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西巡抚梁章钜诗联引论
2020-12-01唐基苏
唐基苏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广西 桂林 541003)
引言
梁章钜是清代乾隆至道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与广西特别是桂林渊源颇深,曾在桂任职长达5年。他从道光十六年(1836年)61岁升任广西巡抚兼署学政,主政后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强调“行法必自官始”,并主动支持林则徐销禁鸦片,协防广州。在此期间,他采取各种有力举措,包括推出十家连保之法,禁种罂粟。又亲自带兵布防筹划,积极运筹,亲自防守梧州,并从广西调送武器支援林则徐广州防务,及时上书,最先将广州三元里抗英事件及时上奏朝廷,公开谴责琦善在广东开门揖盗,乃成为第一个向朝廷提出“收香港为首务”的朝廷官员。
梁章钜一生著述甚多,各种著作达80余种。他领衔广西,公务之余亦考察山川形胜,在桂林山水间留下了珍贵的题榜石刻。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桂林市区,现今能看到梁章钜榜书的石刻有:1.叠彩山风洞前瞿式耜、张同敞成仁处的“常熟瞿忠宣江陵张忠烈二公成仁处·道光庚子抚粤使者梁章钜立石”的题词;2.独秀峰所题的“峨峨郛邑间”;3.桂海碑林跋刻黄庭坚书颜延之五君咏(据原拓重刻)。传说他还曾书有“诗境”“还珠洞”和撰有“池司业庙堂题碑”等题榜或题名,但今已不存,或已毁,或佚失,当留后待考。
鉴于梁章钜在广西任上的突出表现,本文拟就梁氏在广西任职期间在文化方面的建树,特别是他对中国楹联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桂期间的楹联创作,做一梳理,以求教于读者方家。
一、有关研究索引
对梁章钜的研究学界成果甚多。但迄今境外学者的研究则甚少。笔者以“梁章钜”和“梁章钜诗文”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目前人们对梁章钜系统研究的学者大致有如下几位:复旦大学蒋凡《〈三管诗话〉校注》等(1996年),对梁章钜的有关代表作进行注解;山东大学王军伟《传统与近代之间——梁章钜学术与文学思想研究》(2004年),为当前仅见之研究梁章钜的专著,其书对梁氏学术与文学思想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鲁晓川,中国第一位楹联学硕士,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雅切——梁章钜对联批评的核心范畴》(2006年),该文集中探究了梁氏的楹联系列,对读者了解梁氏的楹联成果做了深度解读;蔡莹涓,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梁章钜研究》(2009年),文章认为,梁章钜与清中期乾嘉学派代表纪昀、翁方刚、阮元等往来密切,清后期又与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具有新思想的人有交集,受他们的影响,梁的思想处于传统与开放之间。而与杰出人士的交往交游,开阔了他的眼界,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形诸文字,终集大成。
研究梁章钜单一成果方面的论文则数量较多,目前能查到今人最早研究梁章钜的论文有袁行云1983年发表在《文史》杂志第十九辑《梁章钜著述多非自撰》的质疑文章。继后有刘叶秋(1985年)、黄保万(1986年)、来新夏(2004年)、黄书才(2005年)、颜莉莉(2005年)、谢明仁(2005年)、李永贤(2006年)、欧阳少鸣(2006年)、周兴陆(2006年)、胡毅雄等(2006年)、陈忠纯(2007年)、王木南(2007年)、蔡莹涓(2008年)(2009年)、施晓宇(2013年)、张彦(2015年)等10多人就梁章钜的著作考证和年谱勘校等学术问题展开探讨。其中谢明仁等的《〈三管英灵集〉文献价值略论》曾在《广西地方志》2005年第六期发表,该文肯定了收录在梁氏《三管英灵集》中众多广西诗人的作品成就,对广西一定时期的诗歌创作,以及梁章钜对广西文化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与赞赏。
二、梁氏生平概述
梁章钜,字闳中,又字茝林,茝邻,芷林,芷邻,晚年改号退庵居士等,祖籍福建省长乐市江田镇。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生于福州。他20岁中举人;嘉庆七年(1802年),27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嘉庆十年任礼部主事;嘉庆十三年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与林则徐成为同事;嘉庆二十三年经考选任军机章京;道光元年(1821年)升为礼部员外郎;道光二年授湖北荆州知府兼荆宜施道,升淮海河务兵备道,调署江苏按察使;道光五年管理盘运漕粮总局,任山东按察使;道光六年调任江苏布政使。在位任职8年,曾4次代理巡抚,政绩斐然。后因病告假。道光十五年奉召入京,授甘肃布政使。道光十六年,升广西巡抚兼署学政。在任5年。期间所著《楹联丛话》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联话著作。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梁章钜病退,先后寓居江苏扬州、福建浦城、浙江温州,继续著书立说。道光二十九年六月,梁章钜病逝于温州,终年75岁[1]。
梁章钜少年有才。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15岁时便中秀才,自小受家庭熏陶,对楹联尤感兴趣。后终成大器。
梁章钜毕生笔耕不辍,内容涉及广泛。其著作成果,在清代官员中,可谓首屈一指。他一生著有《称谓录》《退庵随笔》《楹联丛话》《浪迹丛谈》《归田琐记》等诸多著作。其中,《楹联丛话》等有关楹联的系列著作,成为填补楹联文学领域空白的开山之作。他所创作的诗文除了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也真实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近代中国的历史风云。因此,梁章钜在中国楹联史上,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重要的文学地位。我们研究梁章钜在桂的文学成就特别是他对楹联文学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就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三、学术经历简介
梁章钜存世诗作多达2000多首。这在晚清诗人中当属有分量的佼佼者。尽管他的诗名和影响不及当时的龚自珍、张际亮等显著,但其诗作的成就,足可在晚清诗坛上独树一帜。他自述认为,“某平生精力,半耗于仕宦,半耗于诗”[2]。由此可见他对写诗的热衷程度。此外,从他对诗艺追求的痴迷而言,也可见证他对诗事的执着。在他38岁居家福州时,还曾成立“藤花吟社”,招约一帮名流诗友觞吟其中;在移居北京之后,则以诗向当时诗坛名宿翁方纲等大师请教,执苏斋诗弟子礼3年,且加入了京城影响巨大的“宣南诗社”[3];在其花甲之年还居福州后,又开“三山吟社”,研习诗艺,精工不辍,可见其一生不懈的追求。故素有乾嘉诗坛领袖之称的翁方纲曾盛赞梁章钜诗“不名一家而奄有诸家之美”,同时期的福建提督学政叶绍本也称梁诗“气息古厚,格律浑成,闽中诗派当于在杭、石后位置一席”[4]。足见评价之高。
梁章钜的诗主要集中在《藤花吟馆试帖》二卷,《藤花吟馆诗抄》十卷,《退庵诗存》二十五卷和《退庵诗存续存》八卷等四部诗集里,其余散见于各式笔记作品及与友人唱和的诗集中,体例多为叙政、纪事、描写、法书等。到了后期,他才转为纪游、怀人、写史、题跋、题画与唱和。
梁章钜在桂任职多年,期间他公务之余,曾遍历桂林城内外诸岩洞,地点都是郊区附近的地方,可以早上去晚上回的处所。先后得诗16首。
梁章钜的诗以古风居多,笔锋沉稳,功力老到。他曾写有十字令两首,用以状写贪官嘴脸,鞭挞污吏恶行,警以自勉,坚守自身的修为。同时,他还在就职湖北江陵的任上,于官署门上自题“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的楹联以自省,坚持光明磊落为仪轨,抱定自我“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的气度与情怀。
梁章钜的诗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在他出仕之前,诗歌创作多尝试探索,风格在发展中屡变,是为其写诗的初创时期;旅京8年期间,因受时风及翁方纲等影响,梁以学问、考据入诗,将考证以及对学术的追寻用诗的形式表现的特点较为明显;在10年为官外任期间,则以诗写政叙事,进入诗以致用时期;在他初隐3年之际,其诗由实用性向审美性转变;在他复出的7年里,他的诗风诗境则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而到了归闲时期,是其诗歌纪实性与抒情性特征得以完美结合的时期。
四、学术成就梳理
梁章钜对中国文学最大的成就和贡献在于对传统楹联的整理和创作。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堪称流芳百世的文化巨著。他为系统研究中国的传统楹联样式开了历史先河。众所周知,楹联自晋发端,隋朝沿习以降,由明入清则日益兴盛。正如梁氏自己在《楹联丛话》自序中所说:“天章稠叠,不啻云烂星陈”,“楹联之富,殆无有美富于此时者。”[5]梁章钜在他所处的时代,虽属多事之秋,但他不甘沉沦,在为政之余,热衷学问,终成为集大成的、开拓型的文学大家,或可谓情之所钟,不负彼生。
梁章钜之所以在楹联研究和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主要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家学渊源的助益;二是有幸得名师指点;三是经历丰富,宦游南北,见闻广博。尤其难得的是,梁章钜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因病辞归,一直利用闲居时光,潜心从事著述,拥有较长的时间酝酿学问,沉淀反刍平生关注的楹联精华。在此期间他不仅撰写了《经尘》《浪迹丛谈》《归田琐记》《退庵随笔》等多种著述,尤其完成了他的《楹联丛话》系列,创作了极其丰富的楹联精品。
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联话著作,该书首开楹联研究和创作的新的文学类型。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利用自身游历多地之便,搜集整理了巨量的历代楹联佳作,克服纠正了楹联自晋隋以来不被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的观念。弥补了联家、联语鲜见于史籍的不足,乃至“元明以后,作者渐夥,而传者甚稀,良由无荟萃成书者,任其零落湮沉,殊可慨惜!”的遗憾。也承蒙他的努力,使得“钞纂楹联,附以记述”,藉以保存了上起宋代,下至清中叶,涉及楹坛作家数百、作品逾万的楹联作品,为后人留存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这对于保存和弘扬我国楹联艺术遗产,意义不同凡响。
第二,厘清了楹联发展的脉络和起源,第一次对楹联艺术演变做了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甄别和考证工作。
第三,对楹联做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初步确立了楹联的分类体系。
第四,初步对楹联美学、楹联理论做了相应的发掘与梳理。
《楹联丛话》是梁章钜集大成的著作。其属于《楹联丛话全编》或楹联丛话系列。《楹联丛话全编》是梁章钜与梁恭辰父子共同完成的全部联话的合集,其中含《楹联丛话》十二卷、《楹联续话》四卷、《楹联三话》二卷、《巧对录》八卷。另有《归田琐记》中所收“续谈”“三谈”中的散见联话材料,均为梁章钜所编。其中的《楹联四话》六卷,《巧对续录》二卷,为梁章钜第三子梁恭辰所编。梁章钜自著的联话具体如下:
1.《楹联丛话》。
《楹联丛话》共12卷。成书于梁章钜在桂任职期间。道光十八年(1838年)开始编辑,道光二十年完稿,并刊刻出版。全书卷次分为12种,收联话600余则。内容涉及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集字)、杂缀(谐语)等,包罗丰富,每条联语均简述其撰人、撰写缘由、特点、悬挂地点,考据详尽,资料性强。该书由三元及第的临桂状元陈继昌作序,并亲撰自序。
2.《楹联续话》。
成书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分4卷。本书卷一为故事、应制、庙祀;卷二为廨宇、胜迹、格言;卷三为佳话、挽词;卷四为集句、杂缀,收联话330则。由广西嘉庆进士、桂林府通判余应松校阅,卷首有自序。
3.《楹联三话》。
本书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全书共2卷。收入联话130多则。所辑联话未标门类,仅标示小标题,但先后次序井然。有梁氏自序。
4.《巧对录》。
本书初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道光二十九年刊出。分八卷,各卷未分门类,有梁自序。
除了以上著作,梁章钜的“楹联丛话系列”还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楹联剩话》,见于梁章钜笔记,录有数十则;二是《浪迹丛谈》中零散的联话,共计13则;三是《浪迹续谈》中散见的联话,共收12则。
五、在桂诗文评析
梁章钜在桂期间记叙和创作了大量有关桂林风物的楹联和联话。其中著名的有:
1.关于独秀峰五咏堂的联话。
嘉庆甲子,吴山尊、张石兰典试粤西。揭晓后,百菊溪中丞觞之七星岩。席次,中丞曰:“此向不可无一楹帖。”因口占一句云:“地有七星邻北斗。”请二君属对。山尊冲口而应云:“人如二客伴东坡。”中丞大为击节,因制联,悬在七星岩壁立亭中,后署山尊名。近闻联已不存,粤人亦无有知其缘起者。林少穆为余述之如此。
独秀峰为桂林主山。颜延之任守郡时,赋诗云:“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山因以名。然此语但见唐人郑叔齐所作《独秀山新开石室记》,而颜遗集中未见此诗也。山麓有读书岩,范石湖谓有便房石榻石牗,如环堵之室。颜延之读书其中。似唐以前府治即在是。宋元祐中,郡守孙览构五咏堂,镌五君咏于石。今遗址皆不可考。余于道光戊戌冬,始与僚寀商复五咏堂,而以家藏黄山谷先生所书五君咏墨迹勒石堂壁,不两月而规模大具,顿成壮观。因撰一联云:
得地领群峰,目极舜洞尧山而外;
登堂怀往哲,人在鸿轩凤举之中。
桂林独秀峰五咏堂所指的“五君”系指晋代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向秀五君子。宋元祐年间,在桂林独秀峰下读书岩前,郡守孙览曾建有“五咏堂”,后圮毁,至清道光时,适为广西巡抚梁章钜恢复重建,并刻《五君咏》于石,连同以上联句。该联首句以桂林北门外虞山西麓的舜洞和东郊的尧山起兴,言峰高致远,凌驾群峰之外;下句聚焦“鸿轩凤举”,典用《五君咏》中“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之语。“鸿”“凤”分指鸿雁、凤凰,二者同属美鸟,借以喻君子之德。“轩”“举”则为飞翔之意,显其意态昂扬。全联上句摹景,尽写独秀峰目空势远,雄姿挺拔,意在扶衬;下联抒怀,述登堂萦念古贤,在追思中获得物我升华。其联虽短,却将作者与同僚们重建五咏堂以敬仰先贤的意旨,诚如向秀追随嵇康、吕安一样,感到被赏识、器重与被提携的荣耀。整联所表达的怀古思贤之情,跃然纸上。值得指出的是,联语中提及的林少穆即林则徐。林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2.关于独秀峰五咏堂北厅的联话。
独秀蜂中,磨崖诗字如林,以唐人郑叔齐《石室记》及孟简题名为最古。余因五咏堂之北复添一厅事,同人索书楹帖,复撰一联云:
胜地如画图,是贤守遗区,雄藩旧馆;
灵山托文字,有叔齐作记,孟简题名。
本联句是梁章钜题在桂林独秀峰五咏堂北厅的另一副楹帖,署名为“再题”。对联上联中的“贤守”,系指南朝始安郡太守颜延之。“雄藩旧馆”则指明代靖江藩王府。楹联上句巧妙地联系历史名人在独秀峰所留下的轶事和陈迹,用以反衬华堂胜境之美。下联的“叔齐”,乃指唐代监察御史里行郑叔齐,其著有《独秀山新开石室记》。“孟简题名”,则指唐代诗人孟简所题“独秀峰”三字刻石。下联意在渲染独秀峰的独特神奇,突出其险峻傲然,映衬雄峰历史之迥远,景观之入胜。联语议述相谐,精确凝炼,尤其以人物掌故入联,藉风物导游踪,给人指点,诚为联意生色,可谓大家手笔。
3.关于独秀峰与月牙池的联话。
独秀峰下有月牙池,冬夏不涸,峰影皆倒浸其中,邝湛若《赤雅》,所谓“山翠尽落”者也。峰畔有磨崖“南天一柱”四大字,极雄健。盖用唐人张固“擎天一柱在南州”诗语。余小霞五咏堂联云:“异代景前修,想石榻摊书,竹林怀友;新堂还旧观,对半潭秋水,一柱奇峰。”又集孟浩然、张谓句一联云:“户外一峰秀;窗前万木低。”堂成后将一年,王孚远方伯惟諴始到,补题一联云:“造物本无私,移来槛外烟云,适开胜境;会心原不远,就此眼前山水,犹见古人。”顷卞竹辰方伯士云亦寄一联云:“光禄诗,文节书,大府来时开胜境;王公冕,将军画,名山何日得重游。”盖堂初建时,方伯适奉命都转长芦,故次联云尔。又卞雅堂观察斌联云:“胜境重开,诗采书声延古趣;生机最乐,雀喧鱼戏助天和。”跋云:“独秀峰下有颜光禄读书旧址。岁己亥,茝林中丞规度其地,即起垣宇,刻五君咏壁间,暇则集同人于此作放生乐事。因拟联语,并识之。”三联今并镌堂柱。
上述联话记载了梁章钜为独秀峰五咏堂所集的联句。其中所引“户外一峰秀;窗前万木低”联句,出自孟浩然《题义公禅房》一诗,对联上句盛赞独秀峰的拔地南天,渲染其不凡气势;下句引自张谓《同诸公游云公寺》诗句,言称兹地万木峥嵘,无尽葱茏。所谓“万木低”,是以反衬“一峰秀”之高峻,集句意境高妙,层次相间,近观远望,浑然天成。联语中的余小霞,即指广西嘉庆进士余应松;“王孚远方伯惟諴”系指当朝太仆寺卿王惟諴,时曾光顾桂林,孚远方伯是其字号;卞竹辰则为道光三年(1823年)殿试第六名进士,曾任浙江布政使、署理浙江巡抚。原名士云、荣贤,字光河,号季青、竹辰。
4.关于桂林城北仙李园的联话。
桂林城北仙李园,中多栗树,故俗呼为板栗园。前明为靖藩别业,今为李芸甫水部所得,仍名李园。园中岩洞之胜,为桂郡一大观。余屡觞咏其中,所见楹联不一,记其尤佳者,大门联云:“一带林塘诗境界;四时花果隐生涯。”传是周山茨(升桓)所撰。簪碧堂中旧联云:“北院喜新成,有寒碧千层,远青一角;东君如旧识,正庭槐垂荫,梁燕将雏。”为商宝意(盘)所题。芸甫新于水竹佳处筑一茆亭,以供逭暑,自题联云:“乍来顿远尘嚣,静听水声真活泼;久坐莫嫌荒僻,饱看山色自清凉。”有镜亭在水中央,旁有舟曰恰受航。余为集韩、杜句云:“灌池才深四五丈,野航恰受两三人。”
上述联话中所指的周山茨,字升桓,他与刘墉同期并为挚友,精通诗联。商宝意亦即商盘(1701—1767年),字苍雨,号宝意,清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少读书于土城山之质园,旧传为勾践教西施歌舞处。雍正八年(1730年)中二甲第二十四名进士,后以知县授命使用,又奉旨擢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并担任八旗馆、国史馆纂修。不久以养亲为由,请求离京就任外职,历任广西新宁州牧、镇江郡丞、南昌令、梧州知府和云南府知府等职。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十一月十五日,清朝征缅大军原定当日分路出师,会大雨,三昼夜不绝,人马具立泥泞中,粮草尽湿。周山茨在进军途中负责督运粮草事宜,不幸感染恶性疟疾等传染病,十来天功夫就去世了。联语中的芸甫系指李秉绶(1783—1842年),字佩之、芸甫,号竹坪、信天翁、环碧主人。祖籍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江西省进贤县温圳),寄籍广西桂林。为清代著名画家兼诗人。曾居官工部都水司郎中,人亦称“李水部”。后辞官回桂林,专心画事。时于榕湖畔筑亭避暑,自撰联句,怡然自乐,与梁章钜有交集。
5.梁章钜为桂林其他景点自撰的对联。
金碧焕楼台,远眺盘龙,近招白鹤;
烟支生几席,风来北牖,亭对南熏。
——题桂林叠彩山中福亭寺联
上述联句是题在原叠彩山中福亭寺的楹联。上联的“盘龙”,指盘龙岗;“白鹤”,指仙鹤峰。下联的“北牖”,指白鹤牖;“南薰”,即指南薰亭。联句以中福亭寺为吟咏对象,采用点染与烘托的手法,从不同侧面概括中福亭寺的地理位置及其优美环境。同时,还以动物模拟自然形态,并采拟人之法,赋景物以性情,截取一“眺”一“招”之举,平添趣味。该联虽着墨中福亭寺,却只托诸简笔勾勒,状其“金碧”之貌和“烟云”之境,力将目光引向更宏阔空域,品之令人旷豁胸襟,回味无穷。
此外,梁章钜还为桂林多处景观景点撰联,如题广西桂林七星岩栖霞寺(集句)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题广西桂林铜鼓楼联:全以山川为眼界;故应宾主尽诗人。题桂林叠彩山中福亭寺联:粉墙丹桂动光彩;高崖巨壁争开张。题广西桂林巡抚节署怀清堂联:怀哉唯清,既到此间须刻鹄;勤将补拙,敢云余暇可骖鸾等,无不格物精准,情景交融,大气磅礴,意趣浑然。诚可为桂林历史名城增色,山水文苑流芳。
作为地方官员和文化学者,梁章钜是一个颇有成就的精英人物。尤其是他在广西任上完成的《楹联丛话》,打造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标杆,这是难能可贵的。故此,与他同时代的临桂人即三元及第状元陈继昌在《楹联丛话》的序言中写道:“诹取八方,稿凡三易,每联辄手叙其所缘起,附以品题,判若列眉,了如指掌……一为创局,顿成巨观。”足见梁章钜为完成他的联话作品,付出了何等艰辛的努力。心血浇灌,花开灿烂。这是梁章钜为桂林也是为国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结 语
梁章钜在桂任职时间不长,但他政声良好,政绩有为。作为有贡献的地方官员,梁章钜目前已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批准,入选广西寓桂文化名人名录,其事迹将列入“文化广西”系列丛书。而我们研究梁章钜对广西以及中国文学的贡献,具有增强文化自信,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
其一,梁在广西巡抚任上,对外积极支持林则徐维护国家主权,笃力禁烟,即便调任江苏巡抚之后,仍亲训兵员,抵御英军,身体力行,共克时艰,体现了自我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政治上为后世官员,树立了榜样;
其二,梁在桂任职期间,公务之后,政务之间,重视文化建设,重修了独秀峰下的五咏堂,并为多处景点题写对联以及为舍身殉职的瞿式耜、张同敞题词,在弘扬民族传统和人文正气、打造桂林文化品牌方面,殚精竭虑,建树颇丰;
其三,在文化创新和致力文学创作方面,广泛收集整理全国各地的名联佳对,编写了《楹联丛话》等系列丛书,填补了我国文学品类的空白,为开创楹联文学种类,提供了范本,其研究及创作成果,使他成为研究中国楹联的集大成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居功至伟;
其四,在为官从政方面,坚持为民优先,勤政亲民,体现了较高的人格魅力和个人情操,诚如他在湖北江陵官署门上的题联:“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其坚持光明磊落为依归,干净做人,廉政为官的气度,给今人留下深刻印象。
据此,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员,他能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有所为,沉心立事,清代巡抚梁章钜在广西的为官为文,无疑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