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罗尔纲的太平天国研究
2020-12-01王兆辉傅晓岚李廷勇
王兆辉,傅晓岚,李廷勇
(1,2.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37;3.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万州 404000)
一
罗尔纲(1901—1997),广西贵县人,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著名的研究学者,太平天国运动史研究的奠基人。
1925年起,罗尔纲来到上海求学,先后就读于上海浦东中学、上海大学、私立上海中国公学等学校。1930年,罗尔纲从中国公学文史学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罗尔纲担任中国公学校长胡适的家庭教师兼私人助手,协助整理胡父遗著《铁花遗著》,通过这段学徒生活,开始了“做学问的第一课”。1934年,罗尔纲重入师门,作为发起人,参加了清华同学会里的史学研究会组织,担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考古室助理员,1936年兼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所助理员,1939年升任为副研究员。在整个民国时期,罗尔纲着重于晚清史研究,尤其是太平运动史研究,陆续出版著述有《太平天国史纲》(商务印书馆,1937年)、《捻军的运动战》(商务印书馆,1939年)、《湘军新志》(商务印书馆,1939年)、《天地会文献录》(正中书局,1943年)、《太平天国史丛考》(正中书局,1943年)、《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年谱》(正中书局,1943年)、《洪秀全》(胜利出版社,1944年)、《绿营兵志》(商务印书馆,1945年)、《太平天国金石录》(正中书局,1948年)、《太平天国史考证集》(独立出版社,1948年)、《太平天国广西首义志》(六艺书局,1948年)等,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史研究的一代宗师。
二
1937年1月,罗尔纲所著《太平天国史纲》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并于同年6月再版。194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三版,1948年再发行第4版。全书正文前有汤序、吴序、自序、凡例,主要内容共分为八章,论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背景、酝酿及爆发,十五年战争的经过,《天朝田亩制度》下的社会展望,革命的性质及其失败原因、影响等史实。
具体说来,第一、二章为“革命的背景”,从经济、政治、民族、军备等方面分析了豪富兼并、人口增加、金融外溢、连年灾荒、满人的压迫与汉族秘密会社的反抗运动、政治贪污、军备废弛与鸦片战役的影响等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第三章为“革命的酝酿及爆发”,叙述了上帝会的创立与洪冯入桂、洪冯入桂时代的广西、金田发难等太平天国革命的爆发。第四、五章为“十五年战争的经过”,讲述了永安建国、建都天京、湘军的兴起与前半期的战局、杨韦之乱、后半期的战局、天京的陷落与余众的被扑灭等太平天国革命的经过。罗尔纲指出:上溯道光三十年(1850年)金田起事,前后战争经过了十五年。战争的区域从珠江流域至长江流域以至黄河流域,蔓延了整个的中国本部。[1]第六章为“《天朝田亩制度》下的社会之展望”,论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天朝田亩制度》下的社会及其制度的来源、《天朝田亩制度》的实施问题等太平天国社会制度的政策、精神及其实施情况。第七章为“革命的性质及其失败的原因”,罗尔纲提出:“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是贫农的革命。太平天国的基本群众来源,不但只是农村里的衣食艰难的农夫,也有从农村流离出来的的流民、苦工、地痞、土棍以至强盗。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已经含有民主主义的要求,并且参入了社会主义的主张,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2]对于革命失败的原因,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属于贫农革命,从历史上看没有一次得到成功。它所表现出来的异端的信仰和为本身求福利,这两种色彩,都是最与士大夫社会势不两立。同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本身的政制组织中的封建制度残留,领袖的腐化及其内讧等错误,也导致其不得不终归失败”。[3]第八章为“革命的影响”,从军制、政治、财政经济、社会方面论述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作用。
在出版之际,汤象龙在序言里评述道:尔纲兄的《太平天国史纲》……是著者五六年来苦心孤诣研究的结果。所以全书结构的严密,资料的丰富,态度的谨慎,我以为在现代中国史学界里,是一部难得的著作。[4]吴晗则评论道:“我的朋友罗尔纲先生是一个受过历史训练和文学训练的人。他是广西浔州的土著,在童年已经饱听了关于太平天国的遗闻逸事,父老的传说和太平军名将的遗迹使他发生极大的兴趣……他的细密的矜慎的工夫,加之以沉潜的冷静的分析,广博的深入探讨,结果成功了这本可贵的小书”。[5]罗尔纲自言道:“在本书中,著者自信没有一处地方是不曾考订过的史料来写的……著者的态度,既不歌颂洪杨,也不咒咀洪杨;既不借往事以宣传,也不愿掩饰史迹的真相。著者只求在真确可信的史料中,写出一部真确可信的历史”。[6]
罗尔纲所著《太平天国史纲》出版之后,即被当时的《书人》杂志评选为“中国最新佳作”十种之一。同时代的历史学家金毓黼在中国史学史论著里对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纲》极为赞赏,他评论道:“近人撰太平天国史者,或名野史,或名战史(俱见前表),或名杂记(简又文辑),其间名贵可信之史料,虽非甚多,间有以荒诞不经之说入录者,然以吾所知,惟罗尔纲之《史纲》著墨不多,而语语扼要,颇能详其始末,后来者虽不可知,而旧有诸作,殆恐无以胜之”。[7]从一定研究认知的角度看,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纲》是第一部站在客观立场上系统考订论述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学术论著。刘大年曾经在序言里指出:“罗尔纲比其他人都早,写了一本首尾完整的太平天国史纲,史纲只有十来万字,却是比较系统地讲述那次农民革命运动的第一本书。”[8]费正清亦予以高度评价:“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纲》现在仍然是最好的一部概论性著作。在他的带动下,新的一代有创见的史学家根据从外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新发现的许多中文资料,开始开发这个领域。”[9]无疑地,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纲》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研究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拓意义。
三
罗尔纲著《捻军的运动战》,由长沙商务印书馆于1939年8月初版。
捻军是继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又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罗尔纲称之为太平天国新军。《捻军的运动战》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序论”,提出问题的引起,分析捻军为什么采取这个战略。罗尔纲提出捻军问题是来自于《湘军记平捻篇》记载的曾国藩与幕僚王安定的一段对话,指出捻军的战略是利用那广大的有利的地理条件,在长的战线与大的战区上面,以高度的流动性从事于战役,与战斗上之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这个所谓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其中心点在于一个进攻,外线是说进攻的范围,速决是说进攻的时间,所以在战斗形式上,主要的是集中优势兵力,采用包围的战术以歼灭敌人,最终目的在于进攻。[10]罗尔纲认为,捻军采用这个战略不是偶然的,是因为鉴于太平天国阵地战略的失败而特意要矫正才采取的。第二章“捻军”,概述了捻军起源、与太平天国的结合、捻军领袖及征战等相关历史情况。第三章“三个战斗的纲领”,罗尔纲梳理了捻军的三个战斗纲领:一是以走致敌人,二是专伺机进攻有隙可乘的敌人,三是包围奸敌。第一个战斗纲领是捻军善于避敌之所长,掩己之短,而用己所长以制敌之所短;通过有计划的行动飙疾,籍以保存自己,达到消灭敌人的手段。第二个纲领是捻军在退走的当中,不会忘却进攻,在伺候敌人的间隙,选择有利进攻敌人的时机。第三个纲领是为包围奸敌的战术,是一个以骑兵为主体而配合步兵的包围战术,籍以消灭敌人。[11]第四章“几个典型的战役”,罗尔纲依次论述了覆没满清著名王爷曾格林沁的高庄之役,生擒淮军大将福建陆路提督郭松林的罗家集之役,覆灭陕西巡抚刘蓉所部湘军的十字坡之役。第五章“失败”,罗尔纲认为,施行运动战的第一个主要条件是要有广阔的战场。因为有了广阔的战场,然后才可以跟敌人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的进攻与迅速的退走,迅速的集中与迅速的分散,得用有利的地势来困疲敌人以收待机歼敌之功。如果战场仅限于一隅,则其一切战略战术便失了根基。尤其是捻军所采取的运动战的形式以退走致敌为先决的原则,倘使没有广阔的战场,则一切更无从说起。敌人看清楚了这一点,便创了一个所谓画河圈地的计策来克服它……捻军的失败,给我们指出了一个严重的教训:就是施行运动战的条件,必须有广阔的战场;如果到了被敌围困一隅的时候,则覆灭便会立刻的到来。这是一条鲜血换来的教训。[12]
罗尔纲《捻军的运动战》这本书虽是一本小册子,但是它第一次提出了“捻军”的概念,这也是第一部专门的捻军学术研究著述,发轫了中国学界关于捻军运动研究的开端。
四
1943年8月,罗尔纲、陈婉芬夫妇编著《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年谱》,亦即《洪秀全年谱》,由正中书局在浙江金华初版发行。该书初稿于1937年春的北京,定稿于1940年春的广西。其中,史料之剪裁为陈婉芬所作,考证则由罗尔纲负责,初稿定稿皆由罗尔纲写作,惟文辞修饰由陈婉芬完成。
《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年谱》谱记起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洪秀全出生,迄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洪秀全与杨秀清金田起义,按年叙述洪秀全的身世,直至金田起义前的生活经历,并进行考证。罗尔纲认为:“洪秀全负瑰异之才,坚毅之志,以匹夫起革命,扬大汉之天威,图驱胡虏,复我神州,功虽未竟,而其事业已光昭千秋,固不世出之人杰也。此一代伟人,其事功虽发扬于金田起义之后,而论其造端,则早种于金田起义以前。其家世若何,其特性若何,其生活之反应与其思想之转变又若何,均足为吾人了解洪氏他日事业之一助。盖洪秀全生于小农之家,道光昏乱之世,初时读书应试,欲博功名,而屡试不遇,备受生活压迫,复目睹满清政治黑暗,已潜起反抗之志,及得读《劝世良言》,遂因耶稣教而附会其大病时所见之幻象,创立上帝会以发动革命,揆其一生事业,皆由其个人不屈不擒之性格在际遇上之反应有以造成之”。[13]
由是,《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年谱》对洪秀全家世际遇、思想转变,创立上帝教,宣扬教义,以及图谋革命,作详细之铺叙,附以时局及会党变乱等,系年及大事为纲,条例甚晰。所录史料并多可贵者,出处亦标注甚详。是谱所以称为金田起义前者,以起义以后,洪秀全建制称王,其事有待于编年本纪,非年谱体制所能范围。[14]
1944年4月,罗尔纲编著《洪秀全》,列为潘公展、印维廉主编的《中国历代名贤故事集》第二辑“历代贤豪”之一,在重庆由胜利出版社初版,1945年3月发行第二版。
《洪秀全》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家世及其际遇”,叙述了洪秀全的家世与教育、科场失意及其精神变态、革命思想的形成与上帝教的创立。第二章“金田起义”,讲述了洪秀全入桂宣传、发动金田起义、并在永安建立太平天国。第三章“建都南京”,记述了太平天国席卷东南、建都南京,并概述天朝的新制度。第四章“北伐与西征”,讲述了太平天国采取的北伐和西征两大分兵战略。第五章“内讧”,叙述了太平天国内讧的经过,内讧后支持残局的环境与人物情况。第六章“晚期战略的错误”,记述了杭州奇袭与攻破江南大营,苏浙用兵,安庆的失守与敌军的三方进攻。第七章“天王的殉国与太平天国的覆灭”,分析了天王洪秀全晚年朝政的昏乱,天王的殉国与太平天国的覆灭。书末附有石达开、李秀成二人传略。
罗尔纲编著的《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年谱》与《洪秀全》共同构成了洪秀全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历史人物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五
罗尔纲编著的《天地会文献录》,列为史地丛刊,于1943年7月由正中书局在重庆初版,1947年在上海再版。
太平天国起义于金田,但其酝酿发轫于贵县。晚清时期,广西贵县革命思潮极为澎湃,民族革命史料甚多,会党林立,名目繁颐,会党虽有分歧,而宗旨则较为一致,咸以反清复明实行民族革命为宗旨,并依天地会为依归。太平天国覆灭后,会党销匿,其文件遂为禁忌,挟藏者罪,毁弃唯恐不及。贵县修志局局长龚政亲自走访邑中遗老,一再研求,既许以重金,保障其不受牵累,乃于县西覃塘附近发掘地窖,始获得此天地会文献。时罗尔纲作为贵县新志的特约编纂,认为这些文献关系重要,极意研讨,编为专书,即为《天地会文献录》。[15]
《天地会文献录》共收录有《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罗汉发表的《守先阁藏天地会文件》、陶成章撰写的《教会源流考》、罗尔纲的《水浒传与天地会》、《论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的本子》等五则文献。其中,《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包括“反清复明根苗第一”、“碑图第二”、“诗篇及拜会互答第三”等三部分内容。《教会源流考》则系统论述了中国教会兴起的原因、发源地及蔓延区域、联合及其分裂、制度及其弊端等。罗尔纲认为,天地会乃中国近世南方广播于民间的革命党,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具有其深远之光荣历史,故天地会研究,不待言自应为中国近世史中一重要节目。然中国学者对此项史事之研究者殊甚少,揆其原因,则由于未睹天地会文献,以致无从着手研究也。[16]此言甚当,天地会作为秘密的民间组织,天地会文献流传极为稀少,该书之编著辑刊,实有保护传承之弥足珍贵的历史意义。
罗尔纲编著《太平天国史丛考》是一部专题性考证太平天国运动各种具体史事的学术著作,于1943年8月由正中书局在重庆初版,1947年再版。
《太平天国史丛考》是对太平天国史的考证文集,全书共18篇文论,分为三辑:第一辑为历史疑案的考证,包括《朱九涛考》《洪大泉考》《黄畹考》等3篇,是对太平天国史迹里几个悬案的考证。第二辑为历史事实的考证,包括《亨丁顿论客人与太平天国事考释》《张嘉祥与洪秀全关系说考谬》《杨秀清家世传说的由来》《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实施问题》《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及“诸匠营”与“典官”制度》《〈太平天国历法考订〉补订》等6篇,是对太平天国史迹中的一些史实的考证。第三辑为历史文献的辨伪,包括《萧盛远著〈粤匪纪略〉之发现》《太平天国货币所见录》《〈太平天国起义记〉小考》《故宫〈太平天国文书〉原折及上谕考》《读〈太平天国诏谕〉》《石达开曾祖母碑跋》《李秀成谕子侄书跋》《永安炮台记跋》《向荣奏疏中之太平天国史料》等9篇,是对太平天国史料的集子或零篇的史料的考订。
《太平天国史丛考》是《太平天国史纲》的姊妹篇,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吴晗认为,在《太平天国史丛考》中,罗尔纲运用剥笋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在研究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柄最好的史尺,即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和戒律便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史尺。罗尔纲用这准确的尺子测知了官书和私家记载的捏造伪讬部分,同时也用这把尺子校量太平文献的真实性。这是最科学的最合理的考证法。[17]由此,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丛考》对于太平天国的考证结论,大多成为学界普遍接受的定论。
六
罗尔纲编著的这些有关太平天国的学术成果,实际上大多数都创造了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研究的“第一”,对于近代太平天国运动研究具有开拓性的历史作用,也奠定了罗尔纲在太平天国研究领域的一代宗师的历史地位。正如郭毅生评论道:“在中国学术界,(罗尔纲)称得上是年高德劭、著作等身的硕学鸿儒了,人们都敬称他‘罗老’,他是20世纪中国著作最丰富的历史学家,是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代宗师’。”[18]
同时,罗尔纲编著的这些太平天国成果,全部诞生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语境之下,亦是以笔为枪,是文化战线上抗日御敌的学术著述。譬如罗尔纲在《捻军的运动战》中自言:“捻军所采取的运动战,居然能以弱制强,以劣势胜优势,我们研究其成功之道,又弥足以坚我们抗敌必胜的信念。”[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