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标下开展高中乡土历史教学

2020-11-30周丽文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40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中

周丽文

【摘要】乡土历史教学在现今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被严重忽视,乡土历史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何作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乡土历史教学?这是值得高中历史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新课标下开展乡土历史教学的作用、途径和实践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与体会。

【关键词】高中 乡土历史 历史教学

《历史课程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宏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历史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有着生动多样的感性、理性形态和深刻的人文内涵的学科,在对学生进行人文学养的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独具的魅力及独特功能。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我们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乡土历史教学指的是以本地方、本民族的历史为其内容的教学活动。乡土历史教学的一个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以发生在本乡本土、具有教育意义、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的具体历史为教学内容。内容一般包括有:历史沿革、文化传统、风土民俗、名胜古迹、革命遗址、重要人物和事件等等。开展乡土历史教学,既是对通用教材的补充和具体化,也是贯彻“由近及远”教学要求的实际措施,更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育的有效途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视乡土历史教学,是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体现。“我们周围尽是过去事物的遗迹,如果能够看到它,哪怕是局部看到它,如果能直接接触它,感觉它,对于发展爱护历史,并且主要是爱护祖国的情感有很大的意义。”

一、乡土历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乡土历史是生动的直观教材,是对中学历史课本有益的补充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普遍不被学生重视和喜爱,其原因之一就是认为学习历史用处不大,课本所讲的历史事件离我们太久远,从而感到枯燥无味,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地方历史知识,则可缩短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距离。因为地方历史是生活环境中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的,也是大多数学生有所闻却又不甚清楚,而又有兴趣去了解的知识。因为它接触的是来自本地的、身边的历史,直观性强。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地方史的内容,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借助于地方史,增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学生由地方史学习中产生的浓厚兴趣,可迁移到历史学科中去。乡土历史对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养成,为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由于学校所在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有目的地给学生穿插一些家乡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历史沿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实践证明,收效较好。如讲授“秦的统一”时,联系南海行政区域的设置历史,我就向学生介绍了秦统一后就设置为“南海郡”,经历两千多年的历史,南海由郡变县、由县变市、又由市变区的历史。通过对家乡历史沿革的简要介绍,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又如在讲述洋务运动时,我介绍了詹天佑成为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的一员,学成报效祖国,创造了第一次由中国人自主成功设计铁路的历史。在介绍戊戌变法时,又不失时机地穿插康有为的故事,丰富了课堂内容。在近代革命史中,广东作为近代革命的重地,也涌现了很多英勇的烈士。于是,我结合这部分史实在讲述“国民大革命”时,穿插讲述了陈铁军的英勇事跡。如她求学期间,为追求进步,铁心跟共产党走,将原名燮军改为铁军。大革命失败后,陈铁军受党的派遣,装扮成周文雍的妻子,参与准备广州起义。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与陈铁军同时被敌人逮捕。在狱中,他们备受酷刑,坚贞不屈。敌人无计可施,决定判处他们死刑。在共同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周文雍和陈铁军产生了爱情。但为了革命事业,他们将爱情一直埋藏在心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决定将埋藏在心底的爱情公布于众,在敌人的刑场上举行了革命者婚礼,从而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样,通过生动的地方史讲述,不仅使学生了解到家乡在战争年代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贡献,也受到了革命传统的教育,更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每当提到一处时,他们的眼睛里就放射出特自豪的光彩,兴致高昂,并有助于学生树立勤奋学习、建设家乡的理想。

2、乡土历史是中学历史课活动实践的场所

历史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弥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仅凭语言、教具等虚拟情景的欠缺,还发挥了任何资料和手段都无法替代的教育教学作用,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创新的场所,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学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乡土历史以其资源的丰厚和实践方便的优势,决定了它在历史活动课中的地位。佛山市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中国最早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与京师、苏州、汉口并称为“天下四大聚”、与汉口镇、景德镇、朱仙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镇”悠久的历史名城,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的文物古迹,如聚落遗址、石窑址、古墓葬、古建筑、园林、古街道、古村、古桥塔、井、石刻等。闻名的有祖庙建筑群、清晖园、梁园、南风古灶等一大批历史遗迹。这些丰富的人文景观,为乡土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厚的教学资源。

根据“利用乡土历史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校本教研计划,我在教学中尽可能的搜集、介绍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乡土历史知识。对于我市现有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等,学生虽略知一二,但缺乏完整性的认识,甚至是模糊的或错误的。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档案馆、故居,开展“说家乡、话历史”专题讲座,欣赏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名句等做法,帮助他们消除一些错误的观念,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我在高一年级的第二课堂活动中,组织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与新中国同成长”活动,发动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许多颜色已有些泛黄的照片,有他们小时侯的童照,有他们父母的结婚照,有他们以前老屋的照片,有他们的祖父辈辛勤工作的照片等等。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家庭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让学生们拿着自家的照片,讲述自己家庭的故事。在他们的叙述中,一段段逝去的他们无法理解的岁月在同学们的脑中逐渐形象生动起来。活动结束后,把这些照片配上相应的文字讲解,在全校展览,让其他兴趣小组的学生和其他年级的学生都来分享这一活动的成果。

这样有效推动了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获取了书本以外的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师生之间的知识得到交流、提高。

3、乡土历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开展乡土历史教学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乡土历史的教学,能使学生从局部到整体了解历史发展的变化,家乡历史上名人的非凡经历、生动感人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而家乡史又是祖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热爱自己的家乡就定能进一步培养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任何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家乡毫无感情而言,那就绝对谈不上爱国。

开展乡土历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历史课程新课标》所要求的,通过适量的、具体的乡土历史事实来教学,不仅为发展学生的爱好和专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学生也可从对家乡历史发展的全体史实的分析中学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同时,对乡土史资源的直观性以及地域上的优势,又为学生创设了较大的发展思维的空间。

开展乡土历史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习惯的养成。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开展乡土历史资源的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使延安及甘泉县境内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开展乡土历史教学活动,有利于营造“寓教于乐”的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探讨和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根治传统教学中缺乏民主气氛和弊端,激活教学主体,使教与学更加和谐、融洽,从而建立双向沟通式的反馈机制。有利于学生全面参与课外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开展和总结反思整个活动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才能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用所学到的乡土历史知识,为家乡发展建设献计献策。可围绕家乡的“环境治理”、“文物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等社会问题各抒己见,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树立主人翁意识。

二、进行乡土历史教学的方法

1、穿插在日常历史教学中,补充乡土历史材料,使二者结合起来,既讲授了教材的内容,同时亦进行了乡土教学。如前文所述,在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有目的地给学生穿插一些家乡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历史沿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2、专门辟出一定课时,如开设第二课堂,较系统地讲授本地区、本民族的乡土历史。现在,许多省、市乃至区、县都编写了乡土史教材,很多学校也在自主开发校本科程。历史教师即可以此为“本”,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增删,加以讲授。这种方式能够给学生以乡土史较完整的面貌,印象会更加深刻,但是,需要在教学中注意乡土历史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关系,边系统地讲授乡土史,边让学生把它与教材的相应知识点联系起来,既不使乡土史孤立于教材之外,同时也能够通过乡土史的教学,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3、乡土历史史教学还可以与历史课外活动结合着进行。如参观、凭吊、访问、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许多历史课外活动,都可以用乡土历史作为内容,既开展了课外活动,又进行了乡土历史的教学。

三、进行历史乡土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乡土历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除了备有关乡土史的教材外,还要注意与通用教材内容的联系,从通用教材的高度理解、掌握乡土历史的内容。此外,教师还要特别留心搜集本地方和本民族的历史资料,如当地的历史遗址、遗迹,健在的历史见证人和地方史志,有的要勤于走访、亲自调查史迹;有的则要勤于读书,收集、考据有关史实,日积月累,以备教学时使用。

乡土历史教学,同样必须讲究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注意教学方法和实际教学效果。特别是目前社会上有一股片面性的风气,过分于单纯地追求地方性,尽量把历史名人往自己地方上“拉”,尽量把本地方的历史写得早,脱离了实事求是的学风。这种情况,在乡土历史教学中应该摒弃,对学生学习乡土历史,同样要培养一种科学的态度,给他们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乡土教学对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取代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黃凯洲《历史研究性学习和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谢木新《乡土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

3、《铁师学报》2001年第4期

4、孟庆祝《乡土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高中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