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破蕃贼露布》所见史事探微

2020-12-01李学东

唐都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唐军天宝战事

李学东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吐蕃在统一青藏高原后逐渐成为唐朝的心腹大患;至开元天宝之际,双方战事频仍,在河陇地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全唐文》收录的樊衡所撰《河西破蕃贼露布》[1]3571-3573记载了玄宗时期唐军与吐蕃在河西交战中的一次大捷,但具体时间语焉不详;此外,露布(1)封演撰,赵贞信校注:《封氏闻见记校注》卷4《露布》载:“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盖自汉以来有其名。所以名‘露布’者,谓不封检,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亦谓之‘露版’。魏武奏事云‘有警急,辄露版插羽’是也。”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0页。中披露的其他史事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囿于有限的史料,学界对其研究并不充分,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史事发生时间的考证。戴伟华提出露布反映史事系开元二十五年(737)崔希逸破吐蕃事(2)戴伟华《〈使至塞上〉与崔希逸破吐蕃事无关》,载于《历史研究》2014年第2期。。杨松冀认为露布所涉及史事为天宝元年(742)王倕破吐蕃事(3)杨松冀《〈河西破蕃贼露布〉与崔希逸无关——与戴伟华先生商榷》,载于《兰台世界》2015年第32期。,然而其并未指明樊衡担任王倕幕府掌书记的史料来源,论证依据令人存疑。陈铁民先生亦持天宝元年王倕破吐蕃说(4)陈铁民《〈〈使至塞上〉与崔希逸破吐蕃事无关〉求疵》,载于《历史研究》2017年第2期。,但因研究侧重不同,相关内容仍有深入探讨的必要。今拟在诸先学的基础上,对露布所涉及的唐蕃河西之战时间再做考订,并对相关史事作进一步阐发,妄陈陋见,藉以就教于方家。

一、河西破蕃贼时间献疑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元年十二月,庚子,河西节度使王倕奏破吐蕃渔海及游弈等军(5)《资治通鉴》卷215,唐玄宗天宝元年十二月庚子条,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975页。关于此战的另一记载,参看(宋)王钦若等编,周勋初等校订:《册府元龟》卷37《帝王部·颂德》载:“(天宝元年)十二月,西河大破吐蕃……今日王倕果奏:‘大破吐蕃鱼海及游奕等军,擒生斩级并虏获羊马,不可胜计。’”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393页。两则史料记述所不同者唯有鱼海军、游奕军之称谓,然其时间、事件相类,故《资治通鉴》所载之“渔海”与《册府元龟》所记之“鱼海”应为同一军,只是写法存在出入而已;同样,两处资料记载之“游弈”与“游奕”亦应指同一军。。显而易见,王倕于天宝元年攻破吐蕃渔海、游弈等军;而在露布中同样提到了相似的事件(6)《全唐文》卷352樊衡《河西破蕃贼露布》载:“斩鱼海军大使剑具一人,生擒鱼海军副使金字告身论悉诺匝,……生擒游奕副使诺匝生。”第3572页。关于吐蕃鱼海军的位置,严耕望先生通过考证指出鱼海军位于青海之北,汉龙夷故城地区。参见《唐代交通图考》卷2《河陇碛西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522页。,露布记述了此次唐军大破吐蕃的详细经过,并十分明确地写明唐军生擒吐蕃鱼海军副使、游奕副使。那么,两则文献所述之战事是否为同一事件?首先笔者拟对露布所记唐军于河西大败吐蕃的大致时间作一粗略界定,露布记载:“朝议大夫、守左散骑侍郎、河西节度经略使、营田九姓长行转运等副使、判武威郡事、赤水军使、摄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上柱国,臣某破蕃贼露布事。”[1]3571从这段记述可以得知当时在河西指挥唐军大破吐蕃的将领所担任的官职,露布的上奏时间当在大破吐蕃之后,那么露布所揭橥之战事应该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露布提及此大臣任“河西节度经略使”并“判武威郡事”,为我们明晰此战发生时间提供了重要线索。河西节度使肇始于贺拔延嗣,其于景云二年(711)四月,担任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7)《唐会要》卷78《诸使中·节度使》载:“景云二年四月,贺拔延嗣除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此始有节度之号,遂至于今不改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686页。。而凉州在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8)《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河西道》记:“武德二年,置凉州都督府,……至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640页。,据此推断,此战发生的时间应当不早于天宝元年。此外,露布中提到“洎我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陛下嗣宅丕业”[1]3572,唐玄宗上此尊号是在天宝元年二月丁亥(9)《旧唐书》卷9《玄宗纪下》载:“(天宝元年)二月丁亥,上(唐玄宗)加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第215页。,并于天宝七载(748)五月壬午,加“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10)《资治通鉴》卷216,唐玄宗天宝七载五月壬午条载:“(天宝七载)五月,壬午,群臣上尊号曰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第7009页。尊号。通过唐玄宗尊号的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判定露布所述战事发生时间当在天宝元年二月丁亥以后,天宝七载五月壬午之前。

上揭提到戴伟华认为露布反映史事为开元二十五年崔希逸破吐蕃事,笔者对此存疑。据《文苑英华》卷406《授崔希逸河南尹制》载:“朝散大夫、守左散骑常侍、持节河西节度经略、支度、营田九姓长行转运等副大使、知节度使、判凉州事、赤水军使、上护军、摄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崔希逸,……可银青光禄大夫河南尹。”[2]2060通过这一制文,可以知晓崔希逸在改任河南尹之前的职衔,彼时其担任的散官为朝散大夫,品阶为从五品下(11)《旧唐书》卷42《职官志一》载:“朝散大夫为从五品下”,第1785页。,只要得知其始任河南尹的时间,就能获悉其任朝散大夫的截止时间。《资治通鉴》记载:“(开元二十六年)五月,丙申,以崔希逸为河南尹”[3]6952,因此在开元二十六年(738)五月丙申之前崔希逸所任散官应当是朝散大夫。若露布披露战事为开元二十五年崔希逸破吐蕃事,露布中提到的“臣某”应是崔希逸无疑,露布称其所任散官为朝议大夫,品阶为正五品下(12)《旧唐书》卷42《职官志一》记:“朝议大夫为正五品下”,第1785页。。由此推知,此露布书写时间当在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13)《全唐文》卷352,樊衡《河西破蕃贼露布》载:“季冬之月,天地严凝,赍孤军十月之粮,入绝域重阻之地。”第3573页。,为唐军击败吐蕃后用于向朝廷报捷,那么崔希逸此时所任散官应是朝议大夫。如果此露布确为开元二十五年崔希逸所上,则奏报者所任散官朝议大夫(正五品下)到次年反而降为朝散大夫(从五品下),主动报捷后出现不升反降的反常现象,让人难免有所怀疑。揆诸史籍,我们并没有发现崔希逸从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至开元二十六年五月这段时间内受到朝廷惩戒的记载;相反,其在边境与吐蕃的交战中屡屡得手,战功卓著。在盛唐重视军功的背景下,崔希逸又无犯过行径,其散官品阶却由正五品下的朝议大夫降为从五品下的朝散大夫,这一情况是极为不合常理的。即使在后来的改官中,尽管明升暗降,其散位也由从五品下的朝散大夫晋升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14)《旧唐书》卷42《职官志一》载:“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第1785页。,因此露布所记史事为开元二十五年说也就无法令人信服。

另外,对于此战系崔希逸破吐蕃之观点,战事亲历者的活动轨迹亦为我们质疑其说提供了较为有力的证据。《全唐文》卷352《河西破蕃贼露布》记:“可使安思顺反戈却入,必尽擒之。”[1]3573安思顺的战斗经历在碑铭中亦有记载,《宗羲仲神道碑》作:“(宗羲仲)遂从安思顺破鱼海,败五城,授上柱国。”[2]4882据碑文所载,宗羲仲曾跟随安思顺攻破鱼海,立功受赏。在露布所记史事中,安思顺是参与河西之战的其中一员,并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露布所载,在此次河西破蕃贼的军事行动中,唐军攻击了吐蕃鱼海军,斩获颇丰(15)参见《全唐文》卷352樊衡《河西破蕃贼露布》载:“斩首三千级,生俘千余人,牛马羊驼八万余头,数获未毕。”第3572页。。既然唐军在此役中攻破吐蕃鱼海军,并且安思顺又是鱼海之战的参与者,那么碑文和露布记载之战事应为同一战役,宗羲仲作为安思顺的部将可能也参与了露布所述之战事。再者,我们可以通过对碑文所记碑主宗羲仲生卒年的爬梳,来推算其参与此战之时的年龄,以此来判断开元二十五年崔希逸破吐蕃之说是否合理。碑文载:“以永泰三年(16)据《旧唐书》卷11《代宗纪》载:“(永泰二年)十一月甲子,日长至,上御含元殿,下制大赦天下,改永泰二年为大历元年。”第285页。唐代宗永泰年号仅行用两年,碑文中提到的“永泰三年”当为讹误,宗羲仲卒年实为永泰二年(766)。四月六日,寝疾捐馆于上京务本里第,春秋四十有二,以其年五月十八日葬毕陌原。”[2]4883根据碑文所记,宗羲仲终年四十二岁,于永泰二年(766)亡故,那么其生年应为725年,即开元十三年。

宗羲仲曾跟随安思顺参与此战,上揭通过分析得知其生年为开元十三年(725),若露布所记史事为开元二十五年(737)崔希逸破吐蕃事,则可以推知彼时宗羲仲以13岁之龄从军征讨吐蕃。翻检史籍,可以发现唐代对男子的从军年龄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兹引述如下:

先天二年诰曰:“往者分建府卫,计户充兵,裁足周事,二十一入募,六十一出军,多惮劳以规避匿。今宜取年二十五以上,五十而免。屡征镇者,十年免之。”虽有其言,而事不克行。[4]1326

从唐玄宗于先天二年(713)下达的诰令可以发现,先前男子入募从军的年龄为21岁,当朝廷认识到士兵因服役时间过长而发生逃匿现象后,便将男子从军年龄延后至25岁。虽然这一政令未能得到切实执行,但为我们了解唐人的从军年龄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按照法令规定唐代男子在成丁(17)杜佑撰《通典》卷7《食货典七·丁中》载:“大唐武德七年定令,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神龙元年,韦皇后求媚于人,上表,请天下百姓年二十二成丁,五十八免役,制从之。韦庶人诛后,复旧。玄宗天宝三载十二月制,自今以后,百姓宜以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55页。可以发现,唐玄宗天宝三载之前,朝廷规定男子成丁年龄为21岁,无论露布所述战事系开元二十五年抑或是天宝元年,按照唐代法令要求,男子21岁之后方能从军。以后方可从军入伍,立功边塞。

此外,杜甫的诗文也透露出唐玄宗年间男子从军年龄的相关信息,其文曰:“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5]这首诗是在当时吐蕃为患严重、唐廷紧急招募内地士兵防秋的背景下写就的[6]。在唐蕃关系紧张,边境战事频发的情形下,男子从军的年龄仅为15岁;而在开元二十五年崔希逸出兵掩袭吐蕃之前,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一度处于较为友好的状态下(18)参见《资治通鉴》卷214,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二月条载:“初,(崔)希逸遣使谓吐蕃乞力徐曰:‘两国通好,今为一家,何必更置兵守捉,妨人耕牧!请皆罢之。’……希逸固请,乃刑白狗为盟,各去守备;于是吐蕃畜牧被野。”第6946—6947页。,唐蕃于河陇再启战端是由于崔希逸偷袭吐蕃所致(19)参见《资治通鉴》卷214,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二月己亥条载:“己亥,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袭吐蕃,破之于青海西。”第6946页。,并非因吐蕃侵扰而导致边防告急,因而当时暂无大举征兵之迫切需要,故宗羲仲以13岁之龄参与开元二十五年战事是不合理的,因此露布所载战事与崔希逸破吐蕃事无关。再者,碑文关于宗羲仲从军年龄另有约略记载,其文云:“曾未弱冠,克自激昂,不安颜子之贫,遂投班生之笔。”[2]4882这为我们推断其从军年龄提供了一条线索,古时弱冠一般指20岁(20)参见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卷1《曲礼上》载:“二十曰‘弱’,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宗羲仲未及弱冠,便投军报国,囊时其年龄即便未满20岁,也应相差无几。反之,若露布披露战事为天宝元年王倕破吐蕃事,那么宗羲仲从军西征之时应为18岁,一方面与碑文所记之年龄较为接近,另一方面相对符合唐朝法令规定的男子从军年龄。因此天宝元年王倕破吐蕃之说更易令人信服。

二、露布所见史事钩沉

《河西破蕃贼露布》虽主要记录了唐玄宗年间唐蕃河西之争的过程,但字里行间亦兼及其他史事的撰述。露布记载:“蠢兹吐蕃……犬长吠主,反伐勃律之属国,匿我四乱之亡人,诱我石堡之城,践我蕃禾之麦。多行背德,是恶贯矣!我皇帝怒之,密发中诏,使乘不虞以袭之。”[1]3571-3572从露布相关记述可以发现,吐蕃对唐之属国勃律的进犯以及石堡城的陷落,成为唐廷兴师进讨的重要原因。吐蕃攻击勃律是在开元二十五年(737)(21)《资治通鉴》卷214,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二月条载:“时吐蕃西击勃律,勃律来告急,上命吐蕃罢兵,吐蕃不奉诏,遂破勃律;上甚怒。”第6947页。关于此事的记载,另见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本)“大事记年”第88条(737年)载:“赞普牙帐驻于‘准’之芒岱垅。论·结桑龙(东)则布引兵至小勃律国。冬,赞普牙帐居于札玛,小勃律王降,前来致礼。”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153页。;石堡城自开元十七年(729)被唐军收复后,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处于唐朝的控制之下,至开元二十九年(741)十二月六日,由于盖嘉运防御不利,石堡城再次被吐蕃攻陷(22)《唐会要》卷78《诸使中·节度使》陇右节度使振武军条载:“振武军,置在鄯州鄯城县西界吐蕃铁仞城,亦名石堡城。开元十七年三月二十四日,信安王(李)祎拔之,置。四月,改为振武军。二十九年十二月六日,盖嘉运不能守,遂陷吐蕃。”第1688页。。露布中提到的“诱我石堡之城”应该指的是开元二十九年吐蕃陷石堡城事,其中“诱”字点明此次吐蕃攻击石堡城并未采取常规的军事方略。邵文实认为此次吐蕃攻打石堡城改变了作战策略,出其不意地从焉支山率兵南下,以致唐军猝不及防,难以抵挡[7]。吐蕃进犯勃律和石堡城之役在露布中业已述及,显然已是发生之事,而后唐军基于吐蕃的进犯,发兵讨伐之,那么露布所述河西大捷的时间应在开元二十九年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露布述及吐蕃对唐境蕃禾之麦大加肆虐,然而史书关于唐朝西陲行政建置的记载并未提及“蕃禾”,仅有“番禾”(23)《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河西道》凉州中都督府条载:“凉州中都督府,隋武威郡。武德二年,平李轨,置凉州总管府,管凉、甘、瓜、肃四州。凉州领姑臧、昌松、番禾三县。三年,又置神乌县。”第1640页。,为凉州下辖的番禾县,“蕃禾”或许即为“番禾”。对此,从当时唐军的集结地点可以略窥一斑,露布记载:“以今月初六日戒严,引高牙而出,十二月会于大斗之南。”[1]3572由此可知,唐军在大斗之南会合出师征伐吐蕃,严耕望先生指出“大斗”是指“大斗拔谷”[8]519。吐蕃大肆蹂躏蕃禾之麦与唐军在大斗拔谷之南会师出兵讨伐吐蕃有无内在联系?《元和郡县图志》载:

天宝县,东至(凉)州一百八十里。本汉番禾县,属张掖郡,北凉沮渠蒙逊立为番禾郡。后魏太武帝平凉,罢郡置军,隋开皇三年改为县。皇朝因之,天宝中改为天宝县。[9]1020

据此可知,番禾县位于凉州西一百八十里。那么,大斗拔谷又处于什么位置?《元和郡县图志》记:“大斗军,凉州西二百里,本是赤水军守捉,开元十六年改为大斗军,因大斗拔谷为名也。”[9]1018可以发现,大斗军在凉州以西二百里之处,且因大斗拔谷而得名。严耕望先生通过分析考证认为大斗拔谷地处河西、陇右南北交通要津,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大斗军既以“大斗”为名,纵然不在谷中,亦应置于去谷不远之东或东北处;并进一步指出大斗拔谷东至凉州应在三百里以上[8]517-521。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以凉州为基点,可以推知番禾县、大斗拔谷(24)关于大斗拔谷的具体位置,刘满指出大斗拔谷即为今甘肃民乐县东南70里的扁都口。参读氏著《隋炀帝西巡有关地名路线考》,载于《敦煌学辑刊》2010年第4期。李得贤认为大斗拔谷即今扁都沟,为青海通张掖要道。参见氏著《隋炀帝西巡道路中几个地名的考实》,载于《唐史论丛》第4辑,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的大致方位,两地相去亦不甚远,那么唐军基于吐蕃毁坏番禾之麦,于距此不远的大斗拔谷出兵也就不难理解了,可能是鉴于吐蕃所犯之罪行所做出的讨伐之举(25)相似事件亦见于陇右地区,《旧唐书》卷104《哥舒翰传》载:“先是,吐蕃每至麦熟时,即率部众至积石军获取之,共呼为‘吐蕃麦庄’,前后无敢拒之者。至是,(哥舒)翰使王难得、杨景晖等潜引兵至积石军,设伏以待之。吐蕃以五千骑至,翰于城中率骁勇驰击,杀之略尽,余或挺走,伏兵邀击,匹马不还。”第3212页。。至此,我们可以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推断:露布中所记之“蕃禾”即为史籍所载之“番禾县”。而番禾县在天宝三载又发生名称之改易,《唐会要》载:“天宝三载三月六日,武威郡奏:‘番禾县嘉瑞乡天宝山有醴泉涌出,岭石化为瑞麫,远近贫乏者,取以给食。’遂改番禾县为天宝县。”[10]露布中行用之名称仍为蕃禾县,那么露布所记河西破吐蕃之役发生时间应当在天宝三载(744)三月六日之前。结合前揭之分析,唐军河西大捷应发生于天宝元年至天宝三载之间。

此外,露布写到至唐蕃河西之战的后期阶段,唐军“别差大斗军副使乌怀愿、讨击副使哥舒翰等领精骑一千应之”[1]3573,此时哥舒翰以大斗军讨击副使的身份参与战斗,李文才认为“讨击副使”与“大斗军副使”相比,官职级别可能稍低(26)李文才《“安史之乱”前“军”“州”讨击使职及其性质职能考略——“安史之乱”以前讨击使职研究之二》,《乾陵文化研究》第12辑,三秦出版社2018年版,第121—133页。。哥舒翰究竟于何时开始担任大斗军讨击副使,又从何时改任他官?这一问题的厘清有助于帮助我们进一步判定露布披露战事的发生时间。据《旧唐书》卷104《哥舒翰传》载:

(哥舒翰)年四十,遭父丧,三年客居京师,为长安尉不礼,慨然发愤折节,仗剑之河西。初事节度使王倕,倕攻新城,使翰经略,三军无不震慑。……(王)忠嗣以为大斗军副使。[11]

可以发现,哥舒翰最初从军河西之时,是在河西节度使王倕帐下听用,虽然当时所担任的官职不详,但从其后王忠嗣任命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一职来看,哥舒翰效力于王倕之时的职位应该是不高于大斗军副使的,很有可能就是露布中提到的讨击副使。《旧唐书》提到王倕在攻打新城之时,使哥舒翰经略之,表明在王倕发起的攻拔新城的战役中,哥舒翰不但是参加者,而且是主要指挥者。在露布中同样有关于唐军攻取新城战役的记载,其文曰:“诸将乃果于勇决,进不顾身,十二日至新城南,吐蕃已烧尽野草,列火如昼。”[1]3572仔细分析这段记述,不难发现,当时诸将进军的目标之一便是新城,前揭业已提到哥舒翰亦是此战的重要参与者之一,那么露布中所记载的史事便很有可能是哥舒翰从军边塞后,在河西节度使王倕领导下的攻取新城的军事行动,即天宝元年十二月,王倕攻破吐蕃渔海、游弈军之事。有关唐蕃双方争夺新城之役的记载,另见《新唐书》卷216《吐蕃传上》载:“(开元)二十六年,(吐蕃)大入河西,(崔)希逸拒破之。鄯州都督杜希望又拔新城,更号威戎军。”(27)《新唐书》卷216上《吐蕃传上》,第6085页。此外,王忠嗣经略河西之时,亦曾与吐蕃交战于新城。据《旧唐书》卷104《哥舒翰传》载:“(王)忠嗣以(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尝使翰讨吐蕃于新城。”第3212页。值得注意的是,王忠嗣令哥舒翰在新城附近讨伐吐蕃之时,哥舒翰已是大斗军副使;而据露布记载,哥舒翰参与此役时的官职为大斗军讨击副使。显然,两则资料记载并非指同一次战役。其中提到在开元二十六年(738)的唐蕃河西之战中,崔希逸指挥唐军大破吐蕃,杜希望率领唐军攻取新城;尽管这则资料记载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唐蕃河西之役,然而当时前线唐军统帅依然是崔希逸,若露布反映史事为崔希逸破吐蕃事,那么攻拔新城的将领应为杜希望,但露布中并未提及杜希望,因此崔希逸破吐蕃之事难以令人采信。

前揭谈及此次唐蕃河西之战中唐军于大斗之南集结出发,那么军队的返程路线是否已经提前商定?露布记载:“尔须自大斗南山来入,取建康西路而归。……虽克于敌,故道而还,汝亦有大刑。”[1]3572可以看出,此次战役唐军的进军路线与归程之路均已事先确定,并严令将领务必取道建康西路而还,否则即使取胜,亦将遭受惩处。唐军做出这样的安排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严耕望先生指出由鱼海军北上可至甘州及建康军,此为祁连山脉沟通南北之古道[8]527。祁连山脉中既有连接南北之通道,唐军得胜后自可由此道返回建康军。故道而还可能会平添几分风险,露布相关记载为我们理解此事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其文云:“缘陇以西,贼必知惧,纵为多备,亦可鼓行。”[1]3572在唐军进击的过程中,吐蕃可能已作防备,唐军若依然原路返回极有可能遭遇伏击,殊为不智;而建康西路地处祁连山脉中,较为隐蔽,不易为敌军发觉,取此道而归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

另外,李国臣似乎亦参加了露布所述之战事。《新唐书》卷136《李国臣传》载:“李国臣,河西人,本姓安。力能抉关,以折冲从收鱼海五城,迁中郎将。”[4]4592李国臣以折冲之职参加了收复鱼海五城的战役。天宝元年,河西节度使王倕率军攻破吐蕃渔海、游弈军(28)《新唐书》卷5《玄宗纪》载:“(天宝元年)十二月庚子,河西节度使王倕克吐蕃渔海、游弈军。”第143页。,李国臣或许是参加了是年攻打吐蕃鱼海军的战事。

三、唐军河西之战与陇右之役的战略协作

天宝元年,王倕发起河西之役,大破吐蕃,斩获颇丰;同年,皇甫惟明于陇右向吐蕃发动进攻,振旅而归。《资治通鉴》载:“(天宝元年)十二月,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奏破吐蕃大岭等军;戊戌,又奏破青海道莽布支营三万余众,斩获五千余级。庚子,河西节度使王倕奏破吐蕃渔海及游弈等军。”[3]6975天宝元年十二月唐军分别于陇右、河西向吐蕃发起攻势,两次战役时间如此接近,是否有其内在关联性?严耕望先生指出唐代与吐蕃交战往往河西与陇右兵马并出,河西之兵由大斗南抵湟源,与陇右军合势进击[8]572-573。那么此次唐廷用兵河陇是否仍是这种情况?史载唐廷得悉陇右大捷后,中书门下曾上表庆贺:

臣等自今月(天宝元年十二月)以来,累见陇右奏大破吐蕃大岭、青海等军。捷书前至日,因奏事,陛下谓臣等曰:“吐蕃背恩,神人共弃。岂惟陇右频胜,三数日间,河西当有大捷。”今日王倕果奏:“大破吐蕃鱼海及游奕等军,擒生斩级并虏获羊马,不可胜计。”[12]393

通过仔细比对,可以发现,上述记载与《资治通鉴》所记应指同一战事。表文中唐玄宗君臣的问对有助于我们了解陇右与河西战事之间的关联性,唐玄宗对臣子的答复耐人寻味,似乎玄宗对陇右大捷并不意外,并认为捷报应当不只局限于陇右一处,河西大捷亦当指日可待。玄宗并未亲临前线,坐镇指挥,何以对河西、陇右战事如此胸有成竹?相关大臣在奏对中指出“前后克捷,皆是特禀圣谋,密练骁雄,深讨凶寇,以寡击众,所向无前。”(29)《册府元龟》卷37《帝王部·颂德》,第393页。关于此事,露布亦有相关记载,其文曰:“我皇帝怒之,密发中诏,使乘不虞以袭之。……此本出于圣谋,纵举觉,亦必无虑。诸将乃果于勇决,进不顾身。……臣试迹前事,行之惟艰,且李陵之兵尽矢穷,緤为之虏;秦人之劳师袭远,再败其师;未有如今之深入能胜归者。此乃陛下神断之谋也,圣威之被也。”参见《全唐文》卷352樊衡《河西破蕃贼露布》,第3572—3573页。两则史料均表明河西战事是在唐玄宗的谋划下进行的。由此可知,当时河西与陇右之役均是由玄宗亲自谋划,立定方略后实施的。随后玄宗下达的诏书指出:“坐运奇谋,诚难与战,河西捷书相继,谓之伐叛可豫图之。”[12]393也进一步证实了中书门下所上奏表的真实性,河西、陇右两地战役乃唐廷筹谋已久之事。由此可见,陇右与河西战事皆是在玄宗授意、策划下进行的,两场战事并非是孤立的军事行动,而是相互配合策应的两场战役,属于同一战略的两条战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比较肯定地认为天宝元年十二月皇甫惟明在陇右大破吐蕃与王倕在河西克捷实为在唐玄宗周密部署下的两场军事行动,彼此相互配合,使吐蕃顾此失彼,遭到沉重打击。两场战役是针对吐蕃侵扰河陇、攻陷石堡城以及攻击勃律而做出的反击行动,其目的在于打击吐蕃在河陇的势力,稳固唐军在河陇的军事防守。

综上所述,透过开元二十五年前后崔希逸散官品阶的变化,对露布所载史事系开元二十五年崔希逸破吐蕃之说提出质疑;通过对唐玄宗尊号行用时间的界定以及战事亲历者宗羲仲参战年龄的分析,认为《河西破蕃贼露布》所记战事为天宝元年王倕于河西破吐蕃事。此役唐军大获全胜,战前对进军与返师路线均已思虑再三,严密部署;此外,此战之所以取得大捷,亦得益于同年皇甫惟明在陇右向吐蕃发起的攻势,河西与陇右唐军彼此协作、相互策应,进而攻破吐蕃军队。而全盘谋划皆出自唐玄宗之手,因此其对两地前线战事情况了如指掌,如期而至的捷报也当在其意料之中。

猜你喜欢

唐军天宝战事
《天宝桥》国画
天宝三载发生了什么?
木兰从军
天宝流浪记
援越抗美战事回忆点滴
“天生创业家”唐军:五年赚取100亿
棋盘掀战事,高手齐过招
凌晨两点的空瓶子
兵器汉字大揭秘
唐军 留守少年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