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地区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2020-11-30莫长美
莫长美
【摘要】留守学生是我国当下社会中一类特殊的群体,由于留守学生数量较为庞大,而且长期缺少积极的监督管理,由于监护人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观念认识而影响了留守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城乡结合地区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极其重要,需要得到家庭学校的重视,应用有效的措施辅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对于学生的一生都十分重要。
【关键词】城乡结合地区;家校共育;良好习惯;培养途径
前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使得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了城市打拼生活,而这也导致了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群体,这类群体长期缺少家庭关怀关爱以及监督,造成了留守儿童群体身心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于自身的成长和学习以及生活都会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关注。
一、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认识
学生能否在学习中取代良好的学习成就与自身的学习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可以得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让学生一生都亦有所受益,而良好的习惯更多与家庭环境存在必然的联系。
城乡結合部地区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中,由于很多学生是由家中的爷爷奶奶做,这部分人群往往思想观念比较传统,因此需要引导监护人树立正确的监护观念,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这就需要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学校要发挥教书育人的职能作用,并且要辅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观念认识。
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通过家访的形式向留守学生的监护人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且渗透语文学习需要注重的事项,包括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要勤读书,爱好读书,加强写作练习,这有助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此时语文教师需要与家长深入沟通这方面的问题,让监护人在家庭中积极监督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而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极其重要。
其次,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不能与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减弱了家庭的教育功能作用,导致留守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学生并不能严格约束自己,不能按时吃饭、不能按时睡觉以及按时完成作业,而且还会出现打架斗殴,这就需要增进强化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时刻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当教师发现了学生学习或是生活上表现出异常行为,那么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在获得了学生近况以后有助于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让学生不掉队,能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从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受到影响。
二、创造优越校园环境,辅助留守学生养,养成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由于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工作,造成了留守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导,而这容易造成留守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比如不遵守学校纪律、不能处理好师生关系、生活作息时间没有规定等,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制止和引导,学生就会越陷越深,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此时学校要发挥教育职能作用,给予学生监督管理,辅助留守学生改变不良习惯,纠正留守学生错误的认识,创造优越的校园环境,让留守学生在针对性的环境中成长,而这对于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能够产生重要作用。
从留守学生角度分析得知很多留守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而且这类学生更加敏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而且也更加乐意获得教师的表扬,对于此需要教师抓住这一心理特点,辅助留守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包括学习自信心以及生活自信心,让留守学生敢于表现自我,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并且在学习中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优势,勤思考、多练习,多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学习中产生了疑惑或者遇到了问题要能够积极寻求帮助。
而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不能只是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要让留守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要给予积极的认可和肯定以及鼓励,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作用和价值,从而重拾自信,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能够产生重要作用。
而从教师方面分析得知,在创造优越校园环境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方法,融入素质教育教学理念,要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入手,积极落实素质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认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从而学生能会更加认可和信任教师,并且对于学校产生良好的归属感和信赖感,这对留守学生成长和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措施。
三、展开实践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提升自我
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只是需要家庭以及学校给予关注和重视,还需要学生自身主动地养成健康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而展开实践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提升自我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辅助留守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要注重自身的生活行为、卫生以及学习方面的问题,积极努力克服生活、卫生、学习等方面的困难。
而作为教师,需要应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针对留守学生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积极落实,让学生在参与教育活动中更好地体会良好习惯的养成,意识到对于自身的学习、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积极的认识。
另外,要让留守学生改变不能遵守学校纪律、不能按时吃饭睡觉以及完成学习任务等方面的不良行为,对此要改变留守学生过度依赖家庭或者自暴自弃的错误认识,以此逐渐纠正留守学生错误的思想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留守学生能够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不断提升自我。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下留守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培养并辅助留守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工作。对于此,需要加强重视,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辅助留守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认识、创造优越校园环境,辅助留守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展开实践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提升自我,以此产生良好的效果,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香娜.城乡结合部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探因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0(11):19-21.
[2]张文英.家校共育——城乡结合农村学校一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8(0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