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教学评价多元化浅析
2020-11-30刘平李静
刘平 李静
【摘要】新課改下,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本文从教学现状分析,多元化评价实施的重要性,对教学评价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培养学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践分析出多元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多元化 评价体系 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创新教育理论对学生的评价,着重考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品格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评价。不仅应关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应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以促其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一、多元化评价实施现状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传统的课堂评价,教师几乎成了唯一的评价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及其学习状况的裁判员或者“法官”,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每一个人都同时具备至少8种以上的智能,但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各种智能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而且也会以不同的方法来统合或揉和这八种智能,因此每个人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智能优势。旨在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面向全体学生,实现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动态,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身的亮点,看到进步的希望,树立强大的自信心,获得最佳的发展,体验成长的快乐。
二、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策略
1.多元化评价实施维度
(1)评价目的激励、导向、改进化
多元智力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多种智力,只是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存在,各俱特色。因此尽量用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确立目标,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被评价者一起分析、发现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出合理性建议,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
(2)评价内容多元化
①学业内容的评价。学业内容基本上以各学科所应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为主,基本实现了分项考与综合考相结合、学科抽测与定期验收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小组评与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在命题上力求体现趣味性、灵活性、交际性、实践性。
②非学业内容的评价。也就是常说的非智力因素评价。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非学业内容的评价过程中,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学习心理等。通过学生自评、教师点评、谈话、家长参评,小组互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改进学习行为。
(3)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这样的评价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因素,带有片面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要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并注重学生评价的自主性。而以教师点评、自评、家长参评、小组互评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客观、全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评价标准多元化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在气质、性格、能力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不承认存在绝对意义的差生。他们缺乏的只是关爱、自信与成功感。因此用多把尺子来评价学生,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培养一批人才。
a.在书面考试中设臵梯度,以体现评价对不同个体发展的需求;
b.要对特殊个体采取特别的办法进行评价。如一位学生今天的作业比昨天的作业有进步,即使尚不如书写优秀学生写得工整、漂亮,也给他个“激励卡”。我们强化进步就是100分,淡化分数意识,突出特长表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有成功的机会。学校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5)评价方法多元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方法,方法决定呈现。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比如百分制、等级制、学分制、“暂缓结论式”“浮动式”评价、成长记录袋成果展示、阶段性分项考试、随堂评价、综合素质评定方法等。
(6)评价过程动态化
评价的过程应由过分注重终结性评价转向注重形成性评价。即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行监控式评价,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表现成绩及学习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为教师调整教学提供依据。
(7)评价结果的处理多元化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满怀信心地迎接明天”是“我能行”教育思想的宗旨。评价的目的是强化激励,而不在于甄别优良。评价结果的真正意义应在于能够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对他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三、多元化评价管理
1.管理模式与流程
说明: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研室规划设计多元化评价方案体系,教研组,备课组设计学科多元化评价方案,教务处、政教处组织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科任教师、全体学生执行多元化评价方案,家长、科任教师、学生把执行意见和建议反馈到领导小组,促进多元化评价体系趋于完善,便于执行。
2.遵循设计——实验——反思——改进——推广的流程。2005年-2006年为实验阶段,即部分教师,部分学科带头实验,总结经验,形成指导性意见,2007年全部学科参与实行多元化评价。
3.教务处、政教处、教研室督促、检查各科课程、各科任教师、各班的实施情况,期末把积累材料交教务处或教研室存档。
4.素质报告单必须是按规定的评定结果。
综上所述,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不能用单一的评价方法。要综合利用各种评价方法。科学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从而起到促进学生学习,无论是教师对学生评价,还是学生互相评价都应以激励、指导为主,通过评价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体验到课堂学习的乐趣,认识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更加兴趣盎然地投入今后的学习中。