡,她父亲司徒梦岩对广东音乐的发展提高产生过一定影响。他“洋为中用”,把粤曲燕子楼译成五线谱,把外国通俗乐曲,如舒曼的梦幻曲等译成工尺谱。她还把保存完好的梦岩的手抄谱给我看,字迹秀丽,毫无涂抹,如印刷出来的,我非常赞叹。
司徒老师对家乡的感情特别深重。她虽然在上海出生,但她的母亲周锦文女士也是开平人,所以回到家里都是要说广东话的,她的父母也要求他们要不忘乡音。她和我们用广东话交流了几句,我们没想到,她的广东话竟然如此流利。老师问起家乡的情况,也和我谈起了很多有关家乡的事情。她和她的兄弟姐妹曾在1987年2月9日,农历春节期间,应中共开平县委的邀请,以北京中国音乐家广东归侨的身份回开平县举行返乡音乐会。家乡有位亲历了这场演出的朋友告知我,虽然过去了三十三年,还清楚得记得当时情景,感觉是非常惊艳,天籁之音,完全意想不到。演出结束后,她和兄长回到家乡的祖屋,和乡亲在祖屋合影留念。虽然距那次回乡已过去了三十年,但她仍清楚记得那时候的情景,和对家乡祖屋的记忆。她说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倒是经常想起很多年前甚至小时候的事情。老师对家乡一直念念不忘,她多次惋惜地说因为年纪大了,再也没法回故乡看看了。我曾特地去过司徒老师家的祖屋拍照。我当时在她祖屋回龙村第七巷1号门前拍照时,有些村民走上来与我交谈,很自豪地说这里经常有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司徒家族的学生来拍照留念,这真是一种特别的缘分。我后来把祖屋的照片冲洗出来,带去北京给司徒老师看,她很高兴,说跟她记忆里的祖屋相差无几,兴致勃勃地指着村里的鱼塘,村旁的竹林,还有村后的碉楼给我看。
司徒老师一直非常关注家乡的发展,知道2007年开平碉楼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称号,她也感到特别自豪,在所有的简介中,都写明自己是开平人,不忘自己的根!我记得她多次提起,家乡五邑大学八十年代成立时,她曾建议成立艺术学院,因为家乡有非常多的老艺术家。理念非常超前,奈何最后未能达成所愿。她也很关心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她知道在仓东教育基地成立仓东琴社。 2017年的春节,签名赠送家族的传记给琴社。2019年暑假,我去北京探望她。当时她卧病在床,还非常关心时事,提起家乡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定位是打造一个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平台。江门是国内有名的侨乡,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当我们在讨论家乡的发展时,我想她也曾设想过有一天,开平碉楼上会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一齐交流分享音乐的美好。
司徒老师认为,交响乐应该是曲高和众的,一生一直在做大提琴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七十年如一日,她坚持教学,培养了很多人才,学生遍布世界各地。1987年,司徒老师就提出让音乐进入家庭的理念,并一直身体力行推动。1989年,她还和新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共同创办了爱乐女室内乐团。这种精神是高尚的,值得敬佩,理当纪念。
我最后一次跟司徒老师通电话是在她去世前十天。当时司徒老师已不太能说出话了,我还以为是长期卧床所致,我还记得她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问我今年暑假还回国吗?结束通话时,我们还约定好,我放假期间要经常通电话。真是岁月无情,世事无常,如今我只有悔恨和遗憾了。此生我非常有幸曾跟随老师学习,感恩老师一直鞭策和鼓励。司徒老师会一直永远活在我心中,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她也会有音乐和书籍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